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爾森·阿吾肯
摘要:人們都知道“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不單單是創建生態文明社會的共同認識,同時應該作為人類一直固守的道德底線。若站在野生動物和人類之間存在的關系與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觀之,保護野生動物,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關鍵詞:野生動物;人類;保護;環境
人類要摒棄吃“野味”的惡習,不但要持續強化國家的法律法規約束,同時也需要在人們的生活觀念與消費習慣方面進行一次革命。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就要求人類保持對大自然的足夠敬重、對生命的足夠敬畏,對大自然中的任何生命有自我反思、付諸自身的實際行動。人類應該從骨子里意識到“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1 ?為了人類生存
保護野生動物是為了使人類能夠在大自然中更好地去生存。這一說法是以人類作為中心的,這也是從倫理的角度上看待問題與化解問題的??梢岳斫獬蔀榱舜笞匀恢兴械纳锒寄芎芎玫纳妗R吧鷦游镆氆@得更好的生存,就必須給人留一條生路,反之,人若想獲得更好的生存,也要為野生動物留一條生路。倘若野生動物沒能獲得很好的生存,就失去了地球上生物多樣性,如此,人類也不會活得很好,甚至于活得會更加麻煩。其原因在于,人類是屬于藍色星球上生存的一個物種,如果人類想要生存,就必須依靠其他生物,并且要與所有的生物共同構成一個生物圈。當人類失去生物的多樣性之后不能夠很好的生存,《生命的多樣性》一書對這一說法進行了論證,大自然中的生態系統不能與生物或者其他物種的多樣性脫離一定的關系。例如,水蛭本身是一種會吸血的蟲子,而人類卻能夠從水蛭的身體中獲得抗凝血物質,用來醫治人類的心腦血管疾病。在安第斯山谷中,有一種比較稀奇的甲蟲,甲蟲的體內會分泌出一種醫治人類胰腺癌的物質,這種分泌物是很少見的。在美國,每年大約有3%的藥物是從野生生物獲取的,例如,利用毒蛇能夠制成鎮痛劑;利用毒蜂治療闌尾炎等。很多野生動物由于自己對人類有使用或食用價值,因而被人類當做是開發與利用的對象,最終不得不承受著人類對它們帶來的災難,若任由事情不受控制的發展,那么人類在將來的生存也必將遭遇不可挽救的災難。
2 為了食物鏈與生物多樣性
從保護野生動物的更深的一個層次來講,不應該是為了保護而保護,而應該是為了遵循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根本原則,是因為在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地球達到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的狀態,才能夠使人類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經久不衰,同時能夠讓地球上的資源能夠持續或再生利用。人類生存在自然環境之中是萬萬不可離開任何物質與生物的,也不能離開人與自然環境之間賴以生存的關系的。這里以食物鏈作為例子,其中共包含3種。第一種是捕食鏈,捕食鏈的開端是植物,小型野生動物以植物為食,大型野生動物以小型野生動物為食,最終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捕食鏈。第二種是寄生鏈,寄生鏈是從大型野生動物開始的,是到小型野生動物結束的。第三種是腐生鏈,就是以死亡的動植物為開端的,至微生物結束的食物鏈。這3種食物鏈共同構成一個食物網,人一直都處于所有食物鏈的最頂端。食物鏈中任一環節出現錯誤或者食物鏈的斷裂都不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但是會危及到環環相扣的生態系統的循環與發展。食物鏈的上一級即為生態系統或生態圈,兩者之中的多種要素之間也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相互依存。在每一個生態系統中,最少存在4個重要元素。第一種是大自然中的物質,如陽光、空氣、水等。第二種是大自然中的生產者,如生產有機物的植物。第三種為消費者,分為肉食性消費者與植食性消費者,肉食性消費者會以植食性消費者作為食物。第四種為大自然中的分解者,如細菌與真菌等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將死去的動植物分解成為簡單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又能夠為植物提供生存所必須的養分與養料。其實,這4種或更多的要素最終共同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要素。若失去這里面的隨意一條甚至某一環節,那么這一生態就不會是一個完整的生態,也永遠不會得到持久的發展循環。一個物種的生存或滅亡,都會對與這種生物有關的其他生物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經研究表明,不管是野生動物或植物,任何物種的滅亡,會有10~30種依賴于它生存的其他動植物會隨之滅亡。17世紀渡渡鳥滅絕之后,在較短的時間里,這一島的大櫨欖樹也隨著渡渡鳥的滅亡而逐漸消失了,其原因在于大櫨欖樹的種子需要經過渡渡鳥消化道才能發芽。處于穩定的生態系統之中,動物與植物與蟲類的數量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平衡,若大自然中的鳥類的數量在一定時間內急劇減少,那么大自然中昆蟲的數量就會不斷增多,昆蟲將植物吃光以后,昆蟲也會隨著植物的逐漸消失而逐漸滅亡,然后整個的生態系統就會逐漸走向滅亡。因此,野生動物對于生態系統的平衡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 ?人與環境的倫理
中國傳統的人倫之道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有些地方仍然需要我們揚棄。并且如果只依靠人倫,是不能做到較為全面細致的概括。因此,在引進第七倫的倫理,是要人與自然之間能夠保持最為根本的原則,并且第七倫包括的關系為人類和無機的自然環境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當然,也包括有機自然環境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比如人類在和野生動植物、微生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第七倫自然也涵蓋了人與野生動物之間存在這一定的關系,實際上無機的自然環境與有機的生態環境都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也可以說它們都是存在著一定的情感。人類若是能做到善待自然的話,那么,自然也一定能夠感知人類帶來的善意,同時也會善待人類。否則,自然也會因為人類的虐待而瘋狂的報復人類,或者對人類造成一定的傷害。比如,貓頭鷹和蛇類野生動物的消亡就能夠使人類陷入糧食危機??v使第七倫展示出了人與自然之間存在的關系準則,依然體現的是人類的因素,同時也體現出了人和自然之間存在的關系。人類必須保護和善待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自然如果得到了人類的保護和善待,其中也包含了野生動物,也必定會善待我們人類。
總而言之,當前正在施行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于野生動物市場的監管已經具有較為全面與詳細的法律約束。然而,從一些信息中仍然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有關的監管執法部門對于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監管力度仍然不足,不然非法交易與食用受法律保護的野生動物的事情不會在這光天化日之下出現。所以,這一次出現的疫情為加強野生動物保護重重的提了一次醒。這就要求國家要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從嚴打擊關于野生動物的非法交易行為,從根本上挽救與保護野生動物,進而保護我們人類自身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