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軍華
【摘要】高考志愿填報本質上就是合理運用和有效配置高考分數、大學專業和院校三個要素的過程,主要任務是基于高考分數和個人條件,實現專業和院校的最佳組合。為給學生填報高考志愿提供參考,本文對志愿填報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考;志愿填報;考慮因素
每年高考后,都有很多學生出現分數達到院校的提檔線但未被錄取、高分低就、錄取的專業和院校不適合等情況。因此,學生應將高考志愿填報放到與高考同等重要的地位,平時關注與學習同高考志愿填報相關的知識,明確高考志愿填報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掌握一定的高考志愿填報技巧,爭取被理想的大學、喜歡的專業錄取[1]。
一、考慮自身因素
高考志愿填報時,學生首先應考慮自身因素,結合高考考試分數,正確看待自身實力,有選擇地填報志愿。具體而言,學生應考慮以下細節。
其一,考慮興趣、性格、價值觀、使命和夢想、天賦和技能。每年高考后,都有一些學生因填報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而選擇復讀,白白浪費了一次高考機會。為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選擇填報專業時,學生應著重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思考是真正喜歡某一個專業,還是受家長、社會的影響才偏愛某一專業。填報專業時,學生不能受到外界的干擾,應將自己的職業發展、興趣愛好結合起來進行選擇[2]。另外,學生還應查閱資料,詳細了解一些專業所修的課程,看自己是否感興趣,防止“望文生義”,以免對一些專業形成錯誤認知。
其二,考慮考試分數。學生應做好院校往年錄取分數與自身考試分數的對比,思考院校的往年錄取分數高于還是低于自己的考試分數。在對報考志愿排序時,學生可以從“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填報志愿。沖一沖,是指有希望被錄取但是把握不是特別大的學校;穩一穩,是指與自己的成績相當,極有可能被錄取的學校,這個層次的志愿錄取把握最大,需要學生生下大力氣;保一保,是指比自己成績稍低點,被錄取把握非常大的學校[3]。
其三,考慮身體狀況。部分院校的一些專業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填報專業時,學生應考慮身體狀況,包括身高、視力等,看自身的身體狀況是否與填報的專業要求相匹配。學生如果不顧及自己的條件,不查閱高校的招生章程就盲目填報志愿,就有可能遭遇退檔,這一點學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4]。
其四,考慮家庭狀況。學生就讀大學的學費、生活費等都源于家庭。對于多數家庭而言,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尤其部分院校的專業需要學生就讀的時間較長,花費相對較高。因此,填報志愿時,學生應充分考慮院校所處的位置、消費水平、自身家庭狀況,尤其不能過分地依戀大城市的院校,應思考家庭經濟條件能否順利支持自己完成學業。
二、考慮院校因素
院校,不只關系到學生學業和視野,更關系到學生今后的生活和發展。如果學生能夠被一所優秀的大學錄取,就可為自身以后的就業、職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填報志愿時,學生應注重考慮院校因素,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提高被理想的大學錄取的概率。
其一,掌握院校信息。很多考生對一些院校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尤其對院校的位置、發展歷史、國內的排名等知之甚少。為避免填志愿時錯選院校,學生應注重認真收集所報院校的信息,通過院校官網、院校貼吧等渠道查閱資料[5]。
其二,明確優勢專業。近年來,我國各大院校發展迅速,很多院校開始打造自己的優勢專業,以提升自身實力、社會知名度。填報志愿時,學生確定好選擇的大學后,需要認真考慮大學的專業,填報志愿前可上網查閱資料以了解大學的一些優勢專業,以及相關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發展情況等。
其三,分析師資力量。一所大學的師資力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校的實力、發展階段、教學質量。因此,填報志愿前,學生應結合院校介紹、招聘信息等做好院校師資力量的分析與對比,充分了解院校任課教師的學歷水平、科研水平等,選擇師資力量雄厚的院校[6]。
其四,收集歷年分數線。當前高考制度下學生能否被理想的大學錄取,仍然以高考分數為重要依據。因此,填報志愿時,為提高被理想大學錄取的成功率,學生應做好院校歷年分數線的收集與分析工作,把握歷年錄取分數線劃定的規律,結合自己的考試分數對能否被相關專業錄取有一個大致的把握。例如,一些院校的某些專業知名度比較高,錄取分數線會遠遠高于劃定的最低分數線[7]。
三、考慮志愿因素
高考志愿類型不同,各志愿內部的錄取規則也存在一定差別。因此,填報志愿時,學生應注重考慮志愿因素,把握各志愿之間的區別和錄取規則,明確哪些志愿設置有征集志愿,哪些沒有。考慮這一因素時,學生應著重掌握如下知識。
首先,做好高考志愿信息的收集與分析。每年高考之前,各個省份都會發布志愿填報的相關規定。因此,學生應注重相關信息的收集,可上網查詢,也可詢問自己的班主任,認真學習志愿填報的相關知識。另外,很多高中學校在高考后會組織學生開展志愿填報座談會。因此,高考結束后,學生也應積極參與座談會,認真聽取相關專家的講解,尤其針對自己不理解的志愿填報知識應積極提問,深入了解本省志愿填報規則。
其次,明確設置的志愿類型、填報時間。不同省份設置的志愿類型、填報時間、錄取規則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填報。因此,填報志愿時,學生應充分了解所在省份志愿設置情況,以及各類型志愿的填報時間,避免錯過最后的志愿填報時間。
最后,吃透志愿之間的關系與錄取規則。填報志愿時,學生只有吃透志愿之間的關系和錄取規則,才能更好地提高被理想專業錄取的成功率。
四、考慮技巧因素
其一,把握志愿填報原則。為保證能夠被理想的院校錄取,填報平行志愿時,學生應注重遵守“沖、穩、保”原則,但需要注意的是,“沖”“穩”時不能盲目,應基于對相關專業錄取分數線的深入分析,畢竟“沖”“穩”所報的專業才是學生真正希望被錄取的專業,而“保”是防止不被錄取的應對措施。
其二,合理選擇是否服從調劑。選擇是否服從調劑時,學生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生如果非常喜歡某一專業,而且考試分數線遠遠超過最低提檔線,可不選擇服從調劑,以保證能夠被自己喜歡的專業錄取;如果自己的考試分數高于專業錄取分數線不太多,而又非常想被該院校錄取,則可選擇服從調劑。部分院校在考研究生時可允許學生更改專業,因此,服從調劑在考研究生時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另外,填報志愿后,學生還應注重填報專業的最終錄取時間,及時與所報院校取得聯系,看自己是否被錄取,如未被錄取應關注一些院校是否發布征集志愿的信息,把握最后一次填報志愿的機會。
五、規避退檔
退檔是指學生檔案在投進高校之后,高校因某種原因不予錄取,并將檔案退回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常見的退檔原因有:(1)考生總分低,錄取額滿;(2)以學校為單位填報志愿時,專業不服從調劑;(3)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專業的特殊要求;(4)單科成績不符合要求。例如,有些專業要求英語130分以上,有些專業要求數學120分以上,而不符合這些條件的考生,即使被投檔進高校也會遭遇退檔。除了上述四點原因外,還有其他原因,如外語口試不合格(僅限有外語口試要求的專業),體檢不合格,色盲、色弱、視力不合格,嗅覺不合格,身高受限……
對于規避退檔,學生應注重以下幾點。其一,填報志愿前一定要查閱報考院校當年的招生章程,了解高校的招生計劃,各專業對考生的體檢結果,外語語種、選考科目、單科成績等要求,以及錄取規則和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等信息。其二,知彼知己,了解自己身體檢查、學業發展、政審、綜合素質評價等具體情況,避開受限的專業。其三,如果學生對提前批或特殊類型的招生學校非常向往,并且自身成績在提前批優勢不大,可以選擇專業服從調劑。其四,對于投檔比例超過1∶1的,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投檔成績合理確定自己的學校志愿,如果學生在本批次志在必得,就要選擇往年錄取最低分比自己稍微低的學校;如果學生在本批次錄取愿望不強烈,可以選擇往年錄取分數高一點的學校。其五,遭遇退檔的學生,要隨時關注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網站公布的志愿填報信息,按時參加剩余計劃的下一次志愿填報和投檔。
高考志愿填報是影響學生能否被理想大學、理想專業錄取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學生應認真分析影響志愿填報的各種因素,積極查閱資料,做好相關理論知識學習,充分掌握所報院校、專業信息,并注重運用一定的志愿填報技巧,以提高錄取成功率。
【參考文獻】
洪向陽,嚴亮,等.生涯規劃新高考選科與志愿規劃指引[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20.
蒙源泓,張靖佳.高考志愿填報與職業生涯規劃的聯系[J] .山西青年,2021(06):75-76.
李曉燕,馬娟.高考志愿填報策略探析[J] .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20,41(11):84-86+91.
趙鵬翔.高考志愿填報考生和家長應該注意的事宜[J] .山西教育(招考),2020(Z3):7.
張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規劃和志愿選擇[J] .金屬世界,2020(05):15-18.
秦楠.新高考改革下志愿填報技巧探析[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9):225-226+229.
王浩.新高考方案背景下精準化志愿填報方式探析[J] .大眾標準化,2021(06):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