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孟形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更需新作為。今年2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彭佳學在海曙調研時強調,要人一我十勇爭先,拼搏奮斗攀新高,努力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國內一流強區。面向“十四五”,海曙將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忠實踐行“八八戰略”,爭當“重要窗口”排頭兵,以打造未來產業引領區、城市門戶品質區、千年甬城核心區和整體智治示范地為主抓手,努力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國內一流強區,為寧波當好“重要窗口”模范生增光添彩。
聚力打造未來產業引領區,在發展特色產業上快人一步。堅持創新核心地位,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數字經濟、實體經濟、三次產業的深度融合,“十四五”末地區生產總值超2000億元。一是增創全域創新優勢。實施人才和創新“栽樹工程”,開展硬科技創新行動,主動參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甬江科創大走廊建設,建設“一核一帶多節點”創新空間,構筑工業互聯網、時尚服裝等科創高地,做大做強聚智引才“蓄水池”,全力打造國內一流創新型城區。二是增創產業集群優勢。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快紡織服裝、汽車零部件等傳統產業改造和工業互聯網、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培育,提升現代商貿業、現代金融業、現代物流業和專業服務業的區域競爭力,形成以數字經濟引領未來、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翼齊飛、臨空經濟和流量經濟特色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三是增創企業競爭優勢。實施企業培育“雙三十”倍增計劃,精準培育專精特新、隱形冠軍、單項冠軍、鏈主型企業,形成“龍頭引領、骨干支撐、小微創新發展”的格局。實施全域產業整治,統籌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深化村級工業園區改造提升。
聚力打造城市門戶品質區,在塑造城鄉品質上優人一等。堅持“東優化、中聚合、西提升”,加快形成“一心兩城四片”的區域統籌發展格局,鞏固提升中心城區的首位度。一是突出功能提升。主動對接“一帶一路”、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等大戰略,加快提升機場、高鐵站、公路客運中心等樞紐集聚輻射功能,以空港、陸港、數字港“三港”聯動促進區域流量匯聚。實施交通強區建設專項行動,推動寧波機場四期等項目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空港樞紐,構建多元立體的綜合交通體系。推進自貿區臨空聯動片區建設,在營商環境打造、制度型開放上加大探索力度。二是突出品質導向。全面實施城市有機更新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進老舊小區、城中村、城鄉接合部改造,全力推動丁家灣、南塘三市云谷、五江口濱水活力區等重大區塊開發。堅持以“繡花”功夫管理城市,高標準常態化推進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深化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三是突出融合發展。完善城鄉統籌發展體制機制,科學布局城區、城鎮、產業、生態空間以及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確保每一個片區都能各揚所長、實現高質量發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村莊環境整治,創建一批具有江南水鄉韻味、浙東民俗風情的新時代美麗鄉村。
聚力打造千年甬城核心區,在建設人文城區上勝人一籌。傳承和發展好海曙“一城山水、千年海曙”的優秀歷史文化,打造最具寧波味的中心城區。一是強化甬城文脈底色。以寧波建城1200周年為契機,深挖歷史文化資源,力爭形成更多海曙特質的文化地標。實施歷史文化街區品質提升行動,推進秀水、永壽、中醫藥特色街區等項目建設,不斷擦亮“千年海曙”“書香海曙”金名片。二是強化幸福民生成色。堅持共同富裕,補齊資源布局、質量、效能短板,辦好教育、養老、醫療衛生、文化體育、住房、就業、社保等民生實事,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更高水平的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務供給。三是強化生態文化亮色。積極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把無廢城市建設作為重要抓手,持續抓好“五水共治”、垃圾分類和環境問題治理,打贏生態環境鞏固提升持久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四明山“大花園”打造成浙東唐詩之路典范區,構筑起人文與山、水、城和諧共榮的美麗圖景。
聚力打造整體智治示范地,在推進社會治理上高人一招。堅持黨建統領、改革牽引,實施整體智治能力提升行動,提高區域治理科學化精準化協同化高效化水平。一是立足黨建為綱。突出政治引領,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抓好黨史學習教育,深化“鋒領海曙”全域黨建,實施組織力提升工程,完善比學趕超、獎優罰劣、關心關愛、容錯糾錯等機制,營造“唯實惟先、善作善成”的團隊文化,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持續深化清廉海曙建設,鞏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二是立足改革為先。堅持以數字化改革牽引撬動各領域改革,按照“規定動作接得住、自選動作有創新”的要求,推進黨政機關整體智治、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法治五大系統建設,深化提升81890服務能級,強化基層治理四平臺與應用系統的銜接,為省、市數字化改革貢獻更多海曙元素。三是立足善治為要。優化“縣鄉一體、條抓塊統”的高效協同治理模式,深化社區“激活行動”,推廣“開放空間”等民主議事模式,爭創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完善風險閉環管控的大平安機制,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工作,為大慶之年營造平安環境。
責任編輯:楊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