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潔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不是取決于是否熱鬧,而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思維和方法運用是否有提升,教師的引導是否扎實有效。口語交際課特別要打開學生的思維,否則再完美的設計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空談而已。
筆者以口語交際課《勸說》為例談談自己的思考。在成功的開課之后,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發散思維,成為很多教師教學的難點和重點。這也是一堂課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圍繞著《勸說》口語交際課,我關注了不同的課型,口語、習作、綜合、閱讀、習字等等,從大語文的角度不斷考量,參考不同的打開思維的方法,借鑒運用思維發散圖方法,借助開課的熱度,讓學生暢所欲言。課堂的戰機稍縱即逝,短短的幾分鐘,學生們說什么,我提煉后立刻寫出,即時的火花交互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是思維拓展的訓練,是想象空間的延展。借助思維的發散圖,我們成功地將課堂無限地拓展。我在此時應景地提到:“沉迷游戲的現象有沒有,多不多?”學生自然會順接并思考。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現實,即在教師的指引下,根據學生的生成、學生聚焦的熱點展開教學,體現了“生本課堂,創新為先”的理念,關注的是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現有的思維表達,情境來源于學生,高于學生,進而為下文的指導鋪路。
一、思維訓練有方法
1.源于學生的情境討論
課堂在思維的碰撞拓展后,關鍵在于選取的執教點是否有可探討性。因此,課前的解讀和方法的提煉指引尤為關鍵。關注到學生的興趣點后,進行情景的創設,結合沉迷游戲的情境,學生自我表演,教師巡堂指導。巡堂指導是方法的引領和學情的再了解,遺憾的是,由于興趣旺盛,訓練有素,很多學生較快地完成了訓練,堂上指導這一環節未能像之前的試教般達成應有的預設價值。這也是這堂課亮點有余、精彩不足的關鍵節點。因為巡堂指導我才能夠更深入地走入學生中間,關注他們的生活興趣和表達方式,嘗試理解他們的交際方式,對后續勸說的效果和課堂氣氛的營造具有重大意義,同時方法的指正在這個環節中又能讓學生得到思維方法初步的涉獵。基于此,我在課后反復尋思,課前的談話如果能和孩子們約定討論的準則可能效果會更好,也能讓我更游刃有余,同時,要敢于在這樣的細微處停留,二次討論甚至三次討論,提升指導完全可以根據學情進行有層次的提煉,不應操之過急。不過,課堂始終是遺憾的藝術,困惑來源于學生,圍繞著學生的困惑層層設疑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創造學習的期待感是我今后繼續努力的方向!
2.源于學生的方法提煉
執教中,我所有的方法都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其實,“勸說”本就沒有固定的方法,課堂上總結提煉的不過是學生們常用的套路,但又不能簡單地提煉,必須符合學生的需求并且能真正解決問題,這才是有效的提煉。在一次次和學生有趣的對話中,我不斷設疑激發他們的思考,訓練他們的運用,在一次次的情境模擬中愉快地解決問題。
口語交際課不好上,課堂上表現好的教師能說會道,說學逗唱;更好的教師輔之以肢體動作、表情語言;我認為最好的教師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的欲望,課堂是師生的課堂,很多教師問,你這樣加入學生的討論,流于社會現象的表演,會不會太過俗氣?其實,語言的運用、雅俗的分別只是現時社會潮流的取向,不代表語言發展的趨勢。我只是想說,語言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是指語言的雅俗或者形式上的高低,而是精神境界、靈魂層次的高低,所謂俗的表演或者形式,若能讓人悟出世間的真諦,遵循大道的合一,就是語言運用的魅力!
二、讓課堂有韻味
口語交際是語文課,語文課就要有文化的韻味,或追尋前人足跡,品味經典;或暢談人生,感受哲思;或兼濟天下,談談國計民生。課的最后,我引導學生關注“手機族”這一社會現象,目的就是讓學生能擁有一雙會觀察、會思考、會提煉、會抓住本質的眼睛,去解決生活難題,解決社會問題。許多國計民生問題不是現時學生能關注解決的,但他們總有成長壯大的一天,總會有獨當一面的時候。既如此,那為什么不引導學生思辨人性的光輝,發揮人性的愛與正義,弘揚世間的正氣,讓心靈逐漸豐盈呢?
這堂課帶給我的思考還有很多很多……我只希望通過這樣的課堂,讓學生的心熱起來、活起來,讓他們的思維沉下去,讓他們的目光更深邃,讓他們的人生更豐滿,我也在教育的另一頭彼此映照,渴望成為一名不斷前行的文化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