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革新教學目標,詳細解讀教材內容,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依托情境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出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本文將從多方面探討小學語文教學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法;問題情境
情境的創設始終是語文教師的教學難點,但這種教學方法具有獨到之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強化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效果,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圍繞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究有著重要意義。
一、創立問題情境
如果小學生不具備問題意識,則他們難以對各學科產生好奇心、探究欲以及學習興趣,更無法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基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進程中,教師應注重強化小學生的問題意識,依托情境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強化問題設置的恰當性、科學性、合理性,推動學生深入探究問題,進而增強其學習能力。目前,國內大多數地區的語文教材均設置了留白與懸念,這也給教師設置問題提供了良好契機。設置合理的問題,有助于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進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與積極性,拓寬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
二、結合生活實際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將生活情景引入課堂教學環節中,強化課堂教學的真實性,加深學生印象;借助具有真實感的課堂,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并理解語文知識,使其充分感知日常生活實際與課文知識間的緊密聯系。這種教學策略有助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從多個維度強化小學生的綜合能力與語文學科素養。通過長期的情境訓練,學生能夠將自身能力應用于后續的各科學習活動中,深刻理解各學科知識點,明確各學科的學習方向,進而增強自身綜合素養。例如,在圍繞《雷鋒叔叔》課文進行教學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將雷鋒事跡展現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雷鋒叔叔。在恰當的時候,教師還可向學生拋出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使其明確課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情感表達方式,進而強化學生對于課文知識的理解。
三、引入表演式情境
文章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載體。通過對小學語文課本進行不斷翻看,能夠發現語文課本收錄了諸多美文佳作;其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展現了有趣生動的生活場景。基于此,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創立相似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豁然開朗,并充分了解文章作者的創作歷程。通過建立近似的教學情境,教師可帶領學生深入了解文章內涵,強化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與此同時,教師還可借助表演式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背景、性格特征,引導學生走入文本并扮演文章中不同的角色;推動小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經歷文章內的故事,使其更好地把握文章故事脈絡,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在對《狐假虎威》進行教學時,教師可結合班內學生的愛好與日常表現,分別讓學生扮演小鹿、野豬、兔子、老虎、狐貍;同時,為班內其他小朋友分配編劇、導演、美術、攝像、場務等多個角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開展實踐活動
認識源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最終歸宿。比如,在圍繞《頤和園》進行教學時,教師可引入旅游模擬活動,安排班內同學分別擔任導游與游客。為增強教學情境的真實感,教師可為扮演“導游”的同學分發帽子、話筒、小彩旗;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改編,將其變為導游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讓“導演”依托多媒體設備向大家一一介紹頤和園的特色,回答游客提出的問題。上述有趣的實踐互動,可以推動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含義,拓寬學生視野,切實增強其實踐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情景教學法較為新穎且優勢顯著。為了增強該種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小學語文教師應創立問題情境,結合生活實際,引入表演式情境,開展實踐活動,進而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于騰霞.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0):65.
[2]馬鴻斌.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2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