杜玉全
停工數月,成都市溫江區白馬廟街2號小區電梯加裝施工再次動了起來。進展順利的話,不久即可完工投入使用。
“到時候電梯入戶,再也不用爬樓了,輪椅都可以直接坐進屋。”住在4樓的李阿姨對這一天期盼已久。李阿姨介紹,實際上這部電梯早就該投入使用,但在施工時遭到1樓住戶的阻撓。為此,她和住在5樓、6樓的住戶不得不提起訴訟,將1樓住戶告上法庭。
裁判文書顯示,李阿姨等高層住戶的訴訟獲得了法院支持:電梯加裝行為合法有效,1層住戶應當予以配合。而最近重新開始的施工,正是在法院終審判決之后進行的。
高層住戶狀告1樓住戶
白馬廟街2號小區修建于2004年前后,共有兩棟居民樓,樓高6層,上、下樓為步梯。“我們這個單元住了不少老年人,因為沒有電梯,平常上、下樓非常不方便。”住在2單元4樓的李阿姨介紹,在得知老舊樓棟加裝電梯政策后,就特別想加裝一部。2單元共有12戶業主,在前期意見征集階段,均同意加裝電梯。
2019年11月,電梯加裝的意見也經過了相關部門的批準。據其介紹,此后業主們還共同簽署了一份委托書,委托代理人代理加裝電梯所有事務。在經過圖紙設計、審查、單元主體結構安全性鑒定等一系列程序后,2020年4月24日,成都市溫江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向建筑公司正式出具既有住宅自主增設電梯告知書。2020年5月6日,電梯公司開始入場施工。
但施工不久,阻止施工的事發生了。“1樓的兩家住戶突然改變主意。”李阿姨介紹,“本來已經簽字同意,結果施工的時候又反悔,阻止施工。”施工被阻,電梯加裝難以進行,加裝合同面臨違約。
在溝通無果的情況下,李阿姨及居住在5樓和6樓的另外3家住戶一起提起訴訟,將1樓住戶告上法庭。要求1樓住戶停止阻礙電梯安裝施工,配合加裝電梯合同繼續履行。
原告被告之爭
對于安裝電梯,李阿姨稱:“對于我們七八十歲的人,電梯是剛需,等不了了。”她介紹,當初入住小區時身體還算硬朗,爬樓不成問題,但隨著年紀增長,上、下樓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李阿姨還告訴記者,不久前小區剛剛發生一起悲劇。
隔壁單元一位老年人從醫院出院不久,在上樓時摔傷了,最后不治離世。“如果有電梯,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李阿姨說,“本身我們這個單元在安裝電梯的時候,他們單元也在計劃了,結果我們剛施工就遇到阻工,他們單元一看情況也就停了下來。”
李阿姨說,高層住戶的困難或許是低樓層住戶無法理解的,“小區里其他利益我都可以不要,但這部電梯必須裝,這也是國家解決老年人實際問題的好政策。”
“他們年紀大,樓層高,需要裝電梯,想法我們能理解,也不是完全就不支持,但低樓層住戶利益就該被忽視嗎?”對于安裝電梯,被告之一、居住在1樓的周先生說。
周先生一家是兩年前住進小區的。他介紹,之所以選擇1樓的房子,就是因為小區沒有電梯,不想爬樓。同時,再交易時,也會比高樓層更有價值。現在裝了電梯,高樓層升值了,低樓層自然會貶值。
除此之外,周先生表示,電梯安裝后產生的噪音、采光等問題也應當被正視。鄰里關系固然重要,人都有變老的時候,他們也支持安裝電梯,但低樓層住戶的這些問題是不是也應該考慮?周先生認為,政府對加裝電梯的補貼,是不是可以考慮折現補償給低樓層住戶?
而對于此前阻止施工,周先生稱,核心問題在于高層住戶忽視了低層住戶的利益,同時一些程序問題沒有與低層住戶溝通清楚,“具體咋施工,萬一出了安全事故,責任哪些人負等問題都沒有說清楚,就開始動工了。”
法院判決電梯加裝合法
成都溫江區人民法院受理了訴訟,并于2020年9月進行了審理。為何阻止施工?作為被告的1樓兩住戶在庭審中均稱,對于電梯增設相關流程并不知情,當初的同意簽字并不是自己所簽,同時電梯安裝存在影響采光、消防安全等不可預見的隱患。而對于這些問題原告并沒有與其協商。因此在未協商一致前不能同意安裝。
不過,對于1層住戶的上述說法,法院查明,當初在征集業主意見時,他們是知曉情況的,且在相關業主協議書和電梯加裝方案圖公示期間,他們也沒有提出異議,“不知情”的說法不能成立。
法院認為,涉案樓宇加裝電梯事項已獲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對加裝電梯事項亦在小區予以公示,即便1樓兩被告除外,也達到了兩個“三分之二以上”的要求。
另外,加裝電梯相關流程已按要求走完,且符合規定。因此,原告加裝電梯的行為合法有效,被告不應對原告加裝電梯的行為予以阻撓。而對于被告所稱安裝電梯可能會存在安全隱患,法院表示其可另行主張權利。
最終法院判決:1樓住戶須停止對電梯安裝施工的阻撓和妨礙。法院同時稱,原、被告雙方系鄰居,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營造一個和諧共處、寬松禮讓的生活環境。
一審后,被告不服提出上訴。2021年1月,成都中院審理認為,一審法院認定并無不當,駁回上訴,維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