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瓊
【摘要】課程資源是開展教育的前提和基礎,而尋找合適的課程資源可以讓生成主題煥發生命力,從而吸引幼兒的參與。文章以“奇妙的玉米”為例,分析了資源庫背景下檢索“新”資源、構建新課程的方式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資源庫;親近自然
開展“親近自然”環境課程的研究是響應生活教育、真教育的號召。親近是幼兒對自然的一種積極態度,也是幼兒接觸自然、探索自然、親和自然的方法和途徑。作為教育方法上的“親近”,其含義是進入現場和情境,讓幼兒在自然中自主探索,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一、揣時度“力”——主題產生的背景
幼兒生成活動的內容和主題通常來自他們感興趣的熟知的世界,是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的自主活動,它是在兒童和教師的互動中形成的。因此,生成主題是動態的、不確定的、開放式的[1]。
【背景一】
在主題活動“秋天的色彩”中,幼兒們認識了秋天的干果、水果及農作物,很多秋天的果實一下子就進入了幼兒的世界,他們總是三三兩兩地談論著。
【背景二】
進入十月,班級活動“環保小主播”的播報主題是“珍惜糧食”,每位幼兒都在收集關于“糧食”的話題。一次偉偉給大家播報的PPT上是一片玉米地。于是有幾名小朋友在下面輕聲議論:玉米也是糧食嗎?
【背景三】
有一天下午的點心是煮玉米。哲哲和安安的座位在一起,他們兩個人一邊吃一邊小聲地討論著。哲哲說:“這個玉米真難吃!我不要吃?!卑舶舱f:“沒有啊。玉米可好吃了!”哲哲說:“我們家從來都不吃玉米的?!卑舶舱f:“為什么呢?我媽媽說玉米是雜糧,多吃對身體有好處,而且我們要節約糧食?!薄拔乙蚕矚g吃玉米?!薄拔易钕矚g吃玉米烙?!薄赃叺男∨笥岩布尤肓擞懻?。幼兒的討論引起了筆者的注意:要不要以“玉米”為主題開展生成課程呢?
二、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
(一)對主題的思考
【思考一】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理各個方面的發展,大班幼兒不再滿足于追隨、服從教師,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行為少了些盲目性,多了些目的性和計劃性;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思維積極、活躍,頭腦中總有數不清的疑問、問不完的問題;他們喜歡問題情境中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因為解決問題后的成功體驗會帶給他們極大的滿足和快樂;他們的交往能力提升,相互間會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協作等。在開展生成主題活動中,我們應如何發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呢?
【思考二】園部資源庫的利用
園部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經過多輪的實踐、研究、再實踐后,建立了《園內外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庫》《園外社會資源庫》《幼兒園家長資源庫》,里面包含很多資源信息。在開展新的生成主題活動時,教師在參考園部資源庫的同時,應思考資源庫中有哪些資源可以被直接運用到這個生成主題活動中,又有哪些資源可以被借鑒到這個新的生成主題活動中。結合班級資源,我園教師制訂了班級資源表,為生成主題活動開展提供了保障。
【思考三】生成主題的定位
生成主題的定位是生成主題活動開展的方向,是在充分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和主題內容的基礎上,為生成主題活動擬定的最終達成的目標,它是主題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生成主題活動的定位是生成主題的核心,是生成主題活動發展的方向,也是教師和幼兒建構主題的依據,由此可見,生成主題定位的重要性。
通過對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學習特點,園部資源庫及生成主題定位的思考,結合“玉米”本身的特點,教師們把主題方向定位為“識玉米”“玩玉米”“變玉米”三個部分,在整個生成主題活動中較多關注幼兒的體驗,強調幼兒的能力發展、情感體驗。
(二)對主題的把控
1.檢索課程資源庫
(1)移一移:挖掘課程資源
玉米是農作物中的一種,而在以往開展的親自然主題活動中已經有很多關于“農作物”的主題,如親近自然生成主題“豐收樂”“農作物總動員”“親親小豆子”等。于是筆者開始檢索園部開展的親近自然生成主題活動,尋找可以運用到“奇妙的玉米”生成主題活動中的課程,通過移一移,形成本生成主題活動的課程資源。
(2)改一改:形成新課程資源
教材、網絡也是快速獲取課程資源的途徑。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教育網站、各種信息平臺獲取課程資源。雖然網絡上搜集到的課程資源質量參差不齊,但教師可以將這些收集來的課程資源進行整理、修改,讓其與生成主題活動更匹配。
2.檢索社會資源庫
社會資源包括幼兒園四周的環境設施、人文氛圍及人群結構等。挖掘社會資源,可以給幼兒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讓主題活動更加豐滿。
【購一購】私人菜場購玉米
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情感最好的方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幼兒能夠真實體驗環境,感受自然。為了讓幼兒充分觸摸、觀察、交流自己的體驗,我們帶幼兒去附近購買了玉米。來到小菜場,幼兒被那一筐筐玉米吸引,大家圍在一起選擇自己喜歡的玉米。“咦,袋子里的是什么?摸上去毛毛的、刺刺的、頂上還頂著一團小發須,哦——是玉米,原來玉米的外面還穿著厚厚的幾層衣服呢。”幼兒很興奮地交流著。通過購買玉米的實踐活動,幼兒對玉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觸摸、觀察、交流的過程中,幼兒的語言能力、交往能力、社會情感體驗都得到了提升和豐富。
【查一查】超市統計玉米制品
教師還可以開發利用社會資源,讓幼兒參加社會調查,從更多的渠道獲得信息。幼兒在參加調查的過程中不斷積累自身的知識經驗。在主題開展的第三部分“變玉米”中,我們請幼兒去超市中尋找有關的“玉米制品”,看一看玉米在生活中的“大變身”。
3.檢索家長資源庫
當前,家長資源已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被引入幼兒教育中。家長不同的職業背景、成功的育兒經驗、鮮明的個性特征,是教育資源的來源。
【連一連】玉米我知道
在生成主題活動第一部分“識玉米”中,有個“認識玉米”的活動。我們請家長和幼兒一起上網收集玉米各個部位的名稱及各個部位的用途。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也逐漸認識了玉米。
【請一請】玉米品嘗會
在生成主題活動第三部分“變玉米”中,我們延續了親自然主題活動“蔬菜派對”中的“蔬菜品嘗活動”。在玉米品嘗會當天,幼兒自己布置場地,并介紹自己帶來的玉米美食。幼兒們有的用食物介紹,有的用圖片進行介紹,還有的邀請家長現場制作。進餐完畢,幼兒還推選出了最受歡迎的美食。
4.檢索教師資源庫
教師是幼兒園課程的開發者、建設者、實施者、評價者和改進者,教師的知識結構、教育經驗、應對具體情境的教育機制、課程決策能力等,對幼兒園主題開發和實施有著重要意義。
【動一動】區域活動的調整
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增加了“生活區”,讓幼兒在這里可以剝玉米、磨玉米,還可以拌玉米,感受玉米的特點和變化。
【思一思】主題活動的改變
在第二部分“玩玉米”中,“生活區”每天都會多出很多幼兒剝下來的玉米,而下午保育員查阿姨就用這些玉米給幼兒打了一杯杯玉米汁。于是班級中又多了一個下午茶的主題活動——“濃濃玉米汁”。在家長半日觀摩活動中,家長和幼兒一起制作了很多“玉米芯長頸鹿”。
三、主題結束的反思
(一)對資源庫的新理解
【理解一】資源庫是親自然生成主題活動開展的助力劑
在生成主題活動“奇妙的玉米”的開展過程中,筆者深深感受到,資源庫就是主題活動開展的助力劑。我們抓住幼兒的興趣生成主題活動,通過對資源庫的檢索,分析了主題活動開展的方向,又通過對資源庫的借力,保障了生成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
【理解二】資源庫是親自然主題活動生成的催化劑
資源庫是助力劑,也是主題活動開展的催化劑。在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分析資源庫時,我們會產生很多思維火花,從而催化不同的活動。比如,在分析家長資源時,我們發現楊同學的爸爸每天都會賣出很多玉米,于是請他給我們提供玉米皮和玉米須,就催化出“玉米菊花”和“一片玉米地”的制作活動。
(二)對資源庫的新設想
【設想一】豐富資源庫
現在園部的資源庫包含人力資源、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家長資源等。其實,在“親近自然”課題研究的這幾年中,幼兒園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親近自然生成主題,我們可以把它們作為課程資源投放在資源庫中。在今后開展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考慮在前面的親近自然主題活動的基礎上深入地挖掘每個主題的亮點和特色,建構園本特色課程。
【設想二】優化資源庫
資源庫的建立為我們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很多保障。我們可以根據主題活動開展的情況完善資源庫、優化資源庫,從而形成我園特有的活動,也可以考慮在建立的資源庫中尋找和園本課程研究匹配的資源建立對口鏈接,讓它們成為我們研究的實習場或者后備力量。
在開展親近自然生成主題活動的過程中,資源庫就像一把鑰匙,能幫助我們打開通往大自然的大門,讓我們一起走近大自然。
【參考文獻】
林青縈.幼兒園親自然園本課程的構建[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22(0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