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勇
摘 ?要:近年來,青島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堅持將育人作為媒體互動的最終目的,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逐步向“價值引導、習慣養成、方法示范、教育互動”轉變,在核心價值觀引領、兒童全面成長、家庭文明建設等多維度構建全媒體內容體系,創新使用在線直播、短視頻等公共信息資源和技術平臺提升社會參與度和影響力,堅持自有媒體、新聞媒體、網絡媒體和線下渠道等全媒體多渠道多平臺聚集發展,積極探索和實踐校外教育全媒體育人新模式。
關鍵詞:校外教育;全媒體育人;新格局
2020年伊始,一場席卷全國的疫情突然爆發,校外教育陣地上的所有線下業務被按下“暫停鍵”,主題活動暫停,興趣培訓停課,場館體驗關閉,賽事展演停辦,傳統的線下育人方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面對疫情挑戰,如何構建更加立體、更加多元、更加穩健的育人模式,成為當下校外教育陣地最為迫切的首要課題。青島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堅定聚焦主責主業,主動擔當作為,從線下到線上,線上線下聯動,通過互聯網開拓線上教育新版圖,借助各種媒介加速構建全媒體育人新格局,成功應對此次疫情大考,校外教育陣地始終保持勃勃生機。
一、樹立全媒體理念,從全媒體宣傳到全媒體育人
所謂“全媒體”,是指采用多種媒體表現手段,綜合利用多種媒介形態,針對不同受眾不同需求,通過多種傳播渠道、平臺、載體進行全方位、多層次、融合型的信息生產、信息傳播、信息消費全面應用的當代媒體。
全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媒體不再僅是宣傳輿論工作的傳統渠道,更是校外教育陣地發揮育人作用的重要載體。校外教育陣地需要從全媒體宣傳到全媒體育人,更改以往“搞宣傳”的僵化模式為“做教育”的新思維,不滿足于時間、地點和人物等簡單要素的宣傳報道,應該更加注重媒體推送的知識含量和教育功能,通過全媒體育人將校外教育陣地的育人價值最大化。
二、推進全程媒體育人,借助互聯網拓展校外教育新邊界
萬物皆可直播,現代信息技術和移動網絡技術實現了信息傳播的無時不有、全程記錄和同步傳播。作為利用新媒體傳播手段搭建起的創新載體,線上直播方式比圖文呈現更豐富、比短視頻更靈活,可以讓活動參與受眾有指數級的增加,從而實現活動育人價值的最大化。
中心與新聞媒體直播團隊開展合作的同時,自行申請開通騰訊、抖音、有播等多種互聯網直播平臺,將線上直播作為主題活動和賽事展演的標配,積極借勢拓展校外教育的新邊界。每年承辦的青島市家庭美文誦讀大賽,以及青島市少兒民族管弦樂音樂節等都引入了媒體直播,參與受眾和社會影響力得到大幅增加。
三、推進全息媒體育人,實現教育內容的豐富性和多元化
從圖文到H5,從H5到短視頻,中心堅持知識性和原創性,努力做知識的創作者而非互聯網的搬運工,始終注重教育內容載體的多元化和豐富性。除了通過微信渠道進行視頻類消息群發之外,還開通官方抖音號進行短視頻類內容的系列化集中展示。短視頻使用從2017年10條,到2018年46條,再到2019年倍增到110條,短視頻成為首要的內容表現樣式。
在興趣培訓方面,積極打造校外教育獨具特色的“停課不停學”樣式,投資建設專業錄播教室,建立微課程教育資源庫,搭建線上公益課程展示平臺,一線教師全部投入進行微課制作,努力為少年兒童提供多專業、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在主題活動方面,把使用短視頻助力活動育人變成常態。拍攝《歌聲送祝福,我們愛中華》和《彩筆繪祖國,童心寄祝福》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系列視頻短片,在暑期研學夏令營活動中將安全、科技、體育研學內容拍攝成視頻短片同步進行線上展示體驗,“我是我”兒童個性專場由傳統線下演出轉為線上短視頻錄播展示,創作《趕跑小妖怪》歌曲MV和“我的家庭運動時光”親子小游戲等系列原創抗疫短視頻。
在場館體驗方面,開發線上“云”游安全基地系列研學短視頻課程,把場館各個功能區的知識內容通過短視頻搬到線上,實現了線下場館體驗的線上化,帶領孩子們在疫情期間不需要聚集就可以宅在家里學習安全新技能。
四、推進全員媒體育人,建立人人參與的協同型組織架構
中心主動適應信息技術和數字化的發展,注重運用信息手段、數字平臺,逐步建立以任務為中心、以推進工作為目標、以信息員隊伍為骨干的全媒體協同型工作組織架構。探索內容生產的體系和機制,特別重視全媒體技能的業務培訓和個人成長,按需開展媒體制度、業務流程以及工作技能培訓,形成內容創意、文字撰稿、平面設計、圖文排版和技術運維等職能分離的最優工作體系。
開辟專業交流陣地,為人人都有好聲音搭建專屬舞臺,推行專題欄目推廣行動計劃,邀請專業教師或行業專家擔任欄目主持人,策劃“薦讀”“師說”等系列專題欄目,聚焦校外教育工作領域,圍繞少年兒童發展成長,傳播好聲音,傳播正能量。
五、推動全效媒體育人,堅持全媒體多渠道多平臺聚集發展
互聯網媒體相比傳統媒體具有諸多優勢,具有明顯的全面化、平臺化趨勢,超級互聯網媒體平臺正在成為社會的數據總匯和運營樞紐。
中心堅持開展全方位、多渠道媒體資源整合,持續提升校外教育信息傳播的覆蓋度和時效性,通過全媒體環境建設推動實現少年兒童的思想引領和成長服務。
構建品牌微信公號矩陣,推動平臺化聚集發展。截至目前已經整合自有微信公號數量達到20個。2018年3月,“微矩陣”1.0正式上線,涵蓋了在人文、藝術、科普、體育、家庭教育和安全教育等所有工作領域微信公眾號。2019年4月,“微矩陣”2.0正式上線,實現全部微信公眾號無須關注即可直接瀏覽,大大方便了訂閱者的訪問和使用。
六、結束語
近年來,中心作為市級綜合性兒童校外教育陣地,在人文、藝術、科普、體育、家庭教育和安全教育領域深耕細作,久久為功。在場館體驗方面,以科技宮和青島市家庭安全應急演練實訓基地兩大場館為依托,常態化開展科技和安全研學體驗;在興趣培訓方面,對15個大類、70余個興趣培訓項目進行系統性的課程化開發,構建起7個維度、28個要素全人教育發展目標體系;在主題活動方面,對20余個主題活動進行全方位的品牌化打造,全面形成校外兒童主題教育活動新業態;在賽事展演方面,始終堅持節目原創和精品打造,積極搭建高端賽事展演平臺,藝術社團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
面對全媒體時代給校外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心堅持構建全媒體育人新格局,全力打造圖文、H5、短視頻、在線直播等所有體裁的,微信、抖音、網媒、期刊等全媒體渠道的,全面服務于少年兒童成長的全媒體育人生態平臺。
全媒體時代已然到來,全媒體育人永遠在路上。做好當下,面向未來,全國校外教育陣地需要更加快速行動起來,堅定不移推進線下線上教育融合發展,堅定不移增強校外教育陣地抗沖擊和抵風險能力,堅定不移拓展陣地育人輻射范圍和空間邊界,堅定不移運用全媒體內容和渠道開展全方位、立體化育人,真正擔負起新時代賦予校外教育事業鑄魂育人的要求和使命。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J].中國報業,2019(07):5-7.
[2]徐黎.如何理解“四全媒體”的內涵和意義?[N].學習時報,2019-04-08(004).
[3]吳啟祥,賀琳.新媒體環境下網絡信息傳播模式及其發展分析[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6):71-73.、
[4]劉英,謝少華.全媒體+教育:從“四全”媒體到“四化”育人——習近平全媒體理念融入青少年價值觀教育探微[J].中小學德育,2019(04):19-23.
[5]趙強.充分發揮新媒體在鑄魂育人中的功能作用[J].政工學刊,2019,458(01):61-63.
[6]張曉蕾.淺析如何讓短視頻平臺成為青少年社會教育的新陣地[J].人文之友,2019,000(00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