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靜
(上海市金山區山陽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上海 201508)
鄉村旅游,指的是以旅游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以游居和野行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渠道[1]。鄉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 世紀50 年代的法國,20 世紀90 年代才開始在我國發展[2]。目前,國外鄉村旅游發展較為成熟,已經形成豐富的鄉村旅游體系,其產品包括農產品生產基地型、動物農場型、花卉園藝型、鄉村旅游購物型、鄉村體驗及鄉村度假型。相較而言,我國鄉村旅游發展較晚,但發展迅速,產品類型逐漸多樣化。數據顯示,2020 年1—8 月,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接待人數達12.07 億人,收入達5 925 億元[3]。上海市金山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鄉村旅游發展勢頭強勁。
金山區為上海市西南門戶,處于長三角城市群的地理中心,西臨浙江省,是長三角一體化的橋頭堡,轄區內主要旅游資源點共計72 處,4A 級旅游景區4 處,3A 級景區3 處,國家級小鎮1 座,國家歷史文化鎮2 座,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4 處,市級郊野公園1 處,市級三星級農家樂5 處。鄉村旅游資源在全區范圍內廣泛分布,以田園觀光、康體度假、農事體驗、民俗體驗和親子研學為主要形式,主要資源類型分布在幾大空間區塊上呈相對集中態勢,北部集聚歷史古鎮人文類旅游資源,中部集聚生態旅游資源,南部以濱海度假旅游資源為主,尤其中部呂巷鎮和廊下鎮是金山區基礎最好、開發價值最高的鄉村旅游資源(見圖1)。

圖1 金山區旅游資源分布
金山區以現有農業資源為依托,不斷推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以產業興旺促進鄉村振興,目前已形成以廊下郊野公園、呂巷水果公園為主要聚集區的鄉村旅游產業格局[4]。此外,一些新興的鄉村旅游點不斷發展壯大。例如,朱涇鎮待涇村引進社會資本聯合打造了以花卉觀賞為主的花開海上生態園,并于2020 年6 月成功創建為國家3A 級旅游景區,花開海上生態園自開園以來備受游客的歡迎,年接待游客近60 萬人次;旅游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鄉村振興,如花開海上生態園門票收入的10%和停車場收入歸村集體所有,為待涇村新增年收入約260萬元,同時解決當地120 余名村民的就業問題,閑置的民宅也將重新打造為花香民宿綜合體,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金山嘴漁村、山塘村、待涇村、中洪村4 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金山區鄉村旅游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產業不斷興旺。
據統計,2020 年10 月1—8 日,金山區景區(點)累計接待游客54.81萬人次(全口徑數據),日均接待游客數同比下降2.72%,與全國“國慶+中秋”長假國內旅游市場情況基本吻合(8 天長假期間,全國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0%,上海市同比恢復75.00%)。其中,傳統旅游景區(城市沙灘、楓涇古鎮、東林寺、南社紀念館和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接待游客人次占比為44.60%,較2019 年減少11.30個百分點。城市沙灘雖然舉辦了“2020完美世界V‐PERFECT 奇幻沙灘”品牌活動吸引游客,但日均接待游客僅1.09萬人次,同比下降14.90%;楓涇古鎮日均接待游客1.66萬人次,同比下降33.00%。相比之下,鄉村旅游市場火熱,金山區主要鄉村旅游景區及景點(花開海上生態園、廊下郊野公園、呂巷水果公園、中國農民畫村以及新義村、水庫村、山陽田園、油車村、亭西村)接待游客數量占全區總接待人次的55.40%,占全區旅游市場的比例超過1/2,其中游客數量增長明顯的主要為中國農民畫村、山陽田園和廊下郊野公園。
金山區住宿業需求旺盛,特別是假日期間民宿更是一房難求。截至2020 年年底,金山區經過備案的民宿共有 28 家,共 249 間客房、357 個床位。據統計,“國慶+中秋”假日期間平均入住率為79.0%,較工作日平均入住率上浮68.0 個百分點,較周末的平均入住率上浮25.0 個百分點,較五一假期入住率上浮15.0 個百分點。而民宿的入住率與民宿的品質直接相關,如五星級民宿的平均入住率為88.2%,四星級民宿的平均入住率為86.5%,三星級民宿的平均入住率為81.5%,而非星級的民宿入住率僅75.3%,表明游客對高品質民宿的需求更高。游客過夜率的提升有效拉動了消費增長,如民宿假日期間平均房價為716 元,較平時上浮41.0%。此外,過夜游客數量的增加有效帶動了餐飲、娛樂及商貿業的消費增長。據不完全統計,金山區由游客入住民宿帶動的餐飲消費為29.8萬元,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將鄉村旅游發展與鄉村自然、人文、歷史等資源有機融合,全力打造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旅游產品,形成旅游新亮點。例如,結合自然特色,朱涇鎮待涇村將苗圃、花卉等自然景觀有機串聯,景區面貌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結合文化特色,楓涇鎮中洪村在農民畫村基礎上,打造荷風嬉魚、中洪大院酒店等新生態景點。注重景點組團發展,如廊下郊野公園整合廊下生態園、錦江中華村、山塘民俗村等若干景點,打造水上碼頭、寵物主題公園、室外動物園等項目。
結合時令特色,圍繞“百花、百果、百菜、豐收”四大主題,常態化舉辦“田野百花節”和“農民豐收節”等節慶活動,已初步形成品牌。特別是在“國慶+中秋”雙節期間,為提升游客過夜率,創新推出夜間系列活動,如呂巷水果公園舉辦“幸福呂巷水果嘉年華”活動,吸引親子家庭體驗草坪露營,累計接待過夜游客近2 萬人次;廊下生態園推出“國潮夜市”及夜間燈光秀,豐富景區夜間游覽產品。同時,為滿足游客多元化體驗,各鄉村旅游景區針對各類游客群體推出有針對性的活動,如朱涇花開海上生態園舉辦了“花開海上,溪韻江南”——朱涇田園音樂演唱會、“瑜見花海,伽人有約”——“花開海上”戶外瑜伽大會、“美麗花海,風情舞動”——俄羅斯動物馬戲游園會等活動,滿足了不同游客群體的游覽需求。
持續推動民宿健康快速發展,形成以金山嘴漁村、廊下郊野公園為代表的民宿集群,彌補了鄉村旅游住宿短板。截至目前,金山區已有28家民宿,共249間客房、357個床位,其中五星級民宿3家、四星級民宿4家、三星級民宿5 家。此外,待涇村花香民宿綜合體、廊下鎮鄉村民宿藝術村項目、楓涇鎮新山麓民宿綜合體項目正在積極打造。同時,推動金山農民畫、舢板船、蓮湘等非遺文化進駐民宿,以非遺文化提高金山民宿的文化內涵。
目前,金山區旅游住宿業在產品數量和供給質量方面不能充分滿足游客的需求,特別是鄉村旅游區域住宿產品比較匱乏,中高品質住宿接待設施更是供不應求。據統計,金山區一般旅館占比超過60%,經濟連鎖型和高端品牌型酒店數量相對較少,星級旅游飯店僅5 家,其中最高星級為三星級,僅4 家,四星級乃至五星級的酒店仍為空白。因此,需進一步加強政策導向,出臺旅游住宿業扶持一攬子政策,一方面加強招商引資,積極吸引高星級、高端品牌及特色酒店落地,豐富和完善不同層次的住宿產品供給;另一方面大力推動和促進民宿產業發展,豐富民宿品類,提升非周末市場開發力度,塑造區域民宿品牌,持續促進消費。
隨著游客過夜率的提升,特別是鄉村旅游市場的火熱,與旅游相關的交通、餐飲、娛樂、健身、購物和商貿等綜合服務配套短缺的問題逐步顯現。迫切需要圍繞備受游客青睞的廊下郊野公園、呂巷水果公園、花開海上生態園等具備一定旅游產業基礎的區域加強綜合服務配套,豐富餐飲、娛樂、健身、購物等多業態產品供給。未來金山區將充分利用鄉村文化資源,將傳統文化挖掘和現代藝術創作融入夜間旅游發展中,展現鄉村獨一無二的文化特征,既可以營造文化氛圍和凸顯地方特色,又可以讓游客親身體驗一場歷史與文化的大戲,充分抓住大客流帶來的多元化消費需求商機,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旅游產業屬于關聯性較強的產業,旅游全產業鏈的數據涉及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飲、娛樂購物等多方面,目前旅游全產業鏈的統計數據在統計口徑和統計范圍方面有待進一步規范、統一。未來金山區將進一步提升智慧旅游服務水平,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打通數據統計和整合的壁壘,不斷提升智慧旅游服務水平。
目前,上海市金山區鄉村旅游發展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就業增收、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十四五”期間,金山區將進一步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為金山區、上海市乃至全國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可復制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