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雁
一、“戲劇表演法”基本內容概述
(一)“戲劇表演法”的基本含義
“戲劇表演法”是指運用戲劇表演的模式來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在“戲劇表演法”中,教師會將班上的學生分配到不同的角色,在設定的特定情境和故事情節中來將教學的內容融入其中,從而實現推動教學進度的目標。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戲劇表演法”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戲劇表演法”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抓住學生好奇心強和求知欲強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和質量。
(二)戲劇表演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戲劇表演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應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意義:首先,戲劇表演教學方法的核心是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符合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戲劇表演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發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動力。其次,戲劇表演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的應用也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課堂互動性,進而緩解課堂教學的枯燥感,有效鎖定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學生們都能夠全身心地融入其中。最后,戲劇表演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提升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讓小學生們更愿意學習語文和樂于參與語文教學的活動。
二、戲劇表演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的實際應用舉措
(一)巧妙設計場景
戲劇表演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應用的第一步是要能夠巧妙地設計場景,讓小學生們能夠在教師所構造的場景中來感受童話故事的內涵,并且也在參與戲劇表演的過程中學到豐富的知識。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童話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可借助戲劇表演的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把講臺作為學生表演的舞臺,用教室中的多媒體來播放背景音樂,積極營造類似于課文中所展現出的場景,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個感官器官,真正讓學生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為開展高質量教學工作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恰當分配角色
戲劇表演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是要讓參與表演的所有學生都能夠分配到恰當的角色,從而激發學生們去認真表演和主動學習的欲望,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學語文教師在使用“戲劇表演法”開展童話教學活動時,要能夠熟悉每一名學生的性格特征如“外向型和內向型”,根據學生的性格特質來分配恰當的角色。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童話故事《神筆馬良》時,應當把故事中出現的幾個主要人物合理地進行分配,讓學生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從而保證戲劇表演活動順利完成,而且還能夠有效地激發他們進一步去學習和探索的欲望。
(三)積極組織表演
戲劇表演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們去積極參與表演。以教材中的童話故事為劇本,教師和全體學生反復地進行排練,進而熟練地用語言和肢體動作來表達實際的情感,真正讓學生們樂在其中,并且也能夠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在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戲劇表演的過程,也是在有效提高學生之間良好的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和耐挫能力。教師讓學生們在排練以及表演的過程中,加深對于童話故事的體會和理解,進而增強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效果。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戲劇表演方法是倡導學生通過表演的方式來達到教育的目的。戲劇表演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效果,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溝通交流能力。戲劇表演作為一種教學的載體,并不只是簡單地讓小學生們去進行角色扮演,而是注重巧妙設計場景和恰當分配角色,在表演的過程中還原童話場景,加深學生的學習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