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陸國鳳 劉娜 李艷 王曉偉 謝曉雪
摘? 要:目的? 分析在高血壓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護理中,給予綜合護理的實際效果。方法? 選擇大慶市人民醫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40例高血壓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為對象,利用隨機數字表方式,將其均分成參照組(20例)和分析組(20例),給予參照組常規護理,分析組接受綜合護理,對患者接受護理后的血壓水平與護理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觀察。結果? 分析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的血壓水平低于參照組,且生活質量得分高于參照組,兩組患者的數據經對比后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針對高血壓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選擇綜合護理的效果較好,該方案可行性較高。
關鍵詞:高血壓;急性心肌梗死;綜合護理;舒張壓;收縮壓;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098-03
高血壓是目前我國臨床中十分常見的慢性疾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伴隨人們生活習慣、飲食方式以及老齡化社會等不同因素的影響,高血壓患者的數量也明顯增多[1]。高血壓患者的病程較長,患者需要終生用藥調整、控制血壓水平,隨著患者病情的進展,容易出現其它心腦血管疾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就是常見的一種[2]。高血壓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且發病速度很急,很多患者還會出現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癥狀[3-4]。針對高血壓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了需要給予患者及時、準確的治療,還需要為其選擇科學的護理方式,才能保障治療效果,本研究對患者接受綜合護理的效果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大慶市人民醫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時間段內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當中抽取40例患有高血壓的對象作為研究樣本,將患者以隨機數表均勻分成參照組(20例)和分析組(20例)。參照組男性為1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齡為48~68歲,平均(58.3±6.3)歲;病程1~8d,平均(4.1±1.1)d。分析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49~69歲,平均(58.5±6.2)歲;病程1~7d,平均(3.9±0.9)d,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后無差異(P>0.05)。研究經倫理審核,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世界衛生制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②在我院接受影像學檢查等確診急性心肌梗死;③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精神功能障礙;②惡性腫瘤患者;③意識障礙患者;④單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⑤中途退出研究;⑥合并肝腎功能不全;⑦認知功能損害患者。
1.3? 方法
參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加強對患者血壓等指標的觀察,對體征進行監測,遵醫囑給藥等,并做好患者并發癥的觀察,必要時進行吸氧等處理。
分析組需要接受綜合護理,主要方法如下所示。
1.3.1? 科學評估與處理
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需要第一時間對其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等進行觀察,并且詢問患者是否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情況。護理人員要重視患者的個人主訴,根據主訴內容判斷患者病情可能發生的變化,并采取對應的處理方式,比如吸氧和臥床制動等。如果患者病情相對嚴重,必要時可遵醫囑給予患者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1.3.2? 并發癥處理
高血壓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很容易出現不同的并發癥,護理人員需要對并發癥進行嚴格觀察,給予針對性護理。在高血壓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當中,最常出現的并發癥就是心力衰竭。如果患者主訴存在夜間憋氣、入睡后憋醒等情況,且其心率超過110次/min,可考慮患者出現心力衰竭。護理人員需要嚴格做好患者的巡視觀察,對其每日心率、尿量等指標進行嚴格監測,做好預見性處理。在患者輸液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將速率控制好,急性期患者可選擇15~20滴,輸液量不要超過1000mL,避免患者短期輸液量過多或者輸液速率較快。高血壓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6~12h內,易出現心律失常。護理人員需做好心電監護,對患者各項指標進行密切觀察,如出現ST段下移,需第一時間將情況告知醫生,確保患者接受對癥治療。護理人員需要嚴格做好患者血壓水平的監測,如果患者的血壓明顯下降且面部、肢體蒼白、冰冷,意識模糊,考慮可能出現低血壓性休克,需第一時間進行對癥處理。在患者發病后7d內,護理人員需要多讓患者臥床休息,保證血壓水平的穩定,避免患者情緒出現較大波動,并且對心電監護儀指標進行嚴格觀察。如果患者出現心跳驟停、急性心衰,需及時告知醫生。
1.3.3? 心理干預與健康指導
在患者情況穩定后,護理人員每日在巡視、進行護理操作的時候,需要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結合患者的性格特點、認知水平等開展心理疏導。護理人員需要多安慰、鼓勵患者,并且為其講解一些恢復情況較好的病例,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心。護理人員在健康宣教中,需要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高血壓與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等,并且告知一系列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的認知體系。針對患者的飲食,護理人員需要讓其每日少食多餐,營養均衡,不要暴飲暴食,也不要食用刺激性食物。此外,護理人員還需告知患者,外出的時隨身攜帶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等,以備不時之需。
1.4? 臨床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后的舒張壓、收縮壓水平進行觀察,并選擇SF-36量表對患者接受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觀察,量表評價內容包括患者的社會功能、身體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總分值為100分,患者的分值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需代入SPSS19.0軟件進行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x±s),接受t值檢驗,P<0.05可視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血壓情況
分析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舒張壓與收縮壓水平均低于參照組,差異存在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生活質量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生活質量得分無差異,分析組患者接受護理后SF-36分值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高血壓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且高血壓是引發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這類患者容易出現血栓,且在患病后容易引發其它嚴重并發癥。高血壓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無法接受有效的治療,患者的癥狀會持續加重,病情不斷惡化,這會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在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也需為其選擇科學的護理方案,才能保障患者康復效果[5-6]。
針對高血壓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選擇綜合護理方式,在具體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首先會做好患者的基礎觀察、指標監測等,并且給予針對性的處理方式。等到患者情況穩定后,護理人員會著重進行患者個人心理狀態的疏導、調整,幫助患者保持愉悅的心理狀態,從而減輕其心理應激反應,這樣可以讓患者更好地配合護理人員的各項操作,也能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避免因為情緒波動較大而引發其他不良反應。此外,護理人員還會著重做好各類型并發癥的預防,通過不同的處理方式,及時消除并發癥發生的隱患,以此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此次研究中,對于高血壓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人員也對其進行了健康知識的宣教、指導,將患者發病的原因等各項知識詳細告知對方,并對其日常飲食、病情控制和預防進行了講解,幫助患者糾正錯誤認識,形成正確的認識體系,從而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
結合此次研究的結果分析后可知,分析組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后,血壓水平得到較好控制,且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印證了這一護理模式的優勢。
對于患有高血壓且并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對其實施綜合護理可以有效降低其血壓水平,并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該護理模式值得實施。
參考文獻
[1]代春靜.急救雙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0,27(04):83-85.
[2]徐俊.院前急救性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四川解剖學雜志,2020,28(01):171-172.
[3]馬靜媛,杜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17):110-111.
[4]周健.高血壓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特點與護理對策[J].黑龍江科學,2019,10(18):56-57.
[5]宋黃瑜,趙婕,李俊飛.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效果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09):110.
[6]常佳,周杜娟.臨床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護理效果及滿意度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26(0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