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長英 鐘立宇
(南縣農機事務中心,湖南 南縣 413200)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主要特征,也是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農業機械的出現改變了農業生產方式,使傳統農業的勞動力得以解放,大幅度提高了農業耕作效率,極大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為生態高效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提供了新途徑。
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滿足了現代農業生產的要求,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生產產量,克服了農業生產的很多限制條件,提升了農民的收入。同時,農業機械技術的普及可以節省資源,能夠利用農機設備來達到高效種植、高效收割的效果,從而促進農業生產向規模化、經濟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效率低、產量低和資源浪費等弊端。除此之外,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普及極大地解放了勞動力,提高了勞動力價值,有利于培養更多致力于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技術人才。農民科學素質水平的提高和農民收入的增加,還可以進一步縮小城鄉經濟發展差距,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
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僅以省、市、區級別的推廣站的試點、培訓、示范和技術指導等服務方式來實現,已經不能滿足我國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1]。隨著經濟社會的日益發展,特別是隨著鄉鎮機構組織的變革,鄉鎮機構組織站所合并、人員精簡,導致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人員工作量增大。他們不僅要做好培訓和管理工作,還必須做好監理工作和技術推廣工作,導致大部分推廣工作都是采取突擊的形式進行。另外,目前推廣的機械設備與其運行環境不匹配,指導和跟蹤服務相對較少,無法保證農機正常運行。
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經費不足有以下幾點。第一,專項經費沒有保障。引進、示范、推廣等工作的開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缺乏專項資金直接影響新型農業機械的引進、示范、推廣。第二,培訓經費不足。如果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人員不能及時更新業務知識,其專業技能的提升速度跟不上農機技術的發展速度,就會使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速度受到影響。第三,設備購置經費匱乏。在培訓期間,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購買先進設備,尤其是投影儀、測試設備等,導致一些必要的技術檢測和推廣工作無法進行,不可避免地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產生了負面影響。
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示范基地的建設規模較小,縣(區)一級的農業基地往往只建立在該地區的農業園區內,沒有建立單獨的農機技術示范區,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優勢得不到全面展現,進而影響了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2]。
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主體是基層推廣機構,要加快推進重點突出、可持續發展的基層農業機械化推廣組織建設,完善各級推廣機構。第一,全面宣傳和實施農機推廣法律法規、政策制度、規劃標準等,開展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等基本公共服務,特別是要推廣資源節約型、糧食生產型、生態友好型機械化農業技術,以滿足農民的生產需求。第二,健全基層機構組織,嚴格選聘制度,完善人員編制,加強推廣人員的學習和教育培訓,建設專業的推廣團隊。第三,改善基層組織辦公環境,推進示范、試驗基地建設。
以政府部門為主體,增加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專項資金投入比重,并進一步拓寬資金籌集渠道。為了避免補貼資金的不合理使用,政府需要在向補貼者提供補貼之前檢查提交申請的農民的相關資歷和材料,如嚴格審核土地經營區域,嚴格查證農機購買證明等,以確保資金應用合理、公平、有效。
鼓勵以承包、入股和技術轉讓的形式,建立多樣化的推廣組織,并提供相應的信貸、稅收和優惠政策,引導多個主體參與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建設試驗示范基地,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效率[3]。要動員農民有組織地主動參與農業機械化技術普及,主動與推廣代理及農機生產企業進行溝通、合作,共同解決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引導社會力量開展公益推廣工作,以服務購買、政府訂購、財政補貼、招募和投票等形式豐富推廣服務手段。通過基地建設和項目帶動等方式,促進各種農機具推廣組織加強合作,從而提高推廣成效。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傳統農業朝著現代化方向逐步發展。現階段,為促進機械化農業技術的進步,相關部門應根據農業生產需要,著眼于農業機械化技術的薄弱點,重視開展農業機械化技術立項工作。所立項目必須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為基礎,按照政府的相關文件執行,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推廣項目,以達到科學普及、節約資源的目標。
利用政府提供的補貼政策和技術援助,激發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積極性,使農民可以享受農業機械化技術帶來的經濟利益,進而發展大量的農機大戶。
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成效仍不理想,這與農機技術推廣人員的水平不高密切相關。為此,應重視對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人員的專業培訓,幫助他們更準確地掌握農業機械的操作步驟和方法,大大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效率。
應遵循“試驗、示范和推廣”的原則,規范農機推廣流程。示范基地首先做好前期試驗工作,再進行現場示范,確保推廣農機的適用性,防止盲目推廣帶來經濟損失。
由于不同地區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因此,需要農業部門對跨地區農業機械化作業進行指導,消除地區間的差異,整體提升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4]。
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和普及是促進現代化農業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為保證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效果,應加強基層推廣組織機構建設,發展多種形式的推廣組織,創新多樣化的農業機械推廣形式,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借助各項利好補貼政策積極扶持農機大戶的發展,提高推廣人員的技術水平,遵循“試驗、示范、推廣”的原則確保推廣農機的適用性,推動跨區作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