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璇 岳 曼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物流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3)
農產品供應鏈是以農產品生產者為起始點,沿著農產品交易商、采購以及對其進行加工企業、零售部門、物流配送人員最終到達消費者餐桌上的過程。以整體利益為出發點,規定鏈條中的每個節點農產品生產者、加工商企業以及零售商按照一定的生產標準以及流通標準,并且利用這一標準制定各自節點對應的標準,以提高農產品的安全可靠性。
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發展涌現出諸多問題,上游和下游的用戶缺乏信任、信息安全問題無法得到保障、合作伙伴之間信息流通不暢、質量安全追溯難以實現等等。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農產品供應鏈合作伙伴相互不信任、不合作,可能需要重新談判項目并且在價格方面討價還價等,造成企業額外的費用支出。農產品供應鏈合作伙伴信任機制創建,需要引進區塊鏈技術新的思維和技術,充分利用該技術去中心、信息開放化、去信任等優勢,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創建農產品供應鏈信任機制,有助于農產品供應鏈鏈條的穩定,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2.1 區塊鏈和供應鏈合作伙伴國外研究動態
2008年中本聰發表了一篇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該篇文章中作者引出比特幣這個概念,并且詳細介紹了比特幣運行方式和設計思路。隨著比特幣被人們熟知,區塊鏈也漸漸吸引了大眾的眼光。有關于區塊鏈的概念,特哈斯阿拉迪等學者認為區塊鏈是用于記錄從鏈的開始就在網絡中進行的各種交易,是一種分散式的分類賬。在2015年創新中國春季峰會上Skuchain團隊提出用區塊鏈這一技術去建設新一代的供應鏈。
Lambert,Gardner認為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是一種特定的商業關系,可以通過相互信任、公開、共同承擔風險以及共同分享利益,使得合作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并且可以獲得比企業自己獨立經營時更好的商業利潤。
2.2 區塊鏈和供應鏈合作伙伴國內研究動態
我國學者針對區塊鏈進行了研究探討,林小馳和胡葉倩雯認為區塊鏈就是把各個區塊組合在一起形成鏈條的一種數據結構,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數據庫技術。在區塊鏈應用層面,柳祺祺等學者在Fabric方法基礎上討論了農產品質量溯源系統方案設計;韓勁松等學者基于傳統物流金融業務運作模型引出在信用體系下搭建區塊鏈的物流金融公共服務平臺。我國在供應鏈方面也有所研究,陳長彬、陳泉、盛鑫構建合作關系模型并對其進行分析,探索合作伙伴長期合作的貼現問題、上游和下游之間信息不相對應以及終止合作關系成本對供應鏈鏈條長期穩定性的影響,提出如何解決合作關系穩定性的相應策略;戴國良通過使用規劃目標和設計機制理論,設計了供應鏈伙伴關系維系與發展機制,通過共同分享收益和承擔相應風險的公平性使得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長久并協調穩定發展。
對國內外區塊鏈研究文獻進行整合,發現對于區塊鏈理論研究、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以及針對解決該問題提出相應的策略闡述較多。小部分學者開始提出將區塊鏈技術優勢特點應用于農產品供應鏈,但應用于農產品供應鏈信任機制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因此,以區塊鏈技術作為本文的背景,將該技術運用于農產品供應鏈信任機制構建體系中,實現二者的協調融合。解決農產品供應鏈合作伙伴彼此不信任,促使農產品供應鏈發展持續向前。
3.1 消除合作伙伴之間信息閉塞。農產品供求具有時效性、分散性等特性,很容易使得農產品信息傳送不及時甚至閉塞,給農產品供應鏈條上每個節點帶來較大的危害。區塊鏈技術的數據對所有用戶公開,每個用戶都可以通過開放的接入口查詢到數據并吸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引入該技術可有效避免合作伙伴之間信息流通不暢,加強信任。
3.2 解決合作伙伴之間交易障礙。上下游用戶選擇合作伙伴并且進行合作交易的過程中,對合作伙伴的整體了解不充分,缺乏有關對方的信息,使交易不信任。區塊鏈技術中任意用戶都無需相信任何第三方,該技術的用戶可以使用去信任的技術進行交易以確保安全。增加了供應鏈合作伙伴彼此之間的信任,在未曾謀面的情況下實現直接交易,也可從中降低交易成本。
3.3 保障信息安全可靠。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信息技術發展大幅提高并運用于農業。農業從生產到流通最后到達消費者每個環節都累積了大量的數據信息,但是這些信息是私密的且中心化程度高,難以保障信息的安全。區塊鏈技術不存在中心管制,所有節點活動均受到全網控制,每個節點相互連接并且彼此制約,分布式存儲信息,各個節點信息透明、公開化,從而提升信息的安全性,增強合作伙伴之間的信任。
4.1 宏觀方面
農產品物流產業鏈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推動農業現代化向前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合作伙伴信任機制的創建,確保我國農產品物流產業鏈發展穩定向前,為農民收入提供基本保障。
4.2 消費方面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日趨進步,人民對生活的品質追求逐漸提高。這一變化對物流行業是一個挑戰,需要向消費者提供好的并且有質量保證的農產品,滿足人們的需求。農產品供應鏈信任機制的創建,可進一步增強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可靠性信任程度,增強消費者對購物的信心。
4.3 微觀方面
構建農產品供應鏈合伙伙伴信任機制最主要的意圖是為了幫助我國農民增加收入,加速農村脫貧致富的步伐,增加農產品的穩定供給量,尤其是在生鮮農產品方面。
總而言之,信任對于農產品供應鏈合作伙伴之間必不可少,有助于實現彼此之間互利共贏、信息共同分享,減少無法避免的矛盾,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鏈條的整體穩定。
信任是各個合作企業進行交易的前提條件,缺少信任將會使整個供應鏈發展緩慢、運作效率極低。區塊鏈技術廣泛應用是當前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必然走向,將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去信任等優勢特點引入農產品供應鏈。對農產品的生產環節、貯藏環節、流通環節、出售環節等的信息進行錄入,整理并且分析,可提升農產品供應鏈合作伙伴之間的信任,提高消費的安全,增強顧客的安心程度。
供應鏈合作伙伴信任機制構建的流程,主要包括:供應鏈合作伙伴重要性分析、實行淘汰制選擇合作伙伴、建立合作伙伴智能合約 、運用區塊鏈技術——時間戳、建立利益回報制度,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信任機制構建流程圖
5.1 供應鏈合作伙伴重要性分析。供應鏈企業選擇他們的合作伙伴偏向于個人主觀性,通常以主觀映像選擇合作伙伴,對選擇合作伙伴標準不具體,不能對企業做出準確的結。合作伙伴對象的選擇關乎供應鏈整個鏈條穩定,好的合作伙伴可以提高供應鏈整體的信任,確保利益實現。
5.2 實行淘汰制選擇合作伙伴。供應鏈的建立初期,對合作伙伴的選擇應當先考慮信任要素,需要建立一套信任考核標準進行評估,高于等于這一標準的,即符合作為合作伙伴,否則應被淘汰。通過這一標準衡定,可提升整個鏈條的信任度,使得每個合作伙伴對鏈條充滿信心。合作伙伴雙方在電商平臺交易須進行身份認證才可以進行支付,提高雙方信任度,確保交付完結。
5.3 建立合作伙伴智能合約。在多數情況下,供應鏈合作伙伴進行交易會簽定紙質合約,但會面臨經手人多,曝光的程度變高,合約丟失、偷竊事件經常出現。引入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可以有效避免此類時間發生,它通過向各合作伙伴提供安全可靠且公開透明的數字版本,自動執行任務并完成交易。在不存在第三方中介的情形下,智能合約可以進行可信任交付,并且發生的交易可以追蹤。供應鏈合作伙伴簽定智能合約,提高彼此之間交易的信任度,增強供應鏈的穩定性。
5.4 運用區塊鏈技術——時間戳。運用這一技術,當一個供應鏈節點數據信息生成之后,會迅速讓整個供應鏈知道這個信息生成,也同時產生了一個公開的時間戳。一旦公開就會難以更改,使得該數據不易篡改,將時間戳運用于供應鏈,每一個合約簽定、合作伙伴數據信息均生成時間戳,大大增強合作伙伴之間的彼此信任。
5.5 建立利益回報制度。農產品供應鏈合作伙伴的建立是為提高各個合作伙伴比合作前更高的收益,在農產品供應鏈收益一定的情況下,當一些企業的收入過低就會產生退出供應鏈的消極行為,不利于供應鏈整體穩定,促使其他成員對供應鏈產生不信任,建立公平公正的利益回報制度也應納入信任機制的建立。
我國當前重視區塊鏈技術與物流產業發展,將區塊鏈技術運用于農產品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信任構建體系中,有助于農產品供應鏈持續向前邁進,有效提高農民人均收入水平,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