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菁
摘要
研學旅行成為銜接校內與校外學習的特殊教育形式,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學校可以對研學旅行與跨學科課程進行融合實踐探究,通過整體架構課程目標、設計驅動任務、 組建團隊等方式,尋找二者的結合點。
關鍵詞
研學旅行 跨學科課程 融合 實踐
“行走南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南京市致遠初級中學結合校情、自行開發、跨越學科界限、師生全員參與的特色校本課程。自2016年建校以來,我們已經完成九季“行走南京”的方案策劃。課程依托南京本土文化,以學科融合的方式開展項目研究,希望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研學旅行與跨學科課程融合的現狀
當前,研學旅行在很多學校普遍開展,但“有游無學”“游而無研”的現象很嚴重,與學科融合的程度還不夠,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研學旅行的課程定位不夠明確;二是課程融合的主體不夠清晰,導致融合過程難以高效推進;三是研學手冊的編寫缺乏統一的課程綱要,內容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四是研學旅行與跨學科課程融合的難度大,因地制宜設計研學任務,考驗教師的整合力和創新力;五是研學旅行在較廣的空間和較靈活的時間開展,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適用。
二、研學旅行與跨學科課程融合的必要性
研學旅行與單純的旅行不同,它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形式,學生會在旅行過程中習得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將研學旅行與跨學科課程進行融合,首先,指向綜合育人,指向全面發展的教育,是國際化教育的一種趨勢。其次,它是聚焦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一次嘗試。跨學科統整,強調學習的實踐性和社會性,凸顯課堂學習的真實性、綜合性、發展性。再次,它改變了教師對課程的理解,聚焦到有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能力培養上來,尤其是4C 技能,即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最后,研學地點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整合可融性強的內容,開展主題活動,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比如學校的第九季研學旅行就將物理、生物、信息等學科知識進行融合,賦予旅行以理性的光芒、科技的元素。綜上所述,學校將研學旅行與跨學科課程加以融合,是很有必要的。
三、研學旅行與跨學科課程融合的具體做法
1.整體架構課程目標。
研學旅行,首先要考慮的是課程目標。比如,第九季“行走南京”的研學地點是南京湯山方山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物理、生物、信息學科組教師通過前期實地踩點,最終確定課程目標:基于證據,分析相關現象或原因,了解南京地區地質變化與生物進化過程;通過合作探究,進行科學推理,從而找出規律、形成結論,并能解釋相關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機器人體驗活動,了解相關的數字化學習系統,并運用其自主學習、分享知識與創新創造等。
2.設計結構合理的任務。
我們首先會設計若干個主題,再圍繞一個主題設計任務群。在設計任務時,我們會注重不同學科之間知識及能力的統整,力爭讓學生體驗到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而形成跨學科思考。具體而言,任務有兩個特征:
(1)挑戰性。比如,本季“行走南京”的研學主題五“感受空氣的力量”,就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它需要學生提前理解圖紙意圖,理清管線脈絡,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保證各道工序銜接流暢。這一任務設計的思路來自博物館內的溫泉水管鋪設模擬操作游戲。教師結合物理學科中有關氣壓的章節,通過讓學生建模,體驗吹爆氣球的活動,以此讓他們更好地感受空氣的力量。
(2)整合性。任務設計應考慮有效整合兩個及以上學科的知識,并設置跨學科項目學習活動,而不僅僅是設計獨立的多學科主題活動。比如,本季“行走南京”的研學主題二是“人類的進化”,包括三個任務。任務一:研究 1 號和 2 號頭骨化石,判斷湯山直立人的性別;觀察直立人的生活場景,思考“直立人的進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任務二:找到葫蘆洞中的直立人和智人在人類進化樹中的位置;填寫人類進化樹上的問號指代內容。任務三:利用人工智能設備,在“為生活而斗爭的環境”中搶奪資源;科學推斷并提出未來人類進化的方向,并說明推斷的依據。
這一主題的任務群設計,整合了生物與信息兩個學科的相關知識,力求讓學生深入理解“人類進化”這一學科核心概念。
3.開發資源包。
在多學科整合過程中,教師提煉出相關重點知識,并借助PPT、微課等形式,整理成學習資源包。資源包通常包括“主題背景”“探究任務”“成果評價”三個主題的內容。研學前,學生可先自學相關內容;研學中,可借助學習資源包,與同伴一起深入地學習,尋求解決方案;研學后,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4.設計可操作的評價方案。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合理的、可操作的評價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探究興趣與動力。在學生進行項目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他們的意見和選擇。比如,本季“行走南京”的研學手冊中加入了闖關打卡環節,即學生每完成一個主題任務,就可以獲得一枚通關印章。再如,本季“行走南京”的主題六是“雕刻的時光”,學生在研學過程中,用鏡頭捕捉自己印象最深、最能突出主題的元素,并經過剪輯制作成視頻,留下專屬于自己的獨特記憶。學生還可以將自己制作的視頻上傳至網絡平臺,點贊數前十名的小組將獲得“歲月不語,惟石能言”十佳微視頻榮譽。同時,獲獎視頻將在校園大屏上進行播放,校園微信公眾平臺也會進行推廣。
在整個研學過程中,教師站穩“生本”立場,通過整體架構課程目標、設計驅動任務、搭建支架和設計多元的評價方案,層層推進研學旅行與跨學科課程的融合。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致遠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