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好表現等特點,因此,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角色扮演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使用比較普遍,也是學生很喜歡的一種方式。針對角色扮演法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改進對策,并將策略盡可能聚焦到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以期為同行提供一些參考。
一、選用道具,改善情境創設的條件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使用角色扮演法時,可能會因場地、設施、時間等的限制而無法為學生創設完整的、生活化的情境,一旦沒有了吸引學生的情境出現,學生將會對英語學習失去熱情。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各式各樣的道具出現在教師們的手中,道具不僅包括實物道具,還包括圖片、模型、飾物等,教師可以利用和制作道具,改善情境創設的條件。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道具,引導學生們積極參與情境創設,彩色的圖片、可愛的玩偶、精心制作的動物頭飾等新奇有趣的道具,可以讓情境立刻變得鮮活真實,更貼近現實生活,且這些道具耗費的成本小,簡單便攜,只需占用較小的空間,不再受到場地和空間限制,同時也使得教學內容故事化、生動化,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教學效果十分顯著。小學段的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較依賴具體的事物去理解知識,道具的使用可以幫助他們更快地學習和記憶。比如,在需要調動情感時,播放適當的背景音樂來渲染氣氛,引發共鳴;圖片圖像和視頻,因其直觀性和可視性,經常被用來介紹背景或者抒發情感。可以看出,合理地利用道具,不僅能夠使創設的情境更具趣味性,還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發展他們的想象力。
二、創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老師的智慧在于開拓道路,為學生照亮知識之路。”小學教師面對的群體特殊,6-12歲的孩子活潑好動,好奇心旺盛,對待事物難以有較長的注意力,如果教師總是使用一種方式上課,為學生呈現一成不變的教學環節,學生會感到厭倦,嚴重時甚至發展到厭學。因此,教師要敢于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站在學生發展的角度組織教學,角色扮演法能否成功實施,關系到各個環節,創設情境和學生表演最為關鍵,如何使角色扮演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最大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實踐的同時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探索、利用科技手段,逐步完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
三、關注學生英語素養的個體差異,提升師生參與度
教師普遍反映,影響學生參與角色扮演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不可否認的是,每個班級都會有這樣的現象,重要的是教師如何減小學生水平差異給教學帶來的影響。教師在設計和實施角色扮演法時,應關注到學生英語素養的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同時策劃組織全體師生都可以參與的教學活動,提升參與積極性和參與度。
素質教育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和潛力都得以發展,樹立自信心。如果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具有較強的信息差,這樣很難把全體同學都調動起來,教師隨時加以引導,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材料,完成自己的任務,扮演不同的角色,真正做到了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那么就可以較好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的智力發展和學習能力本就是不同的,這就造成學生在課上的表現會有所不同,教師要在教學中要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解決問題的不同水平,對教學方案及時做出調整。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做好充足的準備,針對學生的學情,在情境設計、問題提出、劇本選擇、小組和角色的分配以及最終的討論和評價等方面,都要想方設法地讓全體師生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