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妍 段晨茜

民營經濟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黨的創新理論指引,離不開黨委、政府扶持幫助。
在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里,鮮紅的黨旗隨處可見,醒目的“共產黨員示范崗”紅色牌匾懸掛在一個個商鋪門口;在京東,“黨旗飄在工位上”是公司黨建的一大特色;在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一線,一塊標語牌引人注目——黨指引方向,黨給我力量……
2019年中共中央組織部公布的《2018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國有158.5萬家非公有制企業法人單位建立黨組織。這組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認識到了黨建的重要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以來,我國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經歷了深刻變革,新的經濟組織,特別是民營企業發展呈現幾何級數增長,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翻開我國民營經濟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起筆不凡,落畫精彩。民營經濟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黨的創新理論指引,離不開黨委、政府扶持幫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我們黨把私營經濟作為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組成部分,確立了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四面八方”經濟政策;過渡時期,根據社會主義改造總任務,對私營工商業采取了限制、利用、改造政策;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明確提出“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工作方針,非公有制經濟從“公有制經濟必要和有益的補充”上升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基本經濟制度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強調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
黨中央出臺一系列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改革舉措,推動民營經濟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正是黨對民營經濟的態度和政策由“允許”發展到“鼓勵、支持和引導”其健康發展的過程,成為我國民營經濟地位發展變化的客觀前提。在黨的領導下,推動民營企業黨建工作蓬勃發展的過程,生動詮釋了“黨建強則企業強,黨建興則企業興”。
“堅持黨建,你們千萬不要以為我們是在喊口號,關鍵是黨的方針政策,紅豆的確落到了實處。”在紅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看來,民營企業搞黨建,能夠把準方向,保障企業戰略目標的推進。
紅豆從手工小作坊發展為目前擁有兩萬多名員工的集團企業,60多年來,堅持把黨的方針政策作為企業發展的指路明燈,黨建工作始終在家庭三代人交接中傳承發展,不斷繁榮。企業在黨建方面的創新實踐,產生了品牌示范、跨越發展、活力和諧等良好效應,取得了企業黨建與發展互促、社會形象大大提升的效果,真正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如果把企業比喻成航船,經營班子就是“舵手”,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新挑戰,“舵手”如何順利操控航船應對激流暗礁,御風而進破浪前行呢?
“回顧葉氏集團的成長歷程,我深深地感到,成功的根本在于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黨建創新引領企業健康發展,以黨建創新探索社會治理體系科學化實踐。”北京葉氏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青這樣表示。“黨建引領企業按規律辦事和按規矩辦事,使企業與國家的發展同頻共振,企業的競爭力日益增強。”葉青說,“多年來,黨建文化讓葉氏集團和諧、穩定、健康發展,葉青大廈保持了常年滿租的優異成績。”
有分析顯示,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前列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企業重視黨建工作,企業經營班子與黨委班子協調一致、相得益彰。“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民營企業管理者的共識。
“在企業做黨建,最重要的就是發揮好黨員干部的作用,帶動大家一起干!”這是亨通集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吳如其對民營企業黨建的直觀理解。
企業重視黨建工作,黨員也沒讓企業失望。在亨通集團,最敬業的團隊來自“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重點項目黨員的參與率達到92%以上;黨員承擔專利、標準達到75%以上;每年各個條線上產生的先進員工70%以上都是黨員;每年重大獎項如杰出貢獻獎、突出貢獻獎、管理創新獎、技術創新獎等,黨員占比高達70%以上。
亨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說,黨建就是生產力,如果將每個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每一個支部的堡壘作用都發揮出來,那對于企業來說,就是一種強大的推動發展的力量,我們黨委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這兩種作用都調動起來。
推動企業健康發展,是黨建工作的最大價值追求。民營企業借助黨建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人才優勢,挖掘人才、培養人才,并在黨員“領頭雁”形成的“雁陣效應”中,有效激活員工活力。黨建工作與企業人才培養同頻共振、互融共進,既實現了“黨員是骨干,骨干是黨員”的鍛造目標,也達到了“黨建凝聚人才、人才引領創新”的效果,真正實現了黨建強、人才強、企業強。
在民營企業“萬企幫萬村”扶貧行動中,民營企業在黨組織的幫助與指導下積極參與,與貧困村黨組織開展聯系幫扶和結對共建活動,在助力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18年底,參與的民營企業已達7.64萬戶,幫扶8.51萬個村,惠及973.0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產業投入712.46億元,公益投入127.74億元,安置就業67.97萬人,技能培訓84.60萬人。
延伸
閱讀
民營企業為什么要抓黨建?
文│王宗
民營企業為什么這樣“紅”?抓黨建工作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有哪些現實意義?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教授張希賢分析認為,民營企業抓黨建的現實意義至少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者。民營企業在和執政者對接、和各級黨委打交道時,由黨組織對黨組織,是體制對接、政治對接、政策對接。
第二,非公黨建在實踐中發展,黨建在民企已經逐漸顯示出作用。“如果想擺脫家族企業的原始基礎,想往前走,走向社會化,就得運用黨組織的力量。” 張希賢說,黨組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對于企業發展有很大的助力作用,而且在利益上不發生分歧和矛盾,黨組織對于民營企業的資本和經營不構成威脅。
第三,把企業當中的優秀共產黨員培養成中層管理者,把優秀的管理人員培養成黨員,這支隊伍讓企業家放心:政治上放心,經濟上也放心。現在很多民營企業成立了“黨員先鋒崗”,黨員爭做技術先鋒、發展先鋒,通過實際行動來推動企業的發展。
第四,企業發展壯大后,需要紀檢委幫助管理干部,監督好資本運營。國企需要反腐倡廉,民企也需要防止資本、資金跑冒滴漏。這也是民企黨建的重要內容。
在這當中,黨組織的政治對接、政策對接尤為重要。“在民營企業,黨組織要把握政治方向,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使企業發展符合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保證企業健康平穩發展。”張希賢說,如果黨建弱化,政治、政策不對接,企業很容易踏進違規經營的陷阱。等到違規了,就不是小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