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將
語文教學,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其中,思維的發展和提升尤為關鍵。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以問題為引領,不斷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現以《老王》的教學為例做一闡釋。
一、做好背景分析
教學背景分析是教學設計的主要依據,主要包括課程標準分析、教材分析、學情分析。
(一)課程標準分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中指出,第四學段學生能夠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
(二)教材分析
《老王》為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本單元四篇文章都是以寫人記事為主,但文體有所不同。《老王》寫于1984年,貫穿全文的情感脈絡是作者對老王的同情、尊重、感激和愧怍。
(三)學情分析
通過調研,學生初步掌握了通過多件事突出人物特點以及詳略得當安排材料的基本方法。學生對課文內容能夠理解,但對文章的主旨句“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這句話理解有差異。
二、設定學習目標
教師通過上述教學背景分析,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合理設定學習目標。在《老王》的教學中,確定以下三個目標:目標1,通過分析老王的不幸和善良以及作者的言行和反思,理解“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的含義;目標2,通過朗讀和分析,掌握以多件事突出人物特點,詳略得當安排材料的方法;目標3,分析和體驗,體會“我”和老王的善良,樹立相互尊重的平等觀念。
三、設計教學問題
在《老王》的教學中,我主要以問題為引領,聚焦“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這句話確定核心問題,設計問題鏈,在依次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一)確定核心問題
怎樣理解“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二)設計問題鏈
問題1:誰是幸運的人?誰是不幸的人?問題2:老王為什么是不幸的人?問題3.老王是不幸的人,作者為什么和他交往?問題4:為什么要詳寫作“老王送香油和雞蛋”這一部分內容?問題5:怎樣理解“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四、制定教學流程
科學合理的教學流程,是課堂教學的有效保障。教學流程要聚焦教學目標,要符合教學邏輯,更要符合學生實際。在《老王》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
(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環節1,教師引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和預習,請提出學習《老王》這篇課文時還有哪些主要問題?環節2,學生多角度提出問題。環節3,教師歸納解答學生的問題,并確定怎樣理解“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作為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問題,導入新課。通過以上三個環節,促進學生樹立問題意識,能夠深度學習。
(二)分析問題,合作探究
通過合作探究,用問題鏈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完成學習目標。
1.討論“問題1”:幸運的人是誰?不幸者是誰?預設回答:楊絳;老王。2.討論“問題2”:為什么說老王是不幸者?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信息。學生自主回答并從文中找出相關信息,教師點評并板書。分析關鍵詞“活命”:教師提問,什么是“活命”?改為“生活”行嗎?回答預設:不可以,“活命”說明老王生活特別艱難,用“生活”不能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3.討論“問題3”:老王是不幸者,作者為什么要和他交往?學生回答并從文中找出相關信息,教師指導并板書。
(三)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活動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請從思想內容和寫作方法兩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收獲。活動2,請以作者的口吻對老王寫一段想說的話。學生展示,教師示范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教師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分析了老王的苦難和善良,理解了作者的愧怍,學會了寫人的技巧和詳略得當的寫法,更懂得了人們相互之間應該平帶相待,相互尊重,互幫互助,讓我們記住“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懷平等博愛之念”。
2.布置作業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以問題為引領,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在《老王》的教學中,以怎樣理解“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這句話為核心問題,以問題鏈的方式引導學生由淺入深逐步分析,有效完成了教學目標,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