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炫
摘要:隨著“工業4.0”概念的出現,要從“制造大國”轉向“智造強國”,傳統制造業的全面轉型升級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已是大勢所趨。而有效地實現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不僅要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動與助力,更關鍵的是企業內部的改革與創新。文章將以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為例,探索傳統制造業在工業互聯網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這對于厘清我國制造業發展格局,開辟制造行業發展新道路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汽車零部件制造業;轉型升級;戰略布局;中國智造
一、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現狀分析
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穩步發展,人均消費水平逐步提高,隨著人們對代步工具需求上升,汽車的產銷量整體擴大,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在整車維修和汽車改裝市場中的需求也隨之逐漸擴大。總體來看,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產業鏈呈現出覆蓋范圍廣,產品種類多的特點。
(一)政策分析
《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我國要專注于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零部件供應商,形成從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產業體系。
在眾多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將積極研發掌握零部件制造核心技術,以研發高新技術與提高創新能力為戰略方針導向;在國內先進知名汽車制造商的快速發展驅動下,國內一些大型的汽車零部件公司旨在逐步擴大產銷規模,奪回外資或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同時,我國也希望能夠在2025年形成若干家能夠率先挺進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由此帶來的行業內部橫向并購數量將增多,稀缺資源將逐漸向頭部制造廠商集中;隨著汽車產銷量在日后逐步觸及天花板,汽車零部件行業也會將目光著眼于巨大的售后市場。
(二)經濟分析
據中汽協統計資料報告顯示,2011~2017年,我國汽車市場的產銷量仍然保持著不斷上升的態勢。2018年,我國汽車產量大約2780.9萬輛,汽車銷售大約2808.1萬輛,銷量連續十年占據全球榜首。然而,受到全球經濟環境以及政治形勢變動的雙重影響,近年我國的汽車產銷量均出現了小幅度下跌,汽車的產量下滑4.16%,汽車銷量下滑2.76%。但從長遠發展趨勢來看,中國汽車產銷量依然呈現出逐年攀升的良好態勢。
(三)社會分析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調查數據顯示,2012~2018年,我國居民汽車保有量逐年上升,年增長率超過12%。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高達2.4億輛,相較于2017年增長了10.51%,而私人汽車保有量約為1.89億輛,占全部汽車保有量的比例達78.75%。我國私人汽車保有量的大幅度提升的同時,使我國汽車消費者更加離不開新車零部件配套市場,汽車配套設施的購買、維修、保養等都形成巨大的發展空間。
(四)技術分析
未來幾年,汽車零部件開發的重點依然在節能、減排、智能、安全上,著眼點放在將所有車用零部件的質量升級上。為了適應汽車工業革命性的變革及新能源汽車逐步邁進消費者市場,汽車零部件的鑄造工藝和生產方式的改造升級首當其沖。我國不少本土的制造企業已然研發出了更加精密的汽車零部件制造技術,并且通過長時間的不斷打磨,已經具備了實施規模性生產的能力。而一部分國際制造企業也奮起直追進行了產業的升級轉型,這使得國內外企業競爭差距縮小,這對于國內制造企業來說既是迎頭趕上,因難而上大幅提升高新技術研發的機遇,又是面對研發投入增加甚至研發失敗風險的挑戰。
二、企業轉型升級前經營情況分析
銀輪公司屬于民營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在30多年的經營歷程中,從浙江一個小城鎮的民營企業經過改制成功做大做強,一躍成為一家熱交換器行業龍頭企業的上市公司,經營戰略自有其可圈可點之處。
銀輪公司所處的行業中競爭激烈的狀況下,要想獲得競爭優勢需要提高自身核心實力及得到外部的幫助。通過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后可以得出,雖然大環境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受到國家政策利好、后疫情環境經濟上行、市場消費復蘇的影響,發展潛力巨大;但對行業中的個體來說,制造企業競爭激烈,受到上下游供應商及消費者的壓力,利潤空間不足。在近十年來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壯大發展的同時,在一些高配置零配件領域上還處于相對市場空白的狀態。因此,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要想實現盈利增長,需要在這個關鍵節點抓住機會,突破瓶頸實現轉型升級。
三、企業轉型升級相關戰略分析
(一)國際化布局
銀輪公司在其發展的數十年中一直牢牢把握住全球化的戰略布局,積極融入全球消費市場,實現轉型升級。其嵌入國際消費市場的過程可以總結為5個步驟:1.優先擴大國內消費市場,再實施“走出去”。國內市場永遠是本土企業發展的大本營,這有穩固的扎根于國土,才能有能力實現產業國際化。2.通過形成合資公司,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銀輪公司在與外國公司的交流合作中積極汲取養分,建立了企業的質量保證體系。3.著眼于提高創新能力,積極培育本品牌核心競爭力。銀輪公司推進國際化的過程中,意識到了研發能力的重要性,將其年銷售收入的5%作為科研專用資金,進行科研團隊的打造。4.在國外市場直接投資,樹立企業形象。經過多年的厚積薄發,銀輪企業著手在全球范圍各個地區投資建立廠房,開拓市場的同時,宣傳企業文化,提高品牌知名度。5.打造屬地化制造和全球運營能力。進一步發揮跨國企業規模效應,形成一套標準化生產運營模式,同時關注打造各地區不同的消費偏好,文化差異,適應市場需求。
(二)協同化產業鏈
現代企業的競爭,實際上更多的表現在產業鏈實力的競爭上。然而培育一條完整、規范的產業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企業擁有優質、核心的產品,這也要求制造企業在產業鏈上形成上下游的企業戰略聯盟。
目前,為銀輪機械生產配套產品的100多家生產企業中,天臺縣內有46家小微企業,構成配套供應鏈,為銀輪公司配套生產。下單生產的各個流程均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開展,提高了企業信息傳遞效率。協同化的生產鏈讓銀輪公司有了堅實的產品保障體系,能夠讓它更好地鞏固行業地位,提高生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