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云
讀高二那年,我在一次意外中脊髓受損,造成高位截癱。當時,痛失走路功能、離開高中校園,讓我的心情一落千丈。
那年“七一”,父親用輪椅推著我去參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進入展廳,大屏幕上播放著當天的新聞,看到黨旗那一刻,一位精神矍鑠的古稀老人立刻一臉肅穆,對著黨旗莊嚴地行了一個軍禮。我像注視英雄般望著老人,父親也是充滿敬意地主動向老人問好。
爺爺轉身的那一刻,慈祥而悲憫地看著我,輕聲問父親:“閨女多大了?”
父親說:“18歲了,本該上高三,這次來西安就是給娃看病的。”
爺爺輕聲道:“抓緊治療,孩子還很年輕啊!真巧,我當年參加紅軍時也是18歲,一眨眼幾十年就過去了。”爺爺見我滿臉愁容,眼里盡是長者的疼惜與憐愛。接下來,他一路陪同我們,我也有幸聆聽了爺爺的故事。
真是應了我們陜西人那句話——“戲上就是世上”。以往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場景,也是爺爺親身經歷過的。爺爺是東北人,當年日本鬼子在東三省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的父親和兄長都死在日本人槍下。母親終日憂心忡忡,后聽說堂哥是紅軍,母親就讓他跟隨堂哥去參加紅軍。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得知母親被日本人殺害的消息時,他已跟隨大部隊到了延安革命根據地。
我記憶最深刻的,是爺爺給我講“驚心動魄”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
在長征途中,他和堂哥在一個連隊。那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斗,過程中不斷遇到敵人的圍追堵截,糧食匱乏的他們經常被餓得頭暈眼花。彼時,爺爺正在長身體,食量大,堂哥經常把自己少之又少的口糧省下來,分一點給他。身邊每天都有倒下來的戰友,不是負傷身亡就是被活活餓死。最讓爺爺傷心的是,在一次戰斗中,堂哥一把推開他,一顆子彈卻打進堂哥胸膛。堂哥犧牲時,才29歲。后來很多年,他都像照顧母親一樣照顧著堂嫂,還幫忙撫養堂哥堂嫂的一對兒女。
那天看完展覽出大門時,我看見門口停著一輛轎車,兩位英挺偉岸的軍官跑步上前,對著爺爺畢恭畢敬地敬禮:“首長好!”
原來,爺爺曾是某軍區副司令。他進入展廳參觀,著便裝也不要警衛陪同,但他那經過戰火洗禮的堅毅神態和熠熠生輝的“長征氣場”,的確讓我感受到了他身上有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
爺爺趁上車前與父親握手的一刻,塞給父親500元,說是他一點微薄心意,希望我能堅強面對疾病。
望著爺爺的車子消失在路的盡頭,父親俯身蹲在我的輪椅邊,握著我的手,語重心長地說:“你也聽見爺爺剛才講了紅軍長征的故事,所以不管你以后的路會怎樣,我們也要拿出那種斗志,好不好?只要精神不倒,什么都有希望。不管多難,爸都陪著你!”那一刻,我淚流滿面。
時光荏苒,往事如夢。
我一直記得爺爺給我講的紅軍長征的故事。其實從摔傷的那一刻,就注定我的人生會經歷一次艱難與坎坷,但父親的那句“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有希望”和爺爺的長征精神,一直給我力量和勇氣,讓我一路披荊斬棘,跨越生命的一道道溝溝坎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