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在山水畫創作上的探索主要圍繞“桃源仙夢”這一主題做為自己的研究方向?!疤以聪蓧簟币辉~來源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在文章中陶淵明所虛擬出的“桃花源”正是他所寄寓的理想精神家園,是一塊凈化了的樂土,謎一樣的神秘之地,令后來無數人為之向往,似乎是永遠不可能達到的仙境,又似乎就在每個人心中,因為已是觸及我們靈魂深處的永恒的存在。在此,人們獲得心靈長久的寧靜與澄澈。陶淵明所處的時代出現了很多魏晉名士,他們崇尚自然,超然象外,曠達超遠,常對人生如幻、歷史無常表達出無限感嘆。所以有了王羲之《蘭亭集序》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曹操《短歌行》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他們崇尚“老莊玄學”“齊物”思想,?!巴斜?,遠詠莊老”,在玄淡“任自然”中產生了新的美學命題。如王弼的“得意忘象”、顧愷之“傳神寫照”、謝赫“氣韻生動”等美學規范。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說到“晉人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陶淵明的詩文正是那種酣化忘我,寧靜致遠的山水田園詩風。因此我試圖在山水創作中建構出自己的“桃花源”,從思想上貼近文脈,深入傳統、深入生活。在寫生中“搜盡奇峰”,運用色彩、構成等手法追求一些平面性的裝飾性意味,貼近當下人的審美規律,在“進入傳統,出入現代”中找到自己山水繪畫研究的方向。

這些年來我去了很多祖國的名山大川,到過云南、河南、廣西、貴州、山西、海南等地寫生。我雖然生在北方卻喜愛南方溫潤的天氣,喜愛南方植物的繁茂、色彩的明麗,所以在我的創作中出現很多南方的景致,如老樹開花,繁雜植物縈繞在木橋、屋舍、竹舟之上,耕田交錯掩映其間,樹上有很多小鳥,或駐或飛,或隱或現。老猿攀援于樹上,或有麋鹿隱現于樹林草叢之中,還有馬、牛等生靈,我想讓他們隱現于整體山水之中,遠觀并不能看清,這是我對在山水畫面中闡釋整體東方宇宙觀的一種把握,塑造一個寧靜的氣氛。在云中有飛鳥、飛花是我追求的一種燦爛浪漫、水氣天光的情致。畫中人物多為文人,他們雅集、訪友、煮茶,懷古論今,仙風道骨,寄寓文化的情思中的山水符號。傳統畫多是“荒寒”“寂寞”之境,除此我想在畫面中表現一種歡喜自在之境。山石多以積墨法完成,層層積墨數遍或數十遍,以致追求渾厚華滋、山石蔥郁之感。在色彩上我運用多元色彩構成畫面如綠色、青綠色、桔色、紫色、胭脂色等,每張畫大概有一個主色調來把握畫面的完整性。色彩上吸收一些油畫家如莫奈、維亞爾的色彩表現方式。天真和意趣也是我在畫面中所追求的,它來自童年的記憶和內心感受,也受米羅和盧梭的繪畫中原始稚拙的感覺的影響。除了“桃源仙夢”系列,我也畫了“新疆印象”和“佛說”系列。“新疆印象”是我在2015年去新疆可可托海后對當地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感受,其中牧羊的轉場,斑斕的彩林,純粹平緩的山巒,都吸引著我,并創作新的作品。“佛說”系列是帶有禪宗思想的作品,還在構思中,尚不成熟。






自2001年以來,上學十年,工作五年,客居北京算來已有十五年。我平時少有業余愛好,朝夕不離紙硯,雖不聰慧,然性癡狂于藝術,苦行問道,上下求索,苦樂自知,藝海拾寶,小有所得,實覺不易。然深知藝術無邊,處于一個尚在藝術創作中幼稚期的我,更是一日不敢懈怠?!懊咳杖∥嵘怼?,不斷鞭策自己。試想人生不過白駒過隙,飛鳥過目,悵然如晨日之朝露,時空感慨,是以寸陰是競,窮思宇宙玄黃之變幻,寄詠“小我”于“大我”之胸臆。暢懷于天地之間,秉天地浩然之氣,擇“藝術”之一以從之,許之終生,不能自拔。李可染曰:“七十始無知”,古人云:“三十而立”。吾三十有四而尚未立矣,常殫精竭慮,自知藝術奧妙無邊,癡愚一隅,自有用功的“傻氣”,聊以自慰。感恩恩師如春風沐浴般的教導和朋友、長輩的關心,給予我學習、生活、成長以巨大的幫助和力量。

韓昊
1982年出生于哈爾濱。2005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0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師承姚鳴京教授。2011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師承盧禹舜教授。同年分配到中國藝術研究院工作?,F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可染畫院特聘畫家。
作品入選第十一、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等展覽,部分作品被黑龍江美術館、上海東方美術館、河北省美術館等單位收藏。
2012年在山東青島美術館舉辦個人山水畫展,2014年在青州王朝畫廊舉辦個人畫展,2018年在子真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2019年在深圳美術館舉辦清風徐來——韓昊深圳山水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