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召磊

摘? 要:目的? 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應用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治療,分析療效。方法? 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間惠民縣婦幼保健院就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抽取82例入組研究,隨機數表法分常規組和實驗組,每組41例。常規藥物加理療干預為常規組,基于此,加用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干預實驗組,對治療優良率、治療前后VAS和ODI評分進行比較。結果? 實驗組治療優良率較高,治療后VAS和ODI評分較低(P<0.05)。結論? 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的應用,可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優良率,有效緩解疼痛和肢體功能障礙,價值大。
關鍵詞: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腰椎間盤突出癥;功能障礙
中圖分類號:R681.5+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057-03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中的發病率較高,主要表現為腰痛,休息時可得到有效緩解,體力勞動時會呈現進行性加重。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加,加之長期的體力勞動,腰椎間盤纖維環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退行性變,早期癥狀不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持續性加重,腰部會突發痙攣樣劇烈性疼痛,對生活質量有嚴重不良影響。藥物、推拿、按摩等常規手法,可以緩解癥狀,但是長期治療效果不顯著,且病情容易復發[1]。隨著臨床治療技術創新發展,微創技術因具有創傷小、有效性和安全性高等優勢,在臨床中的應用率逐漸提高。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是一種新型的微創治療技術,本次主要研究其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干預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9年5月~2020年5月,抽取惠民縣婦幼保健院8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入組,隨機數表法分常規組(n=41)和實驗組(n=41)。常規組:年齡37~71歲,平均(58.78±0.25)歲;21例男性,20例女性;病程5~12個月,平均(7.56±0.47)個月。實驗組:年齡35~72歲,平均(60.01±0.45)歲;24例男性,17例女性;病程5~10個月,平均(7.01±0.03)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2];②同意治療,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類疾病;②合并腫瘤及心腦血管疾病;③伴有嚴重的軀體性損傷。所有患者資料符合研究標準,家屬和倫理委員會同意研究。
1.3? 方法
常規組:禁止重體力勞動,臥床休息,配合針灸、推拿及超聲波理療。靜滴甘露醇(生產廠家: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395),1次/d,按體重0.25~2.00g/kg,配制為 15%~25% 濃度,在30min~60 min內靜脈滴注。當病人衰弱時,劑量應減小至0.5g/kg。嚴密隨訪腎功能。同時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待癥狀緩解,可行腰背部肌訓練,休養3個月,期間禁止負重。
實驗組:基于常規治療方法,應用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干預。采用美國進口的例子組織氣化儀,指導協助患者采取側位位,通過儀器透視準確定位病變組織,準確定位距離棘突連線旁8~10cm處,應用0.5%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與椎間隙平行,同時與矢狀面成45°~55°方向。透視下應用穿刺針進行穿刺,纖維環與髓核交界處為穿刺部位,針頭應位于椎弓根內側緣。在C臂透視引導下,進行攝片,將穿刺針芯拔除,將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刀頭置入,規范設定工作范圍,確定能量等級,髓核消融后要緩慢退出,分別在不同點位置進行操作,后拔除刀頭,將創口敷貼敷在傷口處。根據具體恢復情況,逐漸開展腰背部肌肉鍛煉。兩組患者共接受6個月治療。
1.3? 評價指標
①治療優良率:系列臨床癥狀消失,直腿抬高實驗結果陽性,為優;腰腿痛等系列癥狀消失,下肢偶爾會出現麻木感,為良;腰腿痛等癥狀有很大程度的緩解,直腿抬高實驗60°以上,可維持基本的生活,為中;系列癥狀未見好轉,反而有加重跡象,為差。治療優良率=(優+良+中)例數/總例數×100%。②治療前后VAS和ODI評分:VAS是指視覺模擬評分,從0分到10分,分數越高,證明疼痛程度越嚴重。ODI指功能障礙指數,分數越低,證明功能障礙越輕[3]。
1.4? 數據統計分析
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和計數資料分別用(x±s)和 [n(%)]分析,數據結果t和χ2檢驗分析,如果P<0.05,則可以證明差異是具有統計學意義的。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優良率對比
實驗組患者治療優良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2.2? 治療前后VAS和ODI評分
治療前,VAS和ODI評分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兩項評分較低(P<0.05)。見表2。
3? 討論
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來講,常規等保守治療方法可以緩解病情,但不能從根本上緩解癥狀,治療效果不佳。隨著醫療技術發展進步,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應運而生,該項技術又被稱為等離子刀融切技術,于2000年7月在美國首次使用。應用約100Hz的射頻能量,在較低溫度環境下,形成等離子薄層,進而吸引大量Na+,當汽化棒頭釋放一定的能量時,離子顆粒就會相應產生一定能量,進而對分子鏈進行撞擊并斷裂,這是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的工作原理[4]。當工作溫度達到50℃左右時,融切效果就會高效而精確,進而可以有效移除髓核組織,椎間盤髓核組織可以重塑,進而提升整體治療效果,多與的固體顆粒殘留不會產生,深部組織的熱損傷也不會產生。研究顯示,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干預后,椎間盤內壓力會有很大程度的降低,總治療有效率高達93.00%左右,如果患者伴有交感神經癥狀,則治療效果會更佳。與其他類型的微創技術相比,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有巨大的優勢,其兼具消融與固化兩種效應,因此可以對實際消融量進行很好的控制。研究結果顯示,只要將1CM3的髓核去除,就可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減壓效果,與此同時,椎間盤的高度與脊柱的穩定性不會受到影響,更加符合人體的生理構造,整體的穩定性比較好,安全性較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基本不會出現復發現象,遠期治療效果比較理想[5-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單純應用藥物及推拿等保守治療方法相比,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的應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優良率,治療后,其疼痛程度和肢體功能障礙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7]。
綜合以上分析和闡述得知,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的應用,可以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效果,降低疼痛的同時,可有效改善肢體功能障礙,整體治療安全性較高,價值大,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李繼岳.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VAS、并發癥的影響[J].臨床研究,2020,28(05):90-91.
[2]于紅光.椎間盤靶點射頻熱凝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J].廣東醫學,2020,41(05):520-524+530.
[3]董亞蓉.醫用臭氧聯合射頻消融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03):57-59.
[4]高福存,陳瑞霞,陳雪松,等.第二代可彎曲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20,36(01):44-46.
[5]杜建朋,黃濤.腰椎間盤突出癥經皮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治療40例臨床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3):132+136.
[6]高福存,宋超,陳瑞霞,等.第二代可彎曲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20,36(01):44-46.
[7]張孝平.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33):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