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的黎明,晨曦透過薄如蟬翼的窗簾,溫柔地撫觸飽經滄桑的臉龐;鳥聲穿越明凈半掩的牖扇,清脆地在聰敏的耳畔縈懷。
醒來寢起,倚欄仰望天際,旭日冉冉升騰,和煦地輝映絢麗斑斕的朝霞;陽光暈開彩云,照耀原野青煙裊裊,灑向丘壑乳霧茫茫。
此前選擇該日造訪慕名已久的蘭武村采風觀光,相逢這等好天氣,仿佛大自然順應我的意愿而作出的特別安排。無盡的歡悅,陶然于心。
跨過鋼筋混凝土筑就的蘭武橋,汽車自蘭武山腳向陡峭的盤山公路爬行,在半山腰間的懸崖邊緣向右拐彎,進入一段舒緩的上坡道,行駛大約500米路程,到達逶迤綿延的蘭武山頂部。滿眼河山,曠闊幽深,綠郁蔥蘢,景致迷人。
蘭武山海拔560米左右,高高矗立在兩條河流之間,與黃渡鎮(zhèn)所在地的平疇地帶,高出約200米。鳥瞰左側谿壑,一灣泛黃的流江河水環(huán)繞著美麗的田園村莊,似乎靜流無瀾;凝睇水中倒映蔚藍天空及其潔白云朵,心曠神怡。俯視右邊深溝,一泓清澈的思鳳溪,在綠樹間蜿蜒流淌;注目對面厚重青山蒼翠繁茂的疏影,神情爽朗。
沿著600多米長的山梁公路,在三岔路口往右前行,從一灣層疊的梯田旁經過,來到一片視野開闊的地方。公路右邊,斜土田畈中生長著成片的晚熟柑橘樹群。樹上橙花,蕓香清新,蜜蜂在花蕊中采捊,蝴蝶于樹叢間翩躚。從近前到目之所及的遠方,油油的翠綠,恰似一副綿延不絕、逐波卷浪般動感美麗的海景畫卷。
鑲嵌在橘林間錯落自然的層層梯田,遠遠地看見鄉(xiāng)親們在辛勤耕耘勞作的身影,準備插秧播下秋天的希望。
田坎土埂邊的樹木和荒坡山地上的森林,皆保持原本天然長成的狀貌,濃密的枝葉在習習的涼風中酣然泛起靈動飄逸的漣漪。
村道左側,星羅棋布的農家小院,依山而筑,古樸幽靜,干凈整潔。房前屋后,林木蔥郁,果樹如冠。部分農房呈現維修翻新過的痕跡,依然保持原來本真的傳統(tǒng)模樣和古典淡雅的容顏。
置身此景,驀然產生不愿回返的留戀情眷。
然而,蘭武村的過往,卻歷經了別樣的風雨滄桑。
位于四川東北地區(qū)的營山縣黃渡鎮(zhèn)蘭武村,貧窮伴隨著該村歷代村民,從曠遠到昨天。
——行路難。出門不是爬坡便是下坎,村民出入村鎮(zhèn),依賴綿長的坡道步行與思鳳溪水上小船乘渡。
——水珍貴。該村地處偏遠突兀地帶,溪水在深深的溝底流走,無力將其引到山上。若遭遇天干久旱,糧食幾乎顆粒無收,山村一片萎蔫與焦黃,人畜用水成了大問題。
——農產品出村不易。沒有通村公路,村民只能肩挑背扛將自己種養(yǎng)的家禽家畜和農副產品,像蝸牛一樣搬運到街上售賣換取油鹽醬醋,就這樣茍且地生活,日復一日,月月年年。
村民的日子,過得著實緊巴拮據,悲愴凄涼。他們戲謔地稱之為“爛無村”,辛苦度日盼脫貧。2014年該村終于被確定為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
2015年7月,時任南充市委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副主任楊濤,聽從組織安排,到蘭武村任第一書記。由此,蘭武村開啟了譜寫新時代的序章;從那以后,蘭武村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華麗嬗變。
楊濤初到蘭武村,不去村委會報到,而是獨自一人喬裝打扮,挨家逐戶暗訪調研,聽取民聲,了解民意,體察民情。
4社貧困戶廖輝,不事農活,窮且酗酒無度,醉后常常鬧事,有時還打罵自己的家人。慵懶,已經習以為然,無法改變。
8社貧困戶冉全,人貧卻嘴硬,凡事皆較真,難以與他人和睦相處,成了村里人所共知的“刁民”。我行我素,固執(zhí)己見。
剛正不阿的村監(jiān)委會主任郭永福,看到村兩委幾近癱瘓,村書記大搞“一言堂”,郭有福敢說敢言,人稱“郭大炮”。卻遭受排擠而無能為力,班子一盤散沙,根本無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正讀初中一年級的女孩王麗,她的哥哥長期患血友病,家庭生活十分貧寒。爾后,其母親患上高血壓,導致她全家經濟猶如雪上加霜。根本無法專心學習,眼看王麗即將輟學,令人揪心。
當時,蘭武村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后,村民爭相搶當貧困戶。然而,能夠被列為貧困戶的,首先是村社少數干部家庭,其次是部分黨員,再次是有一定社會關系的人家。這樣,加劇了干群關系的緊張局面。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尚未提及農家院落環(huán)境不堪入目的臟亂差等現象,就已經讓人對改變其狀況心灰意冷,望而生畏。
這個基層小社會,宛若濃縮整個社會問題的大觀園。信手拈來一則打油詩,對蘭武村的過去境況,可以窺斑見豹:靠天吃飯?zhí)m武村,山高路陡地不平;窮鄉(xiāng)僻壤皇帝遠,干群各自抱私心;嬰兒出生娘外逃,男丁多半打光棍;破罐破摔無體統(tǒng),人心渙散不思進;你窮我窮大家窮,干部爭利民隱忍。
楊濤每到一戶人家,便虛心請教、噓寒問暖、坦誠交流,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村民們把積郁在心中的幽怨和對政府的期盼,如竹筒倒豆子一樣向其傾訴;楊濤每走出一戶人家,都心情凝重,雙眉緊鎖。
一個月左右時間,417戶村民,被一一走訪完畢,楊濤的額頭,平添了川字形皺紋。他把蘭武村的山山水水和風土人情,已經裝滿在心間。
然而,面對這么復雜的干群關系,怎樣來改變;針對這么貧窮的村社居民,怎樣去脫貧;看到這么爛的攤子,怎樣去收拾;村民渴望生活向好的基本需求,怎樣才能實現。楊濤的內心,無法平靜。
白日里酷暑炎熱,沒有擋住楊濤持續(xù)了解民情村況的腳步;黑夜中蚊蠅嗡鳴,無法干擾楊濤運籌治理村社方略的深沉思考。
在幫扶單位和上級組織的幫助下,他把“三下三上”精準識別貧困戶作為走馬上任的首要任務。他組建蘭武村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將群眾組織起來,嚴格按照政策標準,一把尺子量到底,重新評定貧困戶,無論何人,概沒例外。堅持公平公正,自然贏得民心。
楊濤帶領駐村工作隊抓黨建,強班子,轉作風,樹新風。不分晝夜地和黨員干部推心置腹,與黎民百姓促膝談心。引領兩委班子成員深刻反躬自省,洗心革面,明確崗位職責,健全組織制度,重塑干部形象;號召黨員同志回顧入黨目的,重溫入黨誓詞,從我做起,找準自己的角色位置,以身作則,讓村民確切感受到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真實存在。召開院壩會議,加強干群村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推動村民相互信任、團結互助、和睦相處;舉辦農民夜校,傳授實用科學技術,普及各類知識文化,提高農民種養(yǎng)殖水平能力和自身素質。
曉村情,知民愿,制定村域發(fā)展規(guī)劃,交給村民表決,悉數贊同。楊濤經過深入調研,摸清了蘭武村的自然條件和農民發(fā)展產業(yè)的喜好與意愿,謀劃出農民增收致富、農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總體方案和實施細則。
在傳統(tǒng)種植柑橘的基礎上,再將田邊地角、撂荒土地加以利用,擴大規(guī)模,更換新型柑橘品種。不挖山填溝,因勢利導,不招引外來業(yè)主,邀請果樹專家、農技人員到現場指導講習,充分調動本村人民的積極性,在自己的土地上勞動致富;保留優(yōu)質田土栽種水稻、小麥、玉米、紅薯、瓜果、蔬菜,滿足村民自給自足的生活需要。
一樣的土地田畝,不一樣的經營理念,成倍地增加經濟效益。保持山水原狀,不毀原生植被,樸實的自然景物,豐富了田園牧歌的內涵,增添了詩與遠方的氣質。
生長在田坎地埂、村道旁側、陡峭坡壟等地方的各種喬木灌樹、叢草森林,一律禁止采伐,且倍加保護。當初保住了青山逶迤,方有如今風卷騰浪、一望無際的大地蒼翠和萬物馥郁的迷人魅力。
村民危舊房屋,除D級危房拆除外,一概不允許整體拆除重建,而是邀請相關技術人員進行鑒定,并設計改造維修方案,在保證安全實用、經濟美觀的情況下,房主出力出錢自請技術工人,政府按照規(guī)定補助資金,合力進行危房改造。不僅節(jié)約了國家大量的財政支出,而且農民守住了尊嚴,政府給予了關愛,雙方相得益彰。
不搞大拆大建,讓蘭武兒女傳承了先輩勤儉持家、淳樸厚重的精神遺產和時代印痕,留住了源遠根深的悠悠鄉(xiāng)愁。
治理村落環(huán)境亂象,楊濤大力推出移風易俗,倡導村民按照“六順六進”搞好環(huán)境治理,養(yǎng)成“五洗五講”的良好個人衛(wèi)生習慣,群眾鼎力支持。
楊濤把貧困戶的識別,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yè)發(fā)展方案以及群眾切身利益等事項,全部提交給村民代表和黨員作決定。他采取以人為本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全村人民的高度信賴與積極支持。
樹先進,立典型,抓思想,帶后進。為了鞏固既有成果,楊濤陸續(xù)開展了精神文明建設系列活動。評定五好家庭,樹立勤勞致富能手,學科學用科學帶頭人,表彰孝心兒媳,重陽敬老,評選蘭武好人等。他把人們的思想道德水準,引領到弘揚真善美,鄙棄假丑惡的高貴情操上來,村民傾情響應。
蘭武村在第一書記楊濤的幫扶下,激發(fā)了全村群眾自力更生的內在動力,改變了“等靠要”的思想。通過不懈努力,該村從曾經一貧如洗的“爛無村”,到2017底順利脫貧出列,全村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800元,徹底甩掉了貧困村這個帽子。現在的蘭武村,住房安全美觀,環(huán)境恬靜幽雅,鄉(xiāng)村公路通社,便民道路入戶,飲水困難全部解決,灌溉系統(tǒng)覆蓋所有土地,水電氣網絡通暢,電商平臺具備。蘭武村快速嬗變成村民豐衣足食,干群關系融洽和諧,人們素質普遍提高的文明新村。
時任村支部書記誠懇地接受楊濤的批評教育,痛改前非,后來成了楊濤實施脫貧攻堅戰(zhàn)的好幫手。
貧困戶廖輝戒掉了經常喝爛酒的惡習,變成勤勞致富的能手。
貧困戶冉全脫貧后,感激涕零地表示,他致富了,要主動幫助后進一起過上富裕生活。
該村沒有一個因貧困而輟學的孩子,所有因病住院的貧困戶都享受了國家的扶貧政策。王麗曾經希望繼續(xù)讀書的夢想,在楊濤的幫助下,已經如愿以償。
老黨員黃仕全在“三下三上”精準識別貧困戶工作中,以兒子出車禍為由申請當貧困戶,因為不夠條件未獲通過,思想拋錨,時常在群眾中發(fā)泄不滿情緒,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楊濤主動到黃仕全家,找他交心談心,既嚴肅指出他存在的問題,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黃仕全思想疙瘩解開后,在脫貧工作中積極帶頭發(fā)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牽頭成立蘭武村“夕陽紅文藝宣傳隊”,他利用農閑時間創(chuàng)作了許多“打油詩”宣講黨的扶貧政策,贊美蘭武村的巨大變化,常常自編自導自演,受到了村民的熱烈歡迎。
蘭武村的巨變,人們興許會納悶,蘭武干部群眾為什么會在第一書記楊濤的帶領下,主動地徹底地拋棄陳規(guī)陋習,由懶變勤,自覺提升素質,消除成見而友好和睦,擰成一股繩。
蘭武人說,楊書記所做的每一件事,完全為了百姓自己的利益。
各級領導到蘭武村檢查脫貧攻堅工作時,聽到村民們情不自禁、熱淚盈眶地贊美和感激楊濤在扶貧工作中嘔心瀝血的動人故事后,給予了充分肯定。由此,楊濤披星戴月、廢寢忘食地艱辛付出和力圖改變蘭武貧窮面貌的風雨歷程,被新聞媒體宣傳報道。
南充市委組織部在楊濤探索的基礎上,提煉出的第一書記“五帶五強”工作方法,已在全市全省推廣,其辛勤成果逐漸受益和影響更大范圍的人們。
楊濤通過強班子帶隊伍而整頓的蘭武村村支部,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付出終有回報。
楊濤牽頭制定的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不踐踏一草一木的苛刻要求,讓蘭武村獲得了省級“生態(tài)宜居示范村”的殊榮。
蘭武村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扶貧策略,留住了青山再造了金山,收獲了民心,取得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現已成為省內外各地鄉(xiāng)村學習的先進標桿。與此同時,該村因此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評為“四川省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工作示范村”。
2018年7月,楊濤駐村已滿三年,按組織安排進行輪換,他依依不舍地揮手告別了蘭武村,告別了堅定支持他工作的黃渡鎮(zhèn)王彰、陳方國等鎮(zhèn)村領導和蘭武村的眾鄉(xiāng)親。
楊濤心中依然牽掛著蘭武的山山水水和溝溝坎坎,情系蘭武的男女老少與黎民百姓,魂繞改變蘭武人民命運的經濟產業(yè)。他時常邀請農業(yè)專家,繼續(xù)關注蘭武土地上那一抹青翠欲滴的鮮綠。
而今,楊濤的扶貧經驗,像蒲公英的種子,隨風從西南四川撒向東北吉林延邊。為了能給更多的農村弱勢群體帶去生活的幸福,他把扶貧過程的痛苦與獲得成功的欣愉,對外分享,推向袤遠。
作者簡介:彭小平,男,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僑聯文化交流促進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工商聯常委,南充市政協常委,南充市工商聯副主席,南充市民營企業(yè)家協會會長,南充市辭賦學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