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 要】讓特殊兒童融入正常兒童的生活學習環境中接受教育,這對特殊兒童的正常成長,將產生重要影響。農村幼兒園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教育形式,促進了農村特殊兒童在正常社會環境中的適應能力,為他們今后走向健康發展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幼兒;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管理
特殊兒童是指與正常兒童在多個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的兒童,具體表現在智力、感官、情緒、肌體、言行等方面。這些兒童因為智力低下,存在行為障礙,所以要實施特殊教育。隨班就讀是針對特殊兒童的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讓特殊兒童融入正常兒童的生活學習環境中接受教育,這對特殊兒童的正常成長,將產生重要影響。隨著幼兒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家制定了相關鼓勵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優惠政策,為這一教育形式的開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在我們的農村幼兒園中經常會遇到特殊兒童入園,如何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實施隨班就讀教育,為他們提供積極的扶持和幫助,成為每一所農村幼兒園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在此,筆者結合具體工作體會作如下幾方面研究。
一、增強特殊兒童教育意識,完善隨班就讀管理機制
特殊兒童的隨班就讀,讓農村幼兒園教師面臨著很大的工作壓力挑戰,但同時也檢驗了教師的職業能力。特殊兒童雖然在理解能力、反應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諸多方面比正常幼兒稍微差弱了一些,但是他們也有自尊,也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因此教師要尊重班里的特殊兒童,要像陽光一樣溫暖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感覺到教師對他們沒有任何歧視,從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努力克服種種困難,讓自己融入到溫暖的大集體中,花兒般綻放屬于自己的美麗。
首先,幼兒園要創造條件,為特殊兒童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要建立特殊兒童管理的檔案,增強幼兒教師對特殊兒童的管理意識,讓隨班的教師能夠時時關注這些幼兒,并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所有的幼兒都去關心、尊重特殊兒童,能夠和他們友好交往,開心游戲,只有在教師關愛自己,小伙伴團結自己的氛圍中,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才能有順利進行的保障。
其次,要配合上級管理機構,建立完善的特殊兒童管理機制,同時,還要嚴格落實,提升工作效率。比如,開展隨班就讀優秀教師的評選活動,讓那些在隨班就讀工作表現突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優秀教師,成為激勵其他教師進步的榜樣。以期讓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一起接受公平、優質的教育。完善的規章制度的落實,也是推動隨班就讀幼兒健康發展保障。比如,幼兒園建立特殊兒童個人檔案后,隨班跟讀特殊兒童的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對其進行有效的輔導,做好家長的培訓等,讓家園合力促進特殊兒童的不斷進步。
二、結合特殊兒童教育需要,確立科學教育教學目標
在幼兒園活動的設計中,要在關注正常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認知模式、已有經驗的同時,還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對特殊兒童的某種障礙重點進行矯治、訓練和培養。每一個隨班生的各種能力如語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都不同于正常的幼兒,因此,針對這些差異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是保證隨班就讀幼兒教育效果的根本。
比如,在“排長龍”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提供的游戲材料是彩色圓片、小球等,讓正常的幼兒學習按物體不同特征進行有規律地排序,讓幼兒逐步掌握數序的知識。而對于特殊幼兒重點則是認識數學,體驗數學的樂趣,并通過動手實踐來鍛煉手的協調能力、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等。結合特殊幼兒的特點,教師要多投入游戲材料,少進行說教,留給他們自由發揮、自主探究的時間。
隨班就讀給了特殊兒童一個正常的教育環境,從而使他們擁有了安全感、存在感、幸福感。他們能夠和正常幼兒擁有同等的教育,享受教師同等關懷與愛護,這樣會促使他們積極學習,努力改變自己,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
三、轉變家長理念形成合力,提升隨班就讀教育效果
首先,要轉變家長的觀念。幼兒教師是專業人員,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和能力。而大部分農村家長的文化素質較差。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基礎階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幼兒的成長與家長的言傳身教密不可分。家長的自身修養十分重要,特別是特殊兒童的教育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兒的思維是形象具體的,他們往往是依靠自己的觀察和模仿,來掌握信息。因此作為幼兒教師,要幫助家長轉變觀念,特殊兒童雖然智力比不上正常兒童,但是他們卻保持著天性善良與純真,家長要更多地關心特殊兒童,讓他們有安全感,懂得自信、自強,以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
比如,在我們幼兒園有一位發育遲緩,自閉癥傾向的小朋友強強,雖然眼神飄忽不定,但對于認識的人能夠主動打招呼,能主動問老師好,但是他不喜歡和班里的小朋友打招呼,在老師的提醒下,他才會簡單問別人一聲好。對于陌生人或者其他班級的老師、小朋友等,強強會表現出害怕的情緒行為,如躲在自己本班教師的身后,低著頭嘴里重復說,不要,不要……針對強強的這些表現,教師通過家訪了解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強強的家長不能客觀看待孩子與其他正常兒童的差異。他們很少帶孩子出門,限制了孩子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影響了孩子各種能力的發展。為此,幼兒園制定了個別化教育計劃,以幫助強強克服自卑、膽怯的心理,促進社會性發展。老師從引導強強與小伙伴打招呼開始,通過游戲方式,循序漸進地幫助強強克服與人交往的障礙,讓強強感受到與人交往的美好與快樂,激發了他與人交往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求家長與幼兒園密切配合,多帶領強強去一些比較熟悉的場所,如去超市買零食,去觀看一些鄉村文藝演出等,在這個過程中,讓強強去與別人打招呼,說出禮貌用語,幫助別人等,從而達成了教育目標。
其次,教師要給特殊兒童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特殊兒童雖然在智力上遜色于正常的幼兒,但是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長處,教師、家長要積極創造條件,給幼兒一個出彩的機會,使他們的自信心得到提升。比如,在一次美工區的折紙活動中,老師發現有語言交流障礙的美美,折得特別好,老師拿著美美的作品給全班的小朋友們展示了以后,就鼓勵美美說:“美美,你折得這么好看,能不能給小朋友講一講,你是怎么折的啊?”美美很高興地給大家講了一遍,盡管她講的時候語言不太順暢,但是所有的小朋友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都靜靜地聽完,并給了美美熱烈的掌聲,讓美美體驗到了成功,增強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