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青
初中語文教師在提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聯系學生實際,優化提問方式。
一、創新提問角度
一些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只是按照教學的中心和寫作技巧來提問。在這種提問方式的長期影響下,學生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維方式,不利于語文知識的學習。所以,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一定要創新提問角度,利用創新性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例如,學習《孔乙己》一文時,文章中出現了“大約孔乙己已的確死了”“大約”和“的確”在句子中非常矛盾,學生很難理解。教師可以對此處提出問題:“大約”和“的確”的使用是否矛盾?作者寫作的目的是什么?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相互討論學習,對文章內容深入分析,然后理解作者寫作的用意。
二、創新提問內容
初中語文教材中,雖然很多內容看起來非常簡單、平淡,但含有深刻的意義。在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發現文章中出現的問題并進行思考。例如,在學習《背影》一文時,作者四次提到父親的背影,可以提問:為什么作者四次提到了背影?具有深度的問題,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三、創新提問方式
問題的創新還體現在提問方式上。在學習復雜難懂的文章時,教師可以深入淺出地設計問題,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提出問題,讓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深刻理解教學的內容。例如,在學習《陋室銘》一文時,教師可以提問:“陋室”為什么不“陋”?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內容,理解作者寫作的用意。很多教師在提問的時候,缺乏對問題的引導,導致學生在學完課程內容之后,也不能理解和掌握問題。其實,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大問題細化為幾個小問題進行提問,在小問題的層層遞進下,讓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例如,可以將問題劃分為:陋室的含義?“不陋”體現在什么地方?利用有效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分步指導,讓學生綜合全面地掌握知識。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提問的藝術,利用富有創新意識的提問,帶動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