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朗
五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短暫一瞬。但剛剛過去的“十三五”,卻因其不同凡響令人格外難忘。
這五年,“灰犀牛”“黑天鵝”遍地,風雨如磐、驚心動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步履艱辛;這五年,我們豪情萬丈、勠力同心,披荊斬棘、砥礪前行,在危中搶機、化危為機;這五年,我們深入推進爭先創優、六爭攻堅行動,戰疫情、頂逆流,搞改革、推開放,保增長、穩大局,幫脫貧、惠民生,譜寫出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篇章,值得大書特書,本文僅記述其中犖犖大端。
改革開放不懼千難萬險。過去五年,向海而生、敢于弄潮的寧波人,大刀闊斧地推進“最多跑一次”、集中財力辦大事、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等重大改革、重大試點、重大平臺,事關長遠發展的一批“四梁八柱”取得實效。雖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嚴重沖擊,對外開放步伐仍然一路高歌猛進,獲批浙江自貿試驗區寧波片區,謀劃實施“225”外貿雙萬億行動,中國—中東歐博覽會升格為國家級展會,“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示范區、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等平臺建設扎實推進,海陸空郵口岸大開放取得重要進展,跨境貿易便利化行動取得較好成效,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19億美元,出口額躋身全國城市第5位,占全國比重由3.14%提高到3.57%。
經濟建設立足千秋萬代。港口,是寧波的最大資源和獨特優勢。過去五年,寧波舟山港努力服務“一帶一路”“海洋強國”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對標國際強港,不斷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港口集群,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從2015年的8.9億噸、2063萬標箱提高到11.7億噸、2872萬標箱,居全球第1位和第3位。工業是寧波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五年來,寧波為制造強國探路的戰鼓擂響,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構建,實施“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3433”服務業倍增發展、“4566”鄉村產業振興等行動,積極打造前灣新區、甬江科創大走廊、南灣新區等功能平臺,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經濟實力繼續增強,工業增加值由全國城市第12位提升到第9位,2018年GDP跨進“萬億俱樂部”,2020年超1.24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高收入經濟體水平。
創新創業動員千軍萬馬。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一支能征善戰的創業大軍。寧波自古就有經商辦實業的傳統,改革開放激發“草根”創業者持續涌現,民營經濟對寧波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均超六成,市場主體由71.1萬戶增加到110.3萬戶,境內外上市公司達112家,境內A股上市公司數量居全國城市第8位。創新是深植于寧波的城市基因,也是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寧波堅持創新驅動、提質擴量,人才強市和創新強市建設有力推進,規上工業企業技改實現“三年全覆蓋”,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數量居全國首位,研發投入強度攀升,人才凈流入率居全國主要城市前列,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技術交易額實現“三年倍增”。
改善民生惠及千家萬戶。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驟然來襲,市委、市政府遵循“人民至上、生命第一”理念,傾力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30天就實現本地確診病例“零新增”,49天157例本地確診病例“清零”,并做到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各級各地堅持把群眾“盼的事”變成政府“干的事”,財政支出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民生事項傾斜,市域治理現代化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顯著提升,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百姓福祉大幅增進,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7%,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和雙擁模范城“八連冠”,十一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回眸昨天,豪情滿懷;展望未來,壯懷激烈。雖然“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滿泥濘”,但是,波瀾壯闊的“十三五”使我們的基礎更加扎實,方向更加明晰,眼界更加開闊,步履更加堅定。站在兩個“一百年”交匯點上,未來五年建設“七個城”、2035年基本實現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在前方召喚。只要我們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決扛起鍛造硬核力量、唱好“雙城記”、建好示范區、當好模范生、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歷史使命,接力奔跑、奮勇爭先,就一定能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中,譜寫出屬于寧波的更加絢麗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