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婕,李學營,鄢新民,馮建忠,索相敏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石家莊果樹研究所 石家莊 050061)
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是我國現代果園的重點推廣建園模式[1]。選擇和應用適宜的矮化砧木是蘋果矮密栽培成功的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采用適宜的砧穗組合搭配,搭配集約化栽培技術措施是獲得高產優質的保證。砧木、品種與栽培技術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對最終果品產量與質量均能產生重要影響[2~4]。
本文重點從園地選擇與規劃、砧穗組合搭配、栽植技術、栽后管理等內容對矮砧密植技術進行介紹,以期能夠指導果農進行果園改造及砧穗選擇。
1.1 園地選擇 蘋果樹為多年生作物,在適宜的立地條件上建園,才能發揮蘋果種植優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 441-2013)對蘋果園園地選擇應考慮的氣候、土壤、立地條件等進行了相關內容指導,應按此標準要求開展園地選擇工作。該行業標準闡述了:年平均氣溫8~14℃,絕對低溫不低于-25℃,1月平均氣溫不低于-10℃。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在0.8%以上,土壤活土層在50 cm以上,土壤pH在6.0~8.0,平地、低緩丘陵(坡度6~15°)和坡度在25°以下的山地均可建園。
另外,矮砧密植園在滿足上述建園條件下,通常還需注意某些特定標準。如:矮砧密植園建立時首先要根據矮化砧木及嫁接品種對氣候條件是否適應,土壤酸堿度是否適合;還要考慮矮砧喜肥水的特性,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背風向陽、灌排方便的地方建園。在坡地栽植矮砧樹要先做好梯田,栽植行內要土層深厚,排灌系統使用便捷[1,3]。
1.2 果園規劃 果園規劃要根據“節約用地”的原則來制訂。規劃前,要先進行實地勘測,繪出地形圖和平面圖,再依據園地實際地貌進行小區劃分、道路規劃、排灌系統規劃、建筑物規劃、防風林及園區防護墻(網)等的設計。矮砧密植園在進行園區規劃時,應重點考慮以利于機械操作、適于簡化管理的耕作方式為目的來進行設計。規劃完成后,要對園區進行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有機肥腐熟等[2]。
2.1 栽植密度 苗木栽植前,要依據不同的砧穗組合、土壤條件、灌溉條件、氣候條件等因素,以提高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利于早果、豐產、優質的原則來確定適宜的栽植密度,具體可參考表1。在平地、肥沃的土壤上建園,種植密度宜小些;在山地、貧瘠土壤上建園,種植密度宜大些。種植密度確定后,根據定植小區的大小、形狀,設計出定植圖,依據定植圖進行樹體栽植。栽植時,平地最好選擇南北行向,利于樹冠在一天中光照均勻;山地最好依據等高線,依山形地勢順勢定植[1,3]。
表1 矮砧蘋果園不同條件下的栽植密度
2.2 品種搭配及砧木選擇 建園前,應考察市場需求,根據地域不同,選擇發展前景好、適應性強的品種作為主栽品種,同時搭配與之相適應的授粉品種。
2.2.1 品種選擇 目前,生產上應用比較廣泛的早中熟品種主要有:藤牧1號、嘎拉優系、美國8號、津輕等同時,我國近年來新選育的一些優良品種,如:華碩、華美、華玉、秦陽、信濃紅、冀蘋1號、魯麗等,也可適當發展;中晚熟品種應重點發展富士早熟芽變優系品種,如:弘前富士、玉華早富、望山紅等,配合發展一部分元帥系短枝品種,如華冠、涼香、新世界、岱綠等品種;適合我國發展的晚熟品種主要包括富土優系(長枝品種:巖富10號、昌紅、長富2號、煙富3號、天紅1號;短枝品種:宮崎短枝、惠民短枝、天紅2號、煙富6號、王林、寒富、昌蘋8號[1]等)。
表2 適宜栽植的蘋果品種類型
2.2.2 授粉樹選擇 主栽品種選定后,授粉品種的配置十分重要。授粉品種不但要與主栽品種相互之間授粉親和力強、花期相近、花期長、花量大、花粉多,還要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若園中栽植有喬納金、北斗、陸奧等三倍體品種,因三倍體品種育性花粉率極低,需要配置另外2個以上的二倍體品種,使之相互授粉。主栽品種和授粉品種選定后,要考慮授粉樹的配置比例以及配置方式,授粉樹的配置比例最好能達到15%~20%,平地果園栽植時可每4~5行主栽品種搭配1行授粉樹,山地果園可行內每5~7株主栽品種配置1株授粉樹[1~4]。
2.2.3 砧木選擇 建園時,在考慮栽培品種的同時,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管理水平、排灌條件等來選擇合適的矮化砧木[1,5~6]。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管理條件好的地區,可選用M9(M9T337)矮化砧木;寒冷地區,可選用耐寒性強的半矮化砧木GM256、GM310(GM256嫁接寒富使用);越冬幼樹容易抽條的地區,可選用矮化和半矮化的SH系砧木;冬季不會抽條的地區,可用矮化砧M26[5~6]。
3.1 栽植時期 矮砧蘋果樹栽植宜選擇春栽,春栽適宜在海棠發芽后至苗木萌芽前進行[1~5]。
3.2 定植溝準備 苗木栽植前,栽植行挖深80 cm、寬100 cm左右的定植溝,挖溝時,表土和底土分開放置。溝挖好后回填,先在溝底填20 cm厚的秸稈、雜草等,然后按照表土與有機肥4∶1的比例混勻后回填,表面20 cm回填底土,回填后灌水沉實,再回填表土至溝平,即準備好定植溝[1~5]。
3.3 苗木定植 定植前,先將苗木的根系用清水浸泡24 h左右,使苗木充分吸水;對苗木進行分級,將大苗與小苗分開,以便大、小苗分開栽植,有利于種植后管理;剪去苗木的傷根,并對粗度超過3 mm的根尖剪出新茬,以利于愈合。在定植行按照苗木定植點位挖出大小合適的定植坑,將苗木放入定植坑中,舒展根系,對齊株行位置、扶正,隨后填土,輕輕提苗并踩實。栽后按行做出樹盤,澆水,等水滲完以后,在樹盤上覆蓋1 m寬的地膜,以利于保墑且提高地溫,促進根系早發新根[1~5]。
有學者研究了中間砧入土深度對生長結果的影響,發現中間砧入土1/2有利于生長結果。矮化自根苗接口要露出地面5 cm以上[6~7]。
4.1 定干 根據苗木質量和整形的要求來進行定干,要求整形帶內芽體飽滿充實,一般定干80~120 cm以上,剪口距頂芽1 cm左右。定干后,還要注意剪除接口處干樁這一環節[1,3]。
4.2 套袋 定干后在整形帶套上塑料袋,可減少水分蒸發,提高袋內溫度,促進整形帶芽體萌發;同時又可防止金龜子、象鼻蟲等啃食嫩芽。當嫩梢長到3~5 cm時,要將塑料袋逐步開口放風,嫩葉老化后去除塑料袋,此期約需7 d[1~5]。
4.3 除草 樹盤內要及時清除雜草。可在苗木成活后覆蓋地布,用來防草,既不影響灌溉,還可以起到保墑的效果[2]。
4.4 肥水管理 定植第1年,要保證春季的良好墑情,干旱時及時灌水,以保證幼樹正常生長。視情況少量追施肥料(新梢長到15~20 cm時,每株施用尿素50 g,20 d后再追施50 g)即可,或在夏季秋季進行控肥控水操作,切不可使樹體生長過旺(特別是秋季),造成越冬困難,第2年春季抽條死樹[8]。
4.5 病蟲害防治 春季萌芽期應特別注意防治金龜子、象鼻蟲等為害嫩梢;生長季節注意防治頂梢卷葉蛾、蚜蟲、葉螨、潛葉蛾、食心蟲、桔小實蠅等為害[9~11];冬季對于剛栽植的幼齡樹果園,連續3年進行樹干涂白,涂干高度至80 cm左右,可以選用輪紋1號、腐輪4號藥劑,從幼樹時期,即進行輪紋病、腐爛病的病害防治,可有效防治蘋果樹成齡后感染各種病害。春季樹體萌芽前,進行徹底清園,然后全園噴布石硫合劑,15 d左右后再噴布一次殺菌劑和殺蟲劑,可有效降低病害和蟲害基數。后期病蟲害防治按當年氣候及病蟲發生輕重,進行針對性化學施藥和生物防治及農業綜合防治[12~15]。
4.6 樹體管理 及時抹除整形帶以外的新梢和萌蘗。苗木成活后可以進行二次定干,選留頂端生長勢最強的一個新梢作為中心干的延長枝,抹除第2、第3個競爭新梢,以保證延長枝的生長優勢。當側生新梢長到30 cm左右時,使用開角器進行開角,角度一般為9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