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珊
在一個面臨大變局、大機遇的時代,不論是對國家、城市還是對個人而言,善“彈鋼琴”總能為發展占得先機。
“十三五”期間,面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變化,在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過程中,協調發展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并且不斷深入人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相互融合、分工合作、揚長避短、優勢互補成為城市發展的大勢所趨。
作為首批開放的重要港口城市、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寧波站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國家戰略的風口上,統籌內外資源,精心謀劃,縝密布局,多項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亮點紛呈,城鎮空間結構不斷優化,城鄉融合發展顯著提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一盤著眼全局、縱橫聯動東西南北、聯通市域內外的發展大棋局正加快形成。
全面融入長三角乘勢而進激發新動能
早春二月,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岸西側的濕地,成千上萬株蘆葦在和煦的陽光里爭先恐后地鉆出水面,點點綠意給春天的寧波前灣新區(以下簡稱“前灣新區”)帶來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
從20世紀80年代起,長三角區域合作經歷了協作、協商、協調和協同四個階段。2019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被上升為國家戰略。自此,全國4個省份、41個城市、1/26的國土面積上的2億多人口開始目標一致地推動這項戰略實施,對整個國家經濟發展,尤其是長三角城市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前灣新區呱呱落地。它的區位優勢明顯,自帶灣區經濟、長三角一體化、沿海開放帶及“一帶一路”等諸多熱點光環,是寧波全面接軌上海、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王牌力量,也是寧波吸引和承載長三角區域特別是上海先進生產要素、優質產業資源和高端創業人才的標志性平臺。
自前灣新區出生起,寧波便對它寄予厚望,傾注心血,推動著它大步流星,奮勇向前。圍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標志性戰略大平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基地、滬浙高水平合作引領區、杭州灣產城融合發展未來之城”的目標定位,一批批重大項目陸續開工,一條條交通要道架起城市筋骨,一項項公共服務設施從藍圖變為現實……站在浩渺的杭州灣畔,對望繁華的上海,前灣新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著巨變。
同樣因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大背景而興的,還有寧波都市區建設。作為長三角五大都市圈之一,寧波在長三角的南翼還承擔著帶動紹興、舟山、臺州等一起發展的區域責任。
前幾年,隨著寧波舟山港一體化走向深入,甬舟一體化發展一直是眾望所歸。2019年8月,甬舟一體化推進會舉行,定下了兩市共同發展的大框架。一年多來,甬舟兩地在深化港口一體化、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開放聯動發展、促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動人才合作共贏和社會治理聯防聯控等七個方面成績亮眼,打造高質量發展共同體從“共識”全面轉向“共建”。
除了甬舟一體化建設,近日,寧波、舟山、臺州三地政府聯合發文,公布了寧波都市區建設的行動方案,謀劃建設包括甬舟一體化合作先行區、甬臺一體化合作先行區、甬紹一體化合作先行區等在內的區域一體化合作先行區。方案明確寧波都市區將努力構建“一主一副四片兩帶”空間結構,建設成為以開放創新為特色的國際港口名城,打造全球綜合樞紐、國際港航貿易中心、國家智造創新中心、亞太文化交往中心、幸福宜居美麗家園。

無論是前灣新區,還是區域一體化合作先行區,都是寧波在“十三五”期間著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在關鍵處的落子。在昂首闊步邁入“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新征途上,寧波建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當好浙江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排頭兵的路徑一步步清晰,腳印一步步堅定,未來也越來越令人期待。
提升城區首位度拉開城市發展新空間
不斷鏈接長三角資源的同時,寧波也在統籌市域資源,優化空間布局,提升城市品質,加快構筑更高能級的現代化濱海大都市。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
2016年是寧波“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寧波行政區劃大調整的一年。這一年,原來的江東區并入鄞州區。鄞州區的9個鎮鄉(街道)劃歸海曙區管轄。奉化撤市并區,成為寧波最年輕、面積最大的區。
這次行政區劃調整,直指寧波空間布局的優化,在寧波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此次調整加快了寧波縣域經濟向都市經濟的轉型,便于在更大范圍統籌優化配置資源要素,使各個區縣(市)實現錯位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協同并進的發展新格局。而隨著奉化撤市設區,寧波市區面積從462.4平方公里擴大到629.8平方公里,在省內僅次于杭州,使得杭州和寧波“雙城記”的錯位發展,在城市空間的量級上站到了同一個平臺。
城區擴大,寧波的城市框架也隨之拉開。五年來,寧波建成城市快速路43.3公里,累計里程達86.8公里,機場路、環城南路、東外環、北外環閉網成環,組成了“口”字形高架網,并向西、南延伸;市區建成主次干道179公里,累計里程達1390公里;軌道交通4條線路實現運營,總里程達到155公里;全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438.54平方公里,輻射力和承載力持續增強,“擁江攬湖濱海”的空間發展格局基本確立。
隨著城區首位度的提升,寧波市級資源配置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對土地、規劃等的統籌力度不斷加大,一批重點板塊在資源集中導入下接連崛起。
六年前,位于寧波北門戶的寧波電商經濟創新園區剛剛成立,無數創業者的“電商夢”在這里揚帆啟航。如今,隨著人口、產業的導入,園區一躍成為寧波數字經濟新高地,集聚了大批智慧供應鏈等新興產業企業,入駐企業達1萬多家。“十三五”期間,與電商園有著一樣發展路徑的,還有鎮海新城、東錢湖新城、慈城新城……在強有力的市級統籌下,這些地塊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五年來,寧波一方面增強中心城區的核心引領力,另一方面則推動余姚、慈溪和前灣新區聯動發展,加大對寧海、象山的統籌力度。在北翼,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的導入加快了傳統經濟的轉型,科研院所的入駐提升了城市的創新、服務功能,高速公路、鐵路的建設加強了北翼與主城區的連接,寧波都市副城的形象在穩扎穩打中逐漸清晰。在南翼,依托良好的自然資源,象山、寧海推動特色制造業和海洋新興產業發展,不斷增強區域綜合承載能力和建設品位,城市南翼建設扎實推進。至此,“一核兩翼多節點網絡化”的發展格局逐步成形,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優化為“一核引領、兩翼提升、三灣協同、多極支撐、全域美麗”的市域發展總體格局,支撐寧波這只東海鯤鵬直飛九天。
堅持城鄉一體化邁向融合發展新高度
第一次到慈溪現代農業產業園參觀的市民往往會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15.5萬畝廣闊田野形成 27公里的農業帶,寬闊的道路通往田間地頭和現代化廠房,水、電、氣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這樣集中連片的現代農業綜合區在山多地少的浙江十分罕見,也是寧波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縮影。
五年來,寧波提升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加快“種業強市”建設,以園區為平臺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經營體系,加快農業數字化改造……一二三產、農旅文實現深度融合,農業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不僅僅是產業。“十三五”以來,寧波下大力氣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加快構建和諧共生、共同繁榮的城鄉關系和良好局面,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1.74∶1,城鄉均衡發展水平全國領先。
在制度改革方面,寧波深化農村產權體制改革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市、縣、鄉三級農合聯體系,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提質……一項項制度的出臺,掃清了城鄉資源要素流動的障礙,引導著城市優質資源成體系、成規模流向農村。
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城郊十園”、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一批新型城鄉融合載體如雨后春筍一般在詩畫水鄉涌現;“五水共治”、垃圾分類,高標準推進環境整治,擦亮了美麗鄉村的“金名片”;小康村、特色村、中心村、精品線等分類創建,不僅帶來了高顏值的美麗村莊,還帶來了新業態不斷涌現的美麗經濟……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條條美麗公路成為帶動農村發展的經濟帶,一個個衛生服務站、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讓鄉村的生活更舒心,一座座文化禮堂成為村民的精神家園……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一體化、均等化,讓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城市生活。
一幅城市繁華、村美民富的畫卷正在四明大地徐徐展現。
責任編輯:楊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