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真真,王海波,張靈瑞
(1河南省三門峽市農科院 472000;2靈寶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施肥,是指將肥料施于土壤中或噴灑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養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農業技術措施。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提升土壤肥力以及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合理和科學施肥是保障糧食安全和維護農業可持續性發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施肥的方式和種類對施肥的效果都有很大的影響,目前蘋果的施肥方式仍比較單一,大量的施用無機肥不僅不能提升蘋果產量和品質,還會造成減產、品質下降、土壤肥力減弱、環境污染等問題。生物有機肥、有機菌肥等環境友好型肥料的使用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有機肥含有植物生長需要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并且富含纖維素、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物質。肥效緩而持久,對環境友好,對于維持土壤肥力也有很好的效果。生物菌肥是在有機、無機復混肥的基礎上接種有益微生物的肥料,在使用的過程中一方面生物菌肥作為肥料供給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要的養料,另一方面生物菌肥中的微生物通過自身的生命活動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和礦物質,構建植物與土壤之間互利共生的關系[1,2]。本試驗中以23年生的富士蘋果作為實驗材料,推廣化肥減量20%左右,增加有機肥、生物菌肥的使用,帶動優質蘋果產區有機肥、生物菌肥代替化肥技術全面實施。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河南省三門峽蘇村鄉周家塬村。試驗地海拔866 m,年平均氣溫13.9℃,年降雨量554.9 mm,土壤類型為褐土,土層深厚,土壤疏松,pH值為8.0。
1.2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23年生富士品種,肥料由靈寶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提供,鄂中復合肥料(N≥15%、P2O5≥12%、K2O≥18%、總養分≥45%);鄂中有機肥(總養分≥5%,有機質≥45%);鄂中生物有機肥(有機質≥45%,有效活菌數≥1×108CFU/g)。
1.3 試驗處理及設計 根據當地施肥經驗及經濟效益選擇各肥料的配比。
處理1:當地常規施肥基礎上復合肥減量20%,增施有機肥。復合肥:108 kg/667 m2底肥,72 kg/667 m2追肥。有機肥:1 000 kg/667 m2。
處理2:當地常規施肥基礎上復合肥減量20%,增施生物菌肥。復合肥:108 kg/667 m2底肥,72 kg/667 m2追肥。生物菌肥:500 kg/667 m2。
處理3(CK):當地常規施肥方式。復合肥:底肥為135 kg/667 m2,90 kg/667 m2追肥。每個處理設置3個重復,用地面積均為3 335 m2。有機肥、生物菌肥均做秋季基肥施用。在樹冠投影邊緣挖寬20~30 cm,深40 cm環狀溝,施基肥。于萌芽前、開花后、花芽分化期、果實膨大期結合澆水進行追肥。
1.4 數據調查及分析 主要調查果實、葉片、新梢,涉及到果實的單果質量、果形指數、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度、亮度、著色面積等;葉片的百葉質量、葉寬、葉長;新梢的長度。
果實:10月中旬,每株按外圍東、南、西、北以及內膛方向,取中等大小果各一個,共5個,測量單果重量、果形指數、硬度、可溶性固性物含量、酸度、亮度、著色面積等。
葉片:8月上中旬,取東、南、西、北的新梢中部葉片各25片,測量葉片的百葉質量、葉長、葉寬。
每組處理設置3個重復,各指標的測定采用常規的檢測方法。數據由Excel 2007統計、SPSS Statistics 17.0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2.1 對產量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23年富士減少化肥20%,增施有機肥后,單果質量較對照增加了27.47%,增施生物菌肥后,單果質量較對照增加了18.43%。并且均與對照有顯著差異。在產量方面,三種施肥方式并無顯著性的差異。
表1 蘋果產量調查
2.2 對果品品質的影響 從表2可知,減少化肥20%,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后,與對照相比在果形指數、亮度、黃度、著色面積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在紅度方面,施用有機肥和生物菌肥的果實顯著高于對照。在硬度方面,施用有機肥與對照差異顯著,提高了6.54%。施用生物菌肥與對照差異不顯著,降低了2.72%。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方面施用有機肥和生物菌肥均有顯著升高,其中施用有機肥顯著升高了22.09%,施用生物菌肥顯著升高了18.17%。施用有機肥和生物菌肥顯著的降低了蘋果酸度,施用有機肥蘋果酸度顯著降低了23.33%、施用生物菌肥蘋果酸度顯著降低了36.67%。
2.3 對蘋果樹葉梢生長量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施用有機肥使百葉質量顯著升高40.64%、葉長顯著升高6.84%、葉寬顯著升高13.33%、新梢長度無顯著性變化,春梢長度降低16.74%,差異不顯著。施用生物菌肥百葉質量略有增加但無顯著變化、葉長顯著升高16.81%,葉寬差異不顯著,新梢長度顯著性升高120.08%,春梢長度顯著性升高72.98%。
表2 蘋果品質調查
表3 蘋果樹葉梢生長量調查
從本研究可以得出在減少化肥施用的基礎上,配合施用有機肥能促進蘋果生產、改善果品質量、促進樹體生長發育,單果質量比對照增加了27.4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了22.09%,酸度降低23.33%,百葉質量升高40.64%,葉長顯著升高6.84%、葉寬顯著升高13.33%、春梢長度降低16.74%。減少化肥施用的基礎上,配合施用生物菌肥也能促進蘋果生產、改善果品質量、促進植物生長發育。單果質量較對照增加了18.4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了18.17%,蘋果酸度降低了36.67%。葉長顯著升高16.81%,新梢長度顯著性升高120.08%,春梢長度顯著性升高72.98%。
化肥的過量施用,會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浪費,但完全杜絕化肥的施用也是不現實的,減少化肥的施用,加施有機肥、生物菌肥,保證穩產、增產是農業生產的目標[3]。有機肥已經逐漸的運用到植物生產過程中[4],與無機肥相比,有機肥具有肥效長、補充土壤肥力等優點。但當今農民生產使用的有機肥多為自家腐熟、制造的豆餅肥、農家肥,其中的養分含量缺少標準的肥力檢測數據[5]。與傳統有機肥相比,生物菌肥由于具有肥效高、作用性廣、肥效長等優點外,還具有提高植物抗逆性、提高作物品質、對環境友好等特點[6],在消費者追求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的環境下,生物菌肥無疑是生產的最佳選擇。我國的生物菌肥現在有許多種類,但真正被廣泛應用的還不是很多,主要的問題在于生物菌肥需要先經過發酵、分解等過程,之后還要在其中加入適量的微生物,并且要保證微生物在肥料運輸、使用過程中保持較高的生物活性。這一系列問題要求生物菌肥的生產、存放、施用達到較高的技術要求和標準,提高了生物菌肥的成本。目前,我國的生產技術還不能完全解決上述一系列的問題;另外施用、運輸、貯存也沒有化肥方便,今后,應加強生物菌肥當地加工和使用的力度,使生物菌肥切實成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