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林
(來賓市中醫醫院,廣西 來賓,546100)
髖關節置換術屬于骨科手術中常見類型之一,多用于髖關節結核、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等常見骨性疾病。患者術后均可獲得滿意治療效果,能夠有效改善其髖關節疼痛程度,恢復其髖關節運動功能,且對畸形髖關節實施合理矯正,提高患者正常行走能力。現階段,我院通常選擇椎管內麻醉下髖關節置換術治療,但老年人對手術耐受性較差,加之肌松藥的干擾下,可直接使患者中樞神經體溫調節功能異常,對其認知功能具有明顯影響[1]。同時,老年患者自身各項生理機能逐漸減退,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循環、內分泌等基礎疾病,尤其在手術麻醉中極易產生藥物過量反應,繼而增加手術、麻醉風險。故強化圍術期麻醉護理干預,積極規避不良風險發生,與髖關節手術治療相輔相成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護理服務水平不斷完善,最新研究發現,老年髖關節置換術中實施麻醉護理配合可獲得一定價值,能夠有效完善各項麻醉護理配合,促進手術順利實施,進而取得滿意結果[2]。鑒于此,本文選取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麻醉護理配合進行分析,詳細如下:
將115 例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均來源于我院2019 年1 月—2021 年2 月期間,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57 例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58 例實施手術室麻醉護理配合,男女比例分別為22:35、24:34 例;年齡分別為65—90 歲,66—81 歲,均值分別為(79.51±2.62)歲、(79.7±2.33)歲;其中2019 年65—70 歲的7 例,71—80 歲的22 例,81—90 歲及以上的23 例;2020 年65—70歲的9 例,71—80 歲的26 例,81—90 及以上的21 例;2021年1—2 月65-70 歲的1 例,71—80 歲的4 例,80—90 及以上的2 例,兩組基礎信息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接受髖關節置換術;(2)年齡>60 歲。排除標準:(1)存在意識模糊;(2)伴有認知功能障礙;(3)存在手術禁忌癥者;(4)患者其他器官病變或精神疾病者;(5)無法順利完成試驗,中途退出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術前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并詳細講解髖關節置換術相關機制、目的、麻醉措施以及效果。術中依據要求合理配合醫師完成手術,并掌握患者各項指標,術后予以體位護理、病情觀察等干預。實驗組實施麻醉護理配合,具體如下(1)術前詳細講解手術及椎管內麻醉相關知識,如目的、方法、安全性,講解麻醉期間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癥措施。同時積極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手術配合度。(2)麻醉前詳細核對患者基礎資料,如手術類型、性格、年齡、疾病、麻醉措施,且掌握其有無麻醉藥物過敏史、是否遵醫囑禁飲食,并詳細核對麻醉藥物是否正確。(3)協助麻醉醫師為患者擺好正確、適宜的體位,在緩解患者緊張情緒的同時予以麻醉干預,確保麻醉操作順利實施。麻醉期間需密切監測患者各項指標,如心率、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積極與患者實施溝通,掌握麻醉效果。若出現不良反應,需立即予以搶救,并做好相關不良反應的預防。(4)術前密切監測患者血氧飽和度,待其完全清醒,且符合拔管指征時,需配合麻醉醫師予以拔除導管、吸氧,并為其進行供養氧。(5)待患者清醒后,由護理人員將其送回病房,并在此期間詳細向其及家屬講解麻醉后相關注意事項,完善鼻導管吸氧等一系列工作,并加強血氧飽和度的關注。
(1)觀察2 組不良癥狀發生率(血管損傷、呼吸困難、胃內容物反流);(2)于護理后,選擇本院自制調查表實施全面評估[3],內容為護士職業技能、語言態度以及服務水平,分值為100 分,≥90 分為滿意,80—89 為較滿意,<79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為滿意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
采用SPSS21.0 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χ±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不良癥狀總發生率為5.1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4.56%(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癥狀總發生率
實驗組總滿意度是96.5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95%(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
髖關節置換手術是恢復關節原有功能、糾正畸形、改善髖關節疾病的最佳治療措施。近年來,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年化社會,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使用量也隨之遞增。但臨床研究發現,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免疫功能趨勢降低,機體重要器官產生退行性改變,且合并器質性病變,進而直接增加麻醉及手術風險,誘發多種不良癥狀[4]。
大量研究發現,由于老年患者生理結構較為復雜,手術麻醉極可誘發其認知功能缺陷,因此手術要求麻醉誘導快、阻滯完全且作用時間短,進而通過抑制損害程度,有效控制出血與繼續污染現象,以確定性的手術予以解剖修復,進而規避手術及麻醉誘發熱量降低、失血、免疫系統損害以及酸中毒[5]。而通過手術室麻醉護理配合可有效規避不良風險發生,促進手術順利實施,該護理措施可歸納為術前、術中、術后三維階段,術前主要對患者實施相關知識的宣教,使其能夠深入掌握手術、麻醉作用機制,淡化其負面情緒而帶來的不良影響,有利于強化患者麻醉耐受能力,為手術、麻醉工作奠定重要基礎[6]。相關研究發現,手術室麻醉護理配合,屬于一種科學、高效護理方案,醫護人員在對手術措施實施分析期間,可對患者整個手術狀況實施系統化、全面化掌握,并依據護理路徑,對其術前、術中、術后予以綜合化護理措施,以確保麻醉護理工作的系統性及全面性[7]。而本文研究顯示,老年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實施麻醉護理配合可取得滿意結果,且有效降低不良癥狀發生率。
綜上所述,老年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實施麻醉護理配合可獲得顯著價值,值得在護理領域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