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劉士娟
摘 ?要:“學區化管理”依托“學區制”教育管理制度,是當前校內外融合育人的途徑和載體。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少年之家對應酒仙橋學區,統籌學區內中小學開展各級各類美術活動。通過全面調研、有效對接、牽頭引領、專業支持、打造精品、師資發展,酒仙橋學區建立了三級美術活動體系,促進了學區內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以及美術教師隊伍的建設。
關鍵詞:學區化管理;三級美術活動體系;校內外融合育人
眾所周知,在我國,校外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涇渭分明而又優勢互補的兩個領域。近些年,隨著校外教育改革的深入,校內外教育如何有機融合、協同育人,成為校外人思考的重點問題。
北京市朝陽區校外教育經過不斷探索,創建出一整套校內外融合的可行方案,其中“學區化管理”就是方案中的重要策略。“學區化管理”依托的是“學區制”教育管理制度。所謂“學區制”教育管理制度,是指區(縣)內按照街道或鄉鎮行政區劃,將中小學實行分片劃區管理的制度,這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一種措施。作為北京市市轄區,朝陽區下設15個學區,酒仙橋學區就是其中之一。北京市朝陽區校外教育的“學區化管理”,就是將朝陽區所屬多所公立校外教育單位與15個學區分別“結對子”,由一所公立校外教育單位統籌某一學區中多所中小學的藝術類、體育類、科技類教育教學工作。例如,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少年之家(以下簡稱“少年之家”)對應、統籌酒仙橋學區。
一、“學區化管理”的初衷與優勢
由于基礎條件和管理水平各異,不同中小學的發展存在巨大差別。在義務教育階段,這種差別加劇了教育不公平,不利于廣大學生的成長。“學區化管理”恰恰是彌合差別的一種方式。通過建立資源共享信息平臺,“學區化管理”使優質教育資源并非固定于特定的學校,而是在學區內進行“流動”“調劑”“整合”,實現學校間硬件資源、課程資源、人力資源的共享,達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學區內教育資源均衡化,才可能促進學區間、市轄區內、市轄區間的教育資源相對均衡,讓更多的學生享受高質量的教育教學。
尤其對于藝術類、體育類、科技類教育教學工作,“學區化管理”更是十分必要和迫切,因為這三類工作是學校的弱項,卻是校外教育單位的長項。通過“學區化管理”,無論是資源的調配還是輸送,校外教育能夠有效“補給”學校教育,加強學校的美育、體育等工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貢獻了力量。
二、“學區化管理”的策略與經驗
本文將以酒仙橋學區的美術活動為例,展示少年之家探索校外教育“學區化管理”的具體做法與經驗,并以此為基礎論述校內外教育融合育人的可行之路。
美術是少年之家的優勢活動項目,少年之家的重要任務是通過開展美術活動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與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藝術天賦不同,如何為學區內每個學生提供難度適宜、頻率適度的美術活動,是少年之家面臨的難題。這一難題僅憑少年之家一己之力無法解決,必須依靠“學區化管理”才能迎刃而解。
為此,以“學區化管理”為途徑和載體,少年之家確立了普及與選拔相結合的三級美術活動體系,以滿足學區內廣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一級美術活動屬于群眾性普及活動,面向學區所屬學校的全體學生,引導學生在接觸美術的過程中獲得初步的藝術素養。二級美術活動為學校美術社團活動,每個學校內對美術感興趣并有一定美術基礎的學生組成校級美術社團,開展相對專業的美術學習。三級美術活動是學區精品美術社團活動,少年之家從學校美術社團中選拔更具美術潛力的學生組建學區級別的美術社團,進行更加專業的美術教學。可以說,三級美術活動體系形成了由普及到精專、點線面貫通的浸入式“大美育”育人模式。
通過“學區化管理”,建立并完善三級美術活動體系,并非易事。在經歷長時間的探索和實踐之后,三級美術活動體系初見成效。
第一全面調研。實施三級美術活動體系必須以本學區實際情況為出發點。為此,少年之家進行了前期調研,全面了解了酒仙橋學區的美術教育資源。總體而言,無論從師資水平還是社團實力來看,酒仙橋學區內各校的美術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美術育人能力發展不一致。因此,盤活學區內資源,實現互融互通,才能更好地提升學區內廣大學生的藝術素養。
第二有效對接。為了方便管理,每個學區均設有理事會,理事會通常由學區所屬學校的中高層管理者組成。實施校外教育“學區化管理”,少年之家必須與理事會建立直接的工作對接,這樣才能確保校內外融合育人的各項工作得到有效銜接和落實。作為學校的管理層,理事會承擔著重要的樞紐作用,一方面理事會可以將學校美術課、美術社團的需求反映給少年之家,尋求幫助;另一方面少年之家組織的各級各類美術活動可以通過理事會在學校切實開展。
第三牽頭引領。三級美術活動體系中,一級美術活動由少年之家牽頭,聯合學區內所有學校共同參與。少年之家設計活動方案、配備師資、協調場地、購置畫材,經過理事會傳達和布置給學校。
2020年少年之家反復研討,尋找校內外結合點,確定以學校“紅領巾廣播站”為抓手,設計開展“藝術之聲”紅領巾廣播站專題系列活動,如《走進國畫大師》《探秘名畫中的趣味小故事》等,對學校師生進行了藝術普及與專業提升。這一活動充分發揮“校園紅領巾廣播站的喉舌”作用,引導學生發現民族的、世界的藝術之美,成為校內外融合開展美育的有效載體。
第四專業支持。三級美術活動體系中的二級美術活動,也就是學校美術社團活動,也是少年之家關注的焦點。從前期調研及理事會的反饋可知,學區內大部分學校在美術社團方面急需支援,少年之家及時制定方案化解難題。例如有的學校缺少美術師資,少年之家調配自己的專職美術教師或者尋找專業人士幫助學校美術社團組織活動。還有,個別學校的美術社團特色不鮮明,少年之家會為該社團量身定制發展規劃、把關活動方案質量,并傾斜一定的美術教育資源。少年之家還有意識地為學校美術社團搭建集中展示與交流的平臺。
第五打造精品。三級美術活動體系的“塔尖”——學區精品美術社團活動建立在一級、二級美術活動之上,它代表了美術專業的高階與人才素質的全面,這是搭建美術人才梯隊的必要步驟。換言之,打造學區精品美術社團活動,必須以高質量為目標——高質量的師資、高質量的內容、高質量的方法、高質量的學生。這類社團在加強日常教學活動的基礎上,應注重開展各類實踐活動,例如加強比賽與展示,以開闊學生的視野、磨煉學生的心智。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少年之家集中了學區優質美術教育資源,于2019年12月啟動了學區精品美術社團組建工作,在學區內學校的支持下,少年之家選拔各校美術社團的骨干團員進入學區精品美術社團——“新芽書畫社”美術社團。這一社團其實早已有之,但是重新組建賦予了社團新的內涵。社團還創新下設創意、色彩、國畫、書法四個工作室,結構的調整也為社團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六師資發展。三級美術活動體系的建立,加強了學區內全體美術教師的交流與合作。為完成三級美術活動,少年之家借助“學區化管理”,定期組織學區全體美術教師開展校內外聯動的師資培訓和教研活動,同時發揮骨干名師的輻射作用,推進學區美術師資隊伍的整體建設,為每位美術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助力。
三、結束語
在我國教育持續改革的大背景下,校內外優勢互補、融合育人是校外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勢,“學區化管理”打破了校內外邊界,有效地促進了學區內部教育資源的均衡化。當然,校外教育的“學區化管理”還處于探索階段,尤其是少年之家借助“學區化管理”建立三級美術活動體系,無論從管理的機制、流程和細節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助推學區內師生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媛媛,柯玲.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實踐模式探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11).
[2]蔡定基,黃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視野下的學區集團管理模式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1(11).
[3]夏正娥.美術社團活動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形成因素的研究[J].中學時代,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