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群

“十四五”期間,北侖區決心以助力鍛造硬核力量、建設高標準自貿試驗區為引領,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港產城人融合為支撐,全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持續創建全國大城市一流強區,基本建成現代化臨港智創之城、國際化濱海秀美之城,努力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唱好“雙城記”的排頭兵、“重要窗口”建設的模范生,在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中展現新作為。力爭到2025年,全區生產總值超過3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5萬美元,財政總收入超過10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700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超過5500億元,油品、化工等大宗商品交易額超過萬億元。
助力鍛造硬核力量,建設高標準自貿試驗區,暢通雙循環,努力打造浙江新時代改革開放標桿區。今后五年,北侖將緊密推進區港聯動,全力助推寧波舟山港北侖港區、大榭港區、穿山港區、梅山港區壯大規模、優化結構,謀劃梅東圍涂等戰略性項目,強化海鐵聯運基礎建設,梳理優化臨港集疏運體系和港口后空間,積極推進打造貿易港、數字港、價值港。牢牢抓住浙江自貿試驗區寧波片區建設歷史機遇,按照五大功能定位要求,緊鑼密鼓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及新型能源貿易中心、新型國際供應鏈基地、高端智能制造示范區等建設,加快各開發開放平臺融合發展、整體提升,積極推進數字自貿試驗區建設,全面激發平臺、政策、功能、體制新活力,使北侖成為展示社會主義改革開放重大優勢的重要窗口。
緊緊抓住產業立區這個根本,強化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產業全面創新,努力打造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十四五”時期是北侖區制造業由大向強邁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歷史階段。北侖將借勢借力浙江自貿試驗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等重大戰略,牢牢聚焦“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特別是綠色石化和汽車兩大萬億級產業,實施好總投資3000億元的100多個重大產業項目,積極打造石化新材料、汽車及高端配件、芯片、模具、塑機、紡織服裝等若干條標志性產業鏈。強化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密切結合的區域全面創新體系建設,完善大中小企業梯隊培育體系,極大煥發中小企業靈氣和活力,打造特色型產業創新高地。聚焦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超前布局,努力在特種芯片、新能源汽車、氫能產業、生命健康以及工業互聯網、“5G+”等領域跑出領先優勢。同時,全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做深做透自貿試驗區高端服務業集聚發展文章,集聚發展港口型服務業、生產型服務業、商務型服務業和新興消費,使北侖真正呈現“制造業+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全力推進全域聯動發展、融合發展,全面構建“一軸兩翼、三極四帶”城市空間新格局,努力打造港產城人融合發展引領區。“十四五”時期是北侖推進新型城市化建設的重要節點時期。立足港產城發展實際,放眼全市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建設總體目標,北侖未來將堅持全域城市化、城鄉一體化總體導向,以空間轉換騰挪為牽引和切口,全面實施“騰籠換鳥”“退二優二”“退二進三”等戰略性步驟,積極打造沿泰山路城市發展黃金主軸,構建小港戚家山重要西翼及白峰郭巨發展東翼,塑造鳳凰城、濱江新城、梅山灣新城三大極核,強化北部臨港智造產業帶、太河路山城海聯動發展帶、九峰山—靈峰山生態休閑帶、梅山灣濱海風情帶等“動感四帶”。特別是要加快中心城區提升發展,著重做好“東接、南提、西轉、北通、中聚”五篇文章,深化軌道交通、快速通道謀劃建設和城市TOD開發,整體推進大港工業城轉型升級,聚智聚財聚力把鳳凰城打造成青年理想之城、自貿試驗區商務中心。
深入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打通“兩山”轉換通道,全面建設綠色循環發展模式,努力打造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十四五”期間,北侖將持續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成果,深化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區建設,全面推進省級低碳試點、梅山近零碳排放示范區創建,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發展格局。實施“清新空氣”提升工程、“清潔土壤”修復工程,深入推進美麗河湖和藍色海灣建設,深化小浹江、蘆江、巖泰河等重點河段水環境綜合治理,強化沿海灘涂、濕地、河口地區海洋生態系統保護,深化森林城市建設,基本建成“無廢城市”。構建更優生態治理體系,打造工業園區“綠島”環境管理模式,完善“綠滿港城”全民參與社會協同機制。未來五年,北侖要實現空氣質量全面達標、優良率保持在90%以上,區控以上河道斷面監測達標率達100%。
全面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底線思維,強化問題導向,狠抓系統集成,推進整體智治,努力打造區域治理現代化試驗區。“十四五”期間,北侖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共同富裕,切實提高各方面民生保障,實施一系列教育、醫療、公共衛生、養老等項目,建成北侖文化中心,突出“青年北侖”發展主題,集聚青年人口和各類人才,增強全社會發展動力和活力。深化大平安體系建設,常態化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統籌發展,強化危化品等領域生產安全防控,深化依法治區,完善和創新基層治理,推廣工業社區治理大港模式、靈峰模式,推出工業社區建設行業標準,持續創建“紅領之家”等志愿服務品牌。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全面推進整體智治建設,打造數字治理的“北侖樣本”。
責任編輯:姚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