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學鋒

企業家要適度樂觀,基于此施展才華,方可行穩致遠,鑄就非凡成就。
2021年5月,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收到東陽美拉公司老股東馮小剛的2020年度業績承諾補償款1.68億元。“2020年公司不會再虧,這是對董事長、整個團隊最核心的指標,一定要扭虧為盈。”華誼兄弟創始人、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王中軍去年受訪時的承諾,在現在看來顯然是落空了。
東陽美拉公司賠錢,這是華誼兄弟虧損的一大原因。事實上,華誼兄弟已連續3年巨虧,合計61.9億元,陷入舉步維艱的困境。談及電影業務團隊揮霍無度的原因,王中軍認為是自己盲目樂觀,沒有控制好花錢預算。企業家盲目樂觀,正是華誼兄弟由盛轉衰的重要原因。
“中國影視第一股”身家百億元
華誼兄弟作為“中國影視第一股”,曾經風光無限,明星股東如云,劍指千億元市值。作為集團董事長的王中軍,是中國電影界的代表人物,曾輝煌一時。
王中軍1960年生于北京的一個軍人家庭。1976年,他參軍入伍,退伍后,任國家物資總局物資出版社攝影記者。1989年,他出國深造,獲紐約州立大學大眾傳媒專業碩士學位。1994年,王中軍回國,聯合弟弟王中磊一同創建華誼兄弟,哥哥是大股東、董事長,弟弟是小股東、總經理。2009年,公司在創業板IPO(首次公開募股),被稱為“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
俗話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早期的華誼兄弟,憑借王氏兄弟的敏銳眼光,一手構建起中國賀歲片市場并屢創票房神話。兄弟二人將華誼兄弟打造成中國影視公司第一品牌。公司的發展一路順遂,各方面都頗有建樹。
首先,公司業績不俗。早先,華誼兄弟的主業是廣告,進而才是影視。近年來,其主業轉移到影視娛樂,涉足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互聯網娛樂及產業投資,是產業鏈完整、娛樂資源豐富的企業。2015年,公司凈利潤達到高峰,為9.76億元,營收38.73億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3.67%。
其次,公司影響力頗大。華誼兄弟獲得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的投資,也獲得包括騰訊、中國平安等實力雄厚企業的投資。2009年,公司上市時,一支包括王中軍、王中磊、馮小剛、張紀中等影視娛樂界大腕人物在內的經營管理和藝術創作隊伍堪稱業界之光,黃曉明、李冰冰、周迅、鄧超等簽約藝人,構建出公司突出的人才優勢。按王中軍2020年的說法,中國前20年明星的“半壁江山”都是華誼兄弟打造出來的。
再者,公司出品的優質電影不勝枚舉,佳作連連,為人樂道,如《沒完沒了》《手機》《非誠勿擾》《畫皮》《西游降魔篇》,填補了國內電影市場優秀影片的空白,滿足了廣大觀眾的精神娛樂需求,創造了諸多票房神話。
在王氏兄弟的帶領下,華誼兄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市值一度超過800億元。2015年富豪榜上,王中軍身家140億元,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富豪。
由盛轉衰
然而好景不長,輝煌多年后,2018年以來,華誼兄弟由盛轉衰,發展態勢急轉直下。
2018年,公司上市后首次虧損10.93億元。2019年,營收下降43.81%至21.86億元,虧損高達39.6億元。2020年,營收下降33.14%至14.99億元,虧損10.48億元,年底凈資產為30.72億元。
2020年末,該公司貨幣資金賬面余額為6.43億元,有息負債(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賬面余額為31.32億元。
2021年6月3日,華誼兄弟市值100億元,不到鼎盛時期的八分之一,財務狀況陷入積重難返的困境。
由盛轉衰,內因外由均有。
第一,并購后遺癥問題嚴重。王中磊曾稱,華誼兄弟的天下有一半是馮小剛打下來的,可見馮小剛對公司的重要性。2015年,華誼兄弟以10.5億元收購東陽美拉(馮小剛持股99%)70%的股權,這家剛成立的企業總資產為1.36萬元,所有者權益為-0.55萬元,估值高達15億元。老股東的業績承諾期為5年,2016年度凈利潤不低于1億元,之后每年凈利潤增長15%;如沒能完成業績目標,則老股東以現金補足差額。2018年、2020年這兩年的業績均未完成。
截至2021年5月28日,華誼兄弟對東陽美拉計提商譽減值6.61億元。這是近年來華誼兄弟大量并購出現問題的縮影:高溢價并購、商譽減值大。2018年,計提商譽減值9.73億元,正如王中軍稱,公司2018年的虧損是商譽減值導致的虧損;2018—2020年,商譽減值共29億元。2020年末,公司商譽賬面原值17.38億元。從結果來看,當初過高溢價并購是盲目樂觀之舉,沒有考慮到其中可能的利益輸送。
第二,企業管理存在問題,如團隊花錢鋪張浪費、不懂節約。外部環境向上、企業狀態好時,領導層盲目樂觀,放松警惕,企業的此類“敗家”之舉便多了起來,乃至形成不良風氣,一味沉溺于奢侈享樂。
第三,合規性問題“牽連”公司。2018年,崔永元在媒體上怒懟華誼兄弟作為出品方的《手機2》(范冰冰為主演),爆出影視明星陰陽合同問題。此后,國家稅務總局開展規范影視行業稅收秩序工作。當年范冰冰因偷逃稅款被重罰,導致投資頗大的《手機2》上映受阻,影響了華誼兄弟的收益。
第四,不可抗力因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1月24日—7月20日,全國影院暫停營業,影視作品的開發和制作受到很大影響,華誼兄弟遭受較大沖擊。
此外,近年來行業競爭激烈,原本的行業領先者——華誼兄弟輝煌不再,出品的一些電影票房很低、虧損嚴重。這也說明其競爭力在急劇下降。
個人財富堪憂,同樣受累于當初的過度樂觀。前些年,資本市場繁榮時期,一些民營企業家大幅度質押股份,用于個人理財、消費;然而資本市場轉衰后,很多企業家爆倉,個人財富大貶值,失去企業控制權、徹底出局,進而導致企業衰落。例如雛鷹農牧董事長侯建芳、拉夏貝爾董事長邢加興就是前車之鑒。
近年來,王中軍高比例質押股份,截至2021年5月,王中軍、王中磊累計質押股份占其持股超80%。去年受訪時,王中軍稱,一些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股權高質押,主要是因為盲目樂觀導致的自身不冷靜、過于高估自己,以為借債能還,股票永遠會漲。
過猶不及
2019年,在券商交流會上,王中軍稱公司電影業務團隊存在花錢大手大腳的問題,背后一大原因是盲目樂觀。
2009年,公司盈利6800萬元,2014年、2015年利潤分別高達8.96億元、9.76億元,流動性好。在此背景下,電影業務團隊盲目樂觀又不善理財,鋪張浪費為后來的公司財務蒙上一層陰影。近年來問題暴露,王中軍發覺公司投資過剩,商譽壓力大,然而為時已晚。這是一種普遍現象:當外部環境向好,公司發展順利時,很多企業家會非常樂觀乃至蒙眼狂奔,當年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便是如此,大力追求企業做大做強而忽視了風險控制,沒能平衡好發展與風險控制的關系;當內外環境變差時,已經來不及補救,往往惡果連連,甚至導致企業家身敗名裂。
企業家保持樂觀的前提是不盲目樂觀,要把握好分寸,時時居安思危,保持理性和謹慎。
相較于悲觀之人,具有樂觀精神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悲觀的人或者企業,往往在努力進取方面會缺乏動力、難以成事。經營企業的過程一定是困難重重的,領導者如果不樂觀,如何能經受住壓力,帶領企業冒險、創新?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樂觀精神是企業家的一項優秀品質。
但是,過于樂觀,往往樂極生悲。有時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做人做事必須常懷謹慎之心,不可盲動。不少企業家獲得一定成功后,過度樂觀、驕奢淫逸,最后淪為“成功是失敗之母”的反面教材。
萬事皆有度,而“度”往往難以量化、不易把握。經營企業、做人,存在風險偏好,不存在完美、統一、可量化的風險偏好,需要當事人在實踐中摸索。這非常考驗企業家的智慧與耐心。企業家過度樂觀、重發展、輕視風險,短期內企業可能會取得一些突出的成果,但從整體上來看這是一種非理性,會更大概率地導致企業敗落,最終得不償失。
適度樂觀者能盡力抓住發展機遇,同時認真、謹慎地應對風險,努力平衡好發展與風險的關系。從短期來看,發展成效可能不是很突出,但保持理性是基業長青之道。勤勉義務是董事、高管的法定義務,謹慎是勤勉義務的重要內容。
做任何事,過猶不及,欲速則不達。因此,企業家要適度樂觀,基于此施展才華,方可行穩致遠,鑄就非凡成就。
(作者系第三力學國際董事學院研究員)
(見習編輯 謝云鳳 28611263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