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婷
在電影《少年伊戈爾與鶴》中,我更多看到的是人與動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羈絆。自小伊戈爾的父親便帶他一同觀察鶴的生活,父親對鶴的喜愛深深影響到了童年的伊戈爾。
伊戈爾追逐鶴,希望改變鶴群的遷徙路線,尤其是他為之命名的“卡爾”。從俄羅斯而來的鶴群,遷徙途中若是在他居住的城市納哈里亞短暫停留,那么父親也定會為觀察鶴而暫駐于此。在伊戈爾與鶴的牽絆背后,更多的是一個男孩對長期在外的父親的思念。
整部影片呈現出的是一種慢節奏的敘事風格,以色列秋冬季的風景在鏡頭面前展現出同我們的日常所見不一樣的意味。或許是因為所處地理位置不同,那里的濕地、樹林總讓我仿佛置身于童話中所描繪的深秋之境。
伊戈爾的父親對鶴抱有極大的興趣,在此之前,他的研究一直不被贊助人所認可。贊助人認同的研究是拍出好看的照片,連獲多個獎項,這些觀念與父親的研究理念相差甚遠。直到伊戈爾說出父親想要為此搭建網站觀察鶴的活動,追蹤鶴的遷徙路線一直到非洲,這一具有國際性的想法最終得到了贊助人的支持,于是父親決定前往外地考察。
母親對父親的不理解,以及即將和母親搬去國外的現實,讓伊戈爾想去同父親一起生活。但這并不是一個好時機,父親向伊戈爾介紹了將要搬去的國家——以色列,在那里,鶴群會停留度過寒冷的冬季。新的國家,新的語言,給伊戈爾的生活帶來巨大挑戰。登錄父親的網站觀看鶴群的活動,成了撫慰他心靈的方式。父親對鶴的過多關注而導致的父愛缺席,讓伊戈爾生出矛盾心理。面對同學“你喜歡鶴嗎”的疑問,他慌張地否定,而他在書本上所繪的鶴卻又無比生動。
在影片前半段,我看見的是一個孩子最童真的想象力。在去往新城市的飛機上,他望著窗外,想象鶴帶他飛走,逃離飛機的場景。那只鶴大概是他命名的“卡爾”吧。很難不認為這是伊戈爾對搬家的一種逃避,過去的城市里有他的朋友,有他和父親母親一起生活的回憶。而在新學校的數學課上,面對語言不通和同學的玩鬧,他眼前浮現自己在懸崖邊躍下,由鶴帶領他飛向天空之景。被校長叫去談話時,他腦海中所呈現出的場景,則是鶴一口吃掉了校長。
這些用簡筆畫繪出的男孩與鶴的場景在影片中反復出現,這其實意味著,即便伊戈爾否認自己喜歡鶴,然而實際卻與鶴牽絆頗深。我所理解的是,鶴在伊戈爾到達陌生之地時出現將他帶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伊戈爾對他所面臨的未來的逃避,或者是短暫的慰藉。一個男孩,跟隨母親到達完全陌生的地方,不適應感會使他無所適從。此時他所畫的鶴和他在網站上所見的鶴,便是一直陪伴他的同伴。
影片的后半段則是為鶴遷徙所做出的努力。為了讓鶴在這里停留,伊戈爾做出了許多努力。無論是搜集資料,召集人員,還是整日關注父親網站上鶴的遷徙動態,在伊戈爾的努力下,母親逐漸理解父親,父親也決定在以色列與家人一同度過新年,而鶴群也安全地遷徙。
這是一個足夠平靜溫暖的故事,制作簡單卻足以打動人心。無論是父親對鶴的喜愛,母親為家庭所做的事情,還是伊戈爾的想象力和努力,總有一處能夠溫暖你。整部影片由鶴展開,以它們的遷徙為契機,從中展現出一個家庭互相理解、收獲溫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