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進入每一個領域,發揮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在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恰當運用多媒體,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幼兒綜合素質,擴大幼兒視野,促進幼兒成長。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教育;教學資源;感官體驗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4-01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88
當下,人類進入到“互聯網+”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多媒體技術在學前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于廣大幼兒而言,多媒體技術為其打造了良好的學習平臺。審視多媒體技術能夠發現,此種技術能夠實現對不同課件資源的展示和使用,幼兒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授課,能夠大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同幼兒的互動性。同時,多媒體技術所附帶的視頻音頻功能,同幼兒的身心發育狀況以及幼兒的興趣愛好吻合,由此一來,幼兒在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的過程當中,將因為多媒體技術的幫助,感受到快樂的學習氛圍。有鑒于此,廣大幼兒教師應當積極學習多媒體技術,提升自身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水平,以此來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為幼兒的成長和成才提供良好的教育素材。
一、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運用信息技術的價值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豐富教學資源,直觀展示知識,加深幼兒印象,實現一體化教學體系的創設,因此具有非常關鍵的價值。
(一)借助多媒體技術,有利于豐富教學資源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需要有非常豐富的教學與活動資源,才能使幼兒的語言領域、健康領域、社會領域、科學領域、藝術領域這五大領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而信息技術則能夠大大豐富學前教育的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元,有利于幼兒自主探究能力與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多媒體技術,有利于直觀展示知識,加深幼兒印象
幼兒年齡幼小,認知匱乏,抽象思維沒有完全建立,而且記憶力較弱,一些知識點很容易遺忘。這是由于教學過程中的內容過于抽象、表面,沒有為幼兒直觀、形象地展現知識。比如“雷電的形成”這個科學知識,雖然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也見過雷電,但是如果只是簡單地用語言介紹給幼兒,告訴幼兒雷電是帶電的云對大地自然放電的現象,幼兒是難以理解的,且容易忘掉。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直觀講解,將雷電的形成過程通過視頻展示出來,幼兒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雷電的相關知識,也會明白雷電是如何形成的。所以,信息技術可以更加直觀地將一些知識展現出來,輔助教師在進行幼兒園教學活動時,幫助幼兒快速地理解和掌握,豐富幼兒的生活。
(三)借助多媒體技術,能夠實現一體化教學體系的創設
借助“互聯網+”技術,幼兒教師在教學當中能夠突破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將學前教育內容也延伸到課堂教學之外。如幼兒教師可以依托互聯網學前教育平臺、家園互動云平臺 App等,打造幼兒園、家庭、社會的立體化信息交流模式,以此來實現對幼兒學習和發展的有效促進,并實現對多維度的幼教體系的創設。在課上教育環節當中,幼兒教師依托“互聯網+”技術,能夠達成教育教學資源共享、教育成果可視化、教學進度同步的效果,通過幼兒教師將幼兒的最新學習表現發布于平臺之上,確保幼兒家長在第一時間了解自己子女在園時間的學習表現。
二、幼兒教育中如何應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對于幼兒教育有著非常關鍵的價值,為此,幼兒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直觀展示教學內容,豐富幼兒感官體驗,打造高效的學習情境,加深幼兒學習體驗,實現對教學難點內容的簡化處理,豐富教學活動,為活動提供良好的載體。
(一)利用信息技術直觀展示教學內容,豐富幼兒感官體驗
從現今一個時期國內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依然存在一小部分幼兒園管理者以及幼兒教師忽視信息技術重要性的現象存在。受這一理念的影響,這些幼兒園未能購置多媒體設備,即便購置了多媒體設備也是擺設和陳列。可以說,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是大勢所趨。因此,幼兒園管理者和廣大幼兒教師能積極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素養,并將此種技術應用到實際的幼兒園管理與教學活動當中來。通過在學前教育課堂當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將大大提升教育活動的趣味性,強化幼兒在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過程中的感官體驗。考慮到這一點,幼兒教師應當立足于自身的學前教育經驗,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積極將信息技術手段用于課堂教學當中。舉例而言,在美術課上,幼兒教師通常會為學生布置繪畫植物的任務,但是因為幼兒年齡較小,沒有接觸過太多的植物,因此便會感到下筆十分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幼兒教師應當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幼兒展示多種多樣的植物圖片,以此豐富幼兒的感官體驗,從而使幼兒能夠繪制出精美的植物。
(二)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打造高效的學習情境,加深幼兒學習體驗
一些幼兒園(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幼兒園)在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著教學手段單一、內容機械等問題,忽視了良好學習情境的打造,使幼兒積極性較低。學習情境的創設對于幼兒學習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有鑒于此,幼兒教師應當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打造高效的學習情境,這樣才可以大大增強幼兒對于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熱情。考慮到幼兒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幼兒教師要善于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全面幫助幼兒提升認知水平。在日常教學環節當中,幼兒教師應當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幼兒動手動腦能力的充分調動,使幼兒綜合素質得到提高。舉例而言,在音樂課上,幼兒教師應當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優美的音樂和歌曲,并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幼兒展示相關的音樂視頻,這樣一來,幼兒將受到觸動和感染,其對于音樂知識的學習熱情將被充分地激發和點燃。在美術課上,幼兒教師應當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幼兒展示優美的畫作,并帶領幼兒進行欣賞和觀摩,在這一過程當中,幼兒教師應當向幼兒講解相關的美術知識和美術創作技法,如此將會使幼兒的美術知識學習體驗變得更為深刻。
(三)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教學重點難點內容的簡化處理
從幼兒的身心發育特點來看,其不習慣抽象思維,而是習慣于具象思維。換句話說,幼兒通常對所遇到的問題只能進行淺層次的思考。這同時亦是因為幼兒經驗尚淺、生活閱歷較少。特別是對于一些教學難點內容,幼兒通常難以理解和消化。在傳統的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這些重點、難點內容非常難以得到突破,如果幼兒無法很好地掌握,一些教師通常認為是幼兒年齡太小,所以會直接跳過,或者要求家長在家庭中做好補充。其實,如果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則能夠很好地突破重難點。為此,幼兒教師應當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教學重點、難點內容的簡化處理,這樣將使幼兒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教學難點知識內容。舉例而言,在美術課堂教學當中,教學內容是正確辨別色彩,了解不同顏色融合之后的變化。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故而通常情況下,幼兒教師只能為幼兒展示有限的幾種顏色融合情況,更多的顏色融合變化現象,幼兒教師只能采取口頭講述的方式,這樣便會讓幼兒似懂非懂。通過將信息技術手段應用于美術教學環節當中,幼兒教師能夠將不同色彩融合變化情況直觀地展示在幼兒的眼前,大大加深了幼兒的感官印象。可以說,這種教學模式的效果要遠遠好于常規的講述式教學模式。具體的教學設計是:幼兒教師應當在課前制作好相應的顏色融合變化視頻,如紅色+藍色=紫色,紅色+黃色=橙色,藍色+黃色=綠色等,并插入動態效果,在課上,幼兒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原先的色彩,其后通過點擊鼠標,控制色彩融合,這樣一來,全新的色彩將直觀地呈現在班級之中每一個幼兒的眼前。采取這種教學方式,幼兒將形成極其深刻的印象,并且將大大激發幼兒自行動手嘗試色彩融合的主動性。
(四)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活動,為活動提供良好的載體
幼兒教育涉及語言領域、健康領域、社會領域、科學領域、藝術領域這五大領域。在傳統的幼兒教育活動中,受到技術與道具的限制,教師只能通過簡單的小游戲、圖書等開展活動,幼兒會感覺到枯燥,而且所學習的內容也是非常單一的。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出現能夠為幼兒教育活動提供非常豐富的條件和良好的載體,為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使幼兒能夠在各種豐富多彩的游戲和體驗中充分鍛煉各項能力和品質,逐漸成熟。
比如,在大班幼兒“小動物找家”的活動中,為了使活動更加豐富、有趣,讓幼兒更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小動物、各種障礙物圖片進行編輯、組合,配以音響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教師引導提問、幼兒思考回答、結合游戲等多種方式,從而啟發幼兒的想象。整個教學過程是在靈活自如的環境中輕松進行,全體幼兒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
在上文中,筆者談了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的價值和策略。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的是:切勿過度使用多媒體。因為過度使用多媒體不僅不利于幼兒視力的發展,也無法實現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使幼兒很難主動思考、學會合作,不利于幼兒教育的長足發展。為此,教師應該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明確幼兒的主體地位和信息技術的輔助地位,從而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玲,馬曉燕.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運用[J].啟迪與智慧(教育), 2019(1).
[2]趙瑞.談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2019(15).
[3]劉霞,陳蓉暉.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融入信息技術障礙類型與影響因素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9(3).
[4]高宏鈺,周游.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案例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8(22).
[責任編輯 谷會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