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皎
摘要
針對寫作教學“無標化”、寫作指導“無效化”、訓練形式“無序化”的問題,教師應結合“已有經驗”“習作欠缺”“課程目標”來明確定位教學目標;加強寫作思維、寫作技巧、寫作習慣的方法指導;落實大作文的定標訓練、小作文的定時訓練、片段性寫作的串聯。
關鍵詞
目標定位 方法指導 寫作訓練
寫作教學,沒有一個教師敢不重視、敢掉以輕心。因為它不僅直接關系著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讀”“寫”一體化,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相輔相成,兩者存在著緊密的關聯;更重要的是,寫作素養關乎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作文如做人,寫作教學對學生的一生都有著極大影響。因此,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重頭戲”,無論是從認識還是實踐的角度,教師們都很重視。
但是,寫作課堂教學普遍存在著寫作教學“無標化”、寫作指導“無效化”、訓練形式“無序化”的現象。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思考對策。
一、目標定位:要鮮明突出,指向明確
寫作教學,首要的是教學目標的定位。到底要教什么,讓學生學什么,教師心中必須要有鮮明具體的指向,從而在訓練與體驗中提升寫作能力。那么,定位從何而來?
1.從“已有經驗”中來。
奧蘇貝爾說:“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教師在確立寫作教學目標時,一定要有“學情觀”,即學生已有的寫作基礎和寫作素養等。這樣,教師在設計目標時就有了依據,在寫作能力的層級上做出進一步預設,設計恰當的目標。
2.從“習作欠缺”中來。
教師在定位寫作教學目標時,指向的是學生寫作中存在的欠缺。有經驗的教師在評價學生的習作時,一定會對學生習作中呈現出來的優缺點加以分析和歸類,做到心中有“生”,心中有“數”,通過對學生習作的批閱來了解學生寫作目標的達標情況,從形式到內容,從構思到立意,都要做出分析。尤其是教師對學生寫作問題做出的歸因分析,一方面有利于寫作講評,另一方面也利于之后寫作目標的確立。
3.從“課程目標”中來。
針對具體的寫作目標,教師可以對接課程標準,將其具體細化成可操作與量化的指標。這就需要教師對初中不同年級的學生的寫作目標有清晰的界定,并在此基礎上做出梳理與定位,比如,同樣是審題,七年級要有什么標準,九年級又有何要求。教師只有對學段寫作的教學目標有了清晰、具體的要求并固化下來,才能分化設計具體的寫作目標,有序有效地推進寫作教學。
二、方法引導:要對癥突破,力求提升
教師的寫作指導可以為學生指引前進的方向,搭好上升的腳手架。
1.寫作思維的引導。
立足思維進行寫作指導,這已經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這對教師的要求很高,要求我們能發現學生寫作思維的誤區和盲點,要從思維與寫作的關系入手,從審題、選材、立意、語言、表達等各方面去進行有效的訓練與指導。我們要從原有基礎上引導學生打開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有廣度;引導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使學生的思維有深度;引導學生善于多角度思維,使得學生的眼光靈敏、頭腦靈活。
2.寫作技巧的指導。
對于技巧指導,許多“大家”加以反對,但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適當的寫作技巧指導是有效的,因為,這些技巧一般是教師根據考場作文的評價標準總結出來的。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必不可少,對學生的寫作確實有幫助。
3.寫作習慣的引導。
非知識性寫作技巧是指與寫作能力無關的技巧,比如字數、文面、結構等,但是它確實會影響對學生寫作的評價。比如,學生不重視文面,字跡潦草,看不清楚,閱卷者能給出好的評價嗎?再比如,雖說篇章結構要達到“豬肚”,但是一篇文章只分成三小節,中間挺個“大肚子”,總歸是需要“減減肥”的。這樣的指導具有現實意義,是培養學生良好寫作習慣的有效方式。
為此,教師要具備基本的寫作指導能力:一是基本的寫作能力,教師應常寫下水作文;二是要有基本的評價與修改能力,教師可以面批作文;三是具備基本的指導方法,教師要善于學習“它山之石”,借鑒學習并運用于自己的寫作指導中。
三、寫作訓練:要實在具體,追求有效
教師首先要樹立兩個基本理念。一是寫作實踐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必要手段,多讀多寫是常法。作文是寫出來的,能力是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二是自我評價與修改是提升寫作水平的一條有效途徑。自我評價、自我修改不僅是新課程的要求,也是教師在平常教學中要重視的一個方面。教師會評價、會修改,學生就會慢慢提高寫作能力。
基于這樣的理念,寫作指導就應強化學生的實踐過程,從數量和質量上注意寫作訓練,關注學生的過程性寫作,引導學生在寫作前的構思、寫作后的自主評價與修改,更注重為了達標進行補寫與修改。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注重三個環節:
1.大作文的定標訓練。
教師結合課程標準、教材寫作目標,有序開展寫作指導與實踐,如一學期可寫6篇大作文。如果教師能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寫作,有目標、有序地推進寫作進程,那么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能提升。
2.小作文的定時訓練。
小作文訓練一般是作為練筆,或引導學生記錄生活軌跡,可以彌補大作文寫作的不足。如果能設計好、運用得當,它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寫作習慣的養成與寫作能力的提升。
3.片段性寫作的串聯。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寫作方式與指導可以對接語文閱讀來進行,以讀促寫,讀寫共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優美的語段進行仿寫、改寫與創作。為有效地引導寫作實踐,教師要做好三點:一是及時批閱,讓學生感覺有讀者,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熱愛寫作;二是激勵評價,讓學生感覺寫作有成就感;三是張榜表揚,讓學生習作能被張貼到習作園地,或分發全班,或被朗讀,充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初中寫作教學任重道遠,如果每個語文教師都能立足“目標”“指導”與“實踐”三位一體,做到“三思”而后“行”,那么初中寫作教學將會躍上新的臺階。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