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翠玲
摘? ?要: 深入開展產教結合、產學研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國高等教育,特別是應用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谛F蠛献鞅尘埃治龈咝P侣剛鞑I現有實踐教學模式在組織建設、內容方法、考核評價方面存在的問題,圍繞統籌校企合作實踐機制、創新實踐教學內容結構、推動教學考核方案改革三個層面,探討依托校企合作機制推動實踐教學改革的具體路徑,以為高校新聞傳播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校新聞傳播專業? ?校企合作
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明確指出,應保證“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實踐學分不少于總學分的20%”,這一文件聚焦頂層設計維度突出強調了實踐教學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在校企合作機制全面建設背景下,諸如“產學研”“教學工廠”等模式陸續在各高校推廣普及,要求高校面向育人目標推動實踐教學模式的革新,彌補現有體制機制、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進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一、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背景
(一)合作組織建設薄弱。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應“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為校企合作機制與高校教學體系的融合提供理論依據[1](147-151)。然而校企合作在具體實施環節僅停留在學生實習階段,由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缺乏更深層次的交流,未能真正在教學前端與過程中實現有效介入,導致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崗位工作,難以做到與市場接軌,在實踐能力表現上不符合行業用人需求。
(二)教學內容方法滯后。
國內高校的新聞傳播專業自創立以來,經歷數十年改革、發展后已形成獨有的教學定勢,但在實踐教學模式發展上仍呈現一定的滯后性,未能突破原有教學傳統與方法。雖然2010年起部分院校在原有專業范疇的基礎上增設數字出版、網絡與新媒體等新專業,但在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仍未引入行業最新理念、技術手段,導致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掌握的知識、技能無法適應融媒體環境下的工作要求,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專業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培養質量[2](86-88)。
(三)缺乏完善考核制度。
在課程考核模式上,新聞傳播專業教師普遍采用傳統期中、期末考核形式,以理論知識考核為主、實踐內容占比不高,無法有效凸顯實踐教學在專業體系中的重要性。在專業內部普遍未建立獨立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僅將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模塊列入學分核算機制中,缺乏剛性的實踐教學考核指標,導致實踐教學存在彈性化特征,無法有效獲得學生的重視[3](34-35)。此外,現有關于實踐教學的評價機制仍呈現缺位問題,部分學生對于實踐教學的評價持不認可態度,認為實踐教學無法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暴露出實踐教學在具體實施層面的低效性問題。與此同時,針對高校師資力量建設情況進行分析,新聞傳播專業教師在專業素養、教學經驗、學術研究能力等方面均具備較高水平,但部分缺乏行業深耕的工作經驗,難以保障在第一時間掌握行業發展動態與前沿經驗,加之高校教師培訓、晉升體系建設與行業發展的銜接程度不夠,間接導致實踐教學質量與效果無法滿足人才培養要求。
二、依托校企合作機制推動實踐教學改革的具體路徑
(一)統籌校企合作實踐機制,細化教學路徑建構。
首先,應引導高校、企業牢固樹立“雙主體”合作意識,依托跨領域合作為實踐教學改革提供長效驅動力。從高校主體視角出發,通過行業調查與綜合比選確定合作企業,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形成對于企業利益的認可態度,保證準確掌握企業人才需求與發展動向,并且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靈活應用企業資源完善與創新教學模式;從企業主體視角出發,要求企業明確將引進高素質人才作為合作機制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結合崗位工作實際與戰略規劃布局建立穩定的人才輸入機制,確保雙方實現良性交互。引入“雙主體”理念推動實踐教學的實施,采用“專家進校園”“師生頂崗實習”等模式進行雙向交互,圍繞專業課程講授、短期實訓指導、畢業實習培養三個層面引入雙導師制度,統籌建立校企合作組織與章程制度,推動產學研合作機制的全方位、長效性運作[4](133-136)。
其次,在完善“雙主體”結構布局的基礎上,面向實踐教學目標與內容建立“三對接”機制,即實踐課程教學內容與行業工作內容對接,短期實訓主題與企業打包項目對接,畢業實習內容與企業實際崗位對接,借此推動實踐教學內容向縱深視域延伸,建構課堂教學與職場就業間的有效銜接平臺。在實踐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可邀請行業專家擔任兼職導師或到校開設講座,引導學生深入企業實地進行參觀見習,使學生初步形成對于專業發展前景、職業工作內容的認知,培養學生對專業和職業的認同感;在短期實訓教學過程中,可安排師生團隊參與企業實際委托項目,根據企業生產內容要求組織執行具體項目任務,例如完成省電視臺推出的電視欄目新媒體運營項目,完成某公司委托的大數據輿情分析項目等,使學生在相對真實的情境下了解企業工作性質、完成具體工作任務、培養崗位勝任力;在畢業實習環節,應把握好集中實踐教學的契機,安排學生深入企業、走進崗位承擔具體工作任務,在3個—6個月的實習期內充分參與項目合作及具體工作任務,借此全面考查學生的專業知識、綜合素養與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完成職場人身份的轉換。
最后,依托“四共建”機制的建設,為實現實踐教學目標提供有力保障,其中“四共建”包含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模式、教學師資力量與實驗室,分別對應實踐教學目標、內容、評價及保障。實踐教學目標通常服務于高校人才培養機制,要求高校綜合考量區域發展與行業需求,確立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目標,例如針對編輯出版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應面向全媒體背景與傳媒新業態,確保學生掌握新聞傳播基礎理論,具備數字媒體技術、網絡編輯、創意策劃等核心技能,并且勝任宣傳策劃、新聞編輯、網絡營銷管理等具體工作。實踐教學內容應當遵循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設計,將實踐教學學分在總學分中的占比提高至20%~38%,利用多種實踐教學手段與內容形式有效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專業技能及綜合應用能力。實踐教學評價與保障分別與師資力量、實驗室建設相對應,要求高校與企業在評價機制的建設上確立統一標準,綜合考量課程實踐、短期實訓與集中實踐三個層面劃分實踐模塊,將學生的參與度、滿意度等納入評價指標設計中,量化處理實踐教學成果,并且由校企雙方共同承建實驗室、實訓基地等,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堅實物質保障。
(二)創新實踐教學內容結構,豐富實踐教學方法。
“互聯網+”技術與新媒體業態的發展,促使信息傳播呈現日益顯著的去中心化特質,原有信息傳播主體開始由社會主流輿論媒體遷移至市場化運作場域范圍內,對新聞傳播專業人才提出多元化需求。在校企合作機制下,高校應積極推動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變革,通過與市場化傳媒、新媒體建立良好對接,引入大數據輿情分析、網絡營銷管理等多領域內容,拓寬學生的專業學習向度。從教師視角出發,應通過學情分析建構新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在平臺層面打造校內課程+實驗平臺、協同創新平臺和校外實踐基地平臺,在內容層面融入認知實踐、課程基礎實踐、崗位見習、項目制短訓、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等要素,真正促使實踐教學融入學生專業學習生涯中。在時間節點劃分上,應安排學生在1—2學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環節開始接觸相關合作企業,形成對于行業發展、企業經營方向的初步認知;在3—4學期聚焦實踐教學維度組織學生參與課程基礎實踐活動;在5、6學期分別安排學生參加崗位見習、項目制短訓等實踐活動;在7—8學期以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為核心開展集中實踐教學。通過建立分階段、逐層遞進式實踐教學模式架構,串聯完整的教學邏輯鏈路,為實踐教學的實施創設良好的前提條件。
教師需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引入多種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新鮮的學習體驗。例如采用雙導師配合制教學模式,由學院專業教師負責講解課程理論基礎知識,聘請長期從事行業工作的一線人員擔任導師,負責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操作,幫助學生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演練的有效對接,有效彌補“雙師型”人才不夠的不足,促進學生理論素養與實操能力的同步發展。再如采用企業項目代入式教學模式,將內容出版、節目制作等訂單項目直接委托給學生執行,由企業初步審核把關、由一線員工指導其修改,再將實踐成果交付客戶驗收,促使學生在此過程中總結經驗,逐步實現與崗位需求的有效對接,增強學生的崗位實戰能力。還可以采用專業競賽拉動式教學模式,依托學分、績點鼓勵學生參與攝影、短片制作等全國性大學生競賽,通過競賽,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并且在實踐中查缺補漏,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能力。
(三)推動教學考核方案改革,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一方面,高校應深化教學考核方案的改革創新。在原有試卷考核模式的基礎上融入實踐考核內容,如針對“攝像基礎”課程要求學生自主完成一部短片的拍攝與剪輯制作,針對“新聞采訪與寫作”課程可要求學生圍繞指定命題獨立完成新聞作品的采訪和寫作等,借此促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實踐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同時,應推動考核理念由重結果轉變為重視過程,例如針對“電腦報刊編輯”課程,可圍繞環境設置、文字編輯、圖像處理、文件輸出等實踐項目分別確認考核內容與建立考核標準,引導學生關注每種實踐技能的養成,提高考核結果的公平性。另一方面,高校應注重加強師資力量建設,重點聚焦“雙師型”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教師隊伍建設,為一線教師提供企業掛職鍛煉機會,同時為企業導師提供教育理論、教學方法等常識內容的培訓,借此有效提高師資力量建設水平,為學生實踐技能的發展提供良好保障。
三、結語
當前媒體產業正逐步融入“業態大變革”趨勢中,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務必密切結合行業發展動態,充分運用校企合作機制推動現有教學模式的內生性變革。通過統籌教學管理機制建設、實現教學內容方法創新、引入多種考核方案、加強師資力量培養,促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增強對行業發展導向與崗位工作的適應能力,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與能力增強的需要,深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間的融合機制,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常娟.實踐教學視域下的高校新聞傳播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阜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5).
[2]趙玉文.從校企合作看高校新聞教育的新思路——以“百家號新媒體創想空間”為例[J].傳媒,2019(09).
[3]舒曉莉.媒體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新聞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新聞傳播,2018(03).
[4]歐陽云玲,凌菁.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融媒體新聞實踐教學模式初探[J].東南傳播,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