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熙
【摘要】對于學生的全面培養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界的共識。傳統教學的關注點一般集中在學生的文化課程上,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了更好地滿足國家的人才儲備需求,需要對中學生的身體機能進行有效鍛煉。文章針對體育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探索了通過素質拓展的方式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方式。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素質拓展;教育創新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更加注重先進的教育理念,但是中學生體質持續下降已經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雖然國家及各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教育改革的方針政策,但是僅是緩解了體質下降趨勢,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少年強則中國強”,這包括對于學生的文化教育與體能教育兩個方面,不僅關系到少年的身體健康,而且關系到國家的未來。當前中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有針對性地解決[1]。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有效融入素質拓展運動,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運動素養,使學生更好地融入現代運動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二、素質拓展訓練概述
中學體育素質拓展,就是利用拓展運動開展體育教學的現代模式,通過構建科學的素質拓展體系,提升學生的運動效能。從特點來看,素質拓展具有新穎性、趣味性和實效性,是現代中學體育教學的發展方向。
首先,傳統的中學體育教學往往以深刻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而素質拓展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較為貼合,對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積極意義。同時,體育鍛煉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增強體質,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以健康為指導方向,能夠讓體育融入學生生活。
其次,貼近生活的素質拓展可以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對于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具有促進作用。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更愿意與教師進行體育互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進行教學方案調整,對于優化教學策略,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影響,很多學校、師生對于體育課程關注度不夠,缺乏現代化的教學創新。尤其是中學,往往設置一般性的體育項目和選修課程,只要超過標準線即為合格,既沒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也沒能讓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2]。
三、素質拓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教學時間不充分
中學體育課程中很多運動項目缺失,很多中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課時量較少,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等運動項目在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課時量特別少;棒壘球、橄欖球等運動項目在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沒有出現,導致中學生很難掌握這些運動項目,難以培養體育特長。目前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存在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單一,運動項目課時量較少或者缺失,運動項目學習不連貫,健康教育課時量太少等問題,導致中學生的運動積極性不高,運動技能難掌握,終身鍛煉意識難培養。
(二)素質拓展模式有待創新
目前中學體育課程內容以跑、跳、投等相關內容為主,比較單一,很難激發中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此外,中學生體育課程開展過程中大多數以個人練習為主,小組練習和團體練習較少,形式比較單調,很難激發中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師素質拓展知識有待提升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需要掌握兩項體育技能、一項藝術特長。掌握兩項伴隨終身的體育技能,能夠有效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培養中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在國家如此大力加強中學體育教育的情況下,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卻每況愈下,體育運動興趣愛好逐漸降低,很多中學生除會跑之外再沒有其他體育特長。很多教師固守傳統模式,對于新型的素質拓展項目認知不夠,制約了綜合教學效能的提升。
四、素質拓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意義
中學生的體育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國家及相關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體育素養的提升,以促進中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3]。中學時期是培養學生體育思維與體育習慣的重要階段,國家及地方政府在教育改革過程中不斷探索增強中學生體質的教學方法及策略。教育部門先后引進了先進的中學生體育教學方法及策略,開展素質拓展訓練,對于提升中學體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4]。影響中學生體育素養的因素眾多,包括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個方面的影響。很多家長更注重學生的文化課程,因為其與學生未來的高考升學有著較大關系,而忽略了中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缺少家庭體育文化氛圍,加上家長本身對體育缺乏一定的興趣,造成了學生在體育方面只有較為淺顯的認識[5]。素質拓展訓練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素質拓展訓練更能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構建科學的體育訓練綜合體系,適應了當前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實踐是理論的實現途徑。實踐是培養學生技能的必要手段,教師在體育素質拓展訓練中,需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環境和條件。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專業理論內容進行科學的講解,以便學生在體育素質拓展訓練中能夠掌握相關的理論,并能對這些理論進行實踐,提高體育素質拓展訓練活動的效能。
此外,體育素質拓展訓練之所以能為學生所接受,就是因為學生可以通過科學有序的方式尋找到體育素質拓展訓練的有效路徑,提高自己的理論認知和實踐水平,在成功的實踐中提升執行力,適應當前中學體育教育發展趨勢。有效開展體育素質拓展訓練,能夠提升學生的運動參與興趣,構建科學的體育運動訓練體系,滿足當前中學體育發展趨勢。中學體育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索和實踐,不斷豐富體育素質拓展訓練體系,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體育運動環境,提升中學體育教學效果。
五、素質拓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一)積極拓展項目,增加素質拓展項目和時間
中學應該根據本校的師資力量、場地器材、學校發展歷史等實際情況,開發一個體育運動項目作為學校特色項目大力開展。學校在各個項目上全面開花目前是不現實的,但可以挖掘某一優勢資源來開展體育特色項目。在創設學校特色體育運動項目的基礎上,每個班級每周可安排一節學校特色體育運動項目的課程,每學期可以安排一次特色項目校園聯賽。比如創辦足球特色的學校,每周每班都開設一節足球課,每學期安排一次校園足球聯賽。中學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進行系統的足球運動技術學習,有利于掌握足球運動技能,激發參與足球運動興趣,增強參與足球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體育特色學校的創建有利于增強學生體質,推進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與興趣;有利于“體育、藝術2+1項目”的推進,增強學生發展的多樣性;有利于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為體育新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提供資源,有利于學校體育品牌的打造和校園體育文化的培養[6]。
(二)探索素質拓展模式創新,激活學生運動活力
中學體育教師在編寫體育教學方案時,要遵循終身鍛煉、終身受用的原則,素質拓展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匹配,盡量選用較為簡單的器械或場地,有利于學生的自我鍛煉;也可以結合社區中的體育器材進行體育內容拓展,使學生在放學后也能充分利用社會公共資源進行鍛煉,同時能促進社區體育的快速發展。
(三)提升教師水平,更好開展素質拓展運動
從以上論述中可以看出,探索創新開展素質拓展運動,要積極強化素質訓練,主動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基于此,要想增強中學生的體質,改變傳統的中學體育素質拓展教學模式,必須為學生營造健康且完善的體育文化氛圍,激發中學生的體育熱情,并改變之前的教育路徑,通過學校、家庭及社會三方面的支持,達到教學環境重構的目的。針對體育素質訓練,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運動氛圍。作為中學體育教育工作者,要在社會層面施以正確的教育輿論導向,同時發揮大眾體育的宣導作用,為學生營造健康的體育氛圍。教師還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進行體育精神傳遞,促成良性代際傳遞,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實現素質拓展運動的有效開展,切實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
六、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教育在我國長期受到忽視,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全面體育素養,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身體健康,調整教學方案,采用多元化的素質拓展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以貼近學生生活的體育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真正發揮中學體育素質拓展項目的作用,適應當前中學體育教育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漆志,漆琦.素質拓展訓練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文淵(高中版),2020(05):313.
鐘坤.素質拓展訓練融入中學體育教學的應用探討[J].讀與寫,2020,17(03):239.
張華楠.素質拓展訓練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才智,2020(13):77.
吳明勝.素質拓展訓練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20,27(0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