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他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中認為: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同時又是發展變化的,但每個人都有獲得優勢的需要,并且通過滿足人們的優勢需要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具有更穩定,更持久的力量。教育理念的革新,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觀念,使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根據不同時期的優勢需要,激發學生個人內部潛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也建立起融洽的人際關系。但是我們的一些教師往往采取“灌輸式”教學,注重“教”,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感受,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缺乏學習興趣,而小組課堂互動和課外互助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設疑、質疑、釋疑等參與活動的空間,讓學生收獲成功的體驗。因此,研究小組課堂互動和課外互助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1.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出現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一些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認知水平不足,單純地認為小學生年齡太小,沒有邏輯思維能力,不能進行有效溝通,機械的填鴨式訓練是這個階段教學工作有效開展的方式。這種認識直接導致一些一線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缺乏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的意識,影響學生未來文學素養的發展。
2.傳統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長期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梢哉f,目前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是非常單一的,采用過于片面的教室學習方式,忽視了的學生主體地位。課堂上練習的大部分都是一些題海戰術性問題,給學生留下大量的課堂作業,導致學生形成機械學習。要知道,教學方法單一往往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越來越厭倦語文知識的學習。
3.課堂的氣氛較為沉悶。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夠充分發揮出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不能得到充分體現,這就嚴重降低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進而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師生間缺少互動,因而難以達到教學目標。
二、小組課堂互動與課外互助模式研究
1.營造合作小組學習氛圍。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進行考量,實現對優等生和后進生平均分配,最佳分組,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愿意參加小學語文的學習。
2.培養學生的互動互助意識。教學內容是圍繞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而設置的,教師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輔導者,要適時地點撥學生、引導學生,讓他們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探究,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在實施學生小組課堂互動與課外互助模式時,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要建立一種良好的溝通互動關系,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提高該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三、小組課堂互動與課外互助模式研究的具體應用
1.課前準備。提前做好分組工作,每組學生5人,優等生和后進生平均分配,選舉每個小組的組長。做好課前預習準備、制定課外延伸學習任務,讓小組長對在課外互助學習過程中實施好的地方和存在的問題做好記錄,并及時反饋。
2.深入課堂聽課。在聽課過程中做好記錄,尤其對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學習目標達成、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環節進行關注,對每節課的優缺點進行記錄。
3.深入課堂互動教學。把小組合作課堂互動研究中自己的初步成果融入課堂實踐中,關注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每節課進行反思,并做好記錄,修改實施方案,反復深入課堂,找到小組課堂互動的有效措施。
4.課外互助延伸遷移。拓展課外知識,讓學生有一個設疑、質疑、釋疑等參與活動的空間,讓學生有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通過思維發散訓練,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體會、感受和思考,在獲得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汲取精神營養,進而培養美好的品質和高尚的人格。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查找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原因;通過實踐并結合以往的成功教學案例,分析小組課堂互動和課外互助模式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法。通過以上研究,我們在探索如何真正地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將灌輸式的應試教育轉變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自我價值,有滿足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