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等學校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是適應新時代對人才培養要求的重要舉措。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經濟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已基本形成層級遞進式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但是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自覺性主動性差,學校實踐教學資源配置效率低,制約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針對實踐教學中的問題,高等學校應加強實踐教學平臺的構建,推進實踐教學方式的創新、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及加強實踐教學師資培養,完善保障實踐教學質量的考核體系和監督機制。
關鍵詞: 新時代? ?經濟學專業? ?實踐教學?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
一、引言
新時代,國家對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全方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多更嚴格的要求。2018年我國發布了首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即《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標準》對各專業類的內涵、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師資隊伍、教學條件、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都做了明確要求。2019年10月教育部在貫徹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重要舉措的背景下,印發了《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號),推出22項舉措深化本科教改,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高校工作主旋律。
新時代對大學生的實踐素質、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踐教學的價值與意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凸顯。然而,理論教學在傳統教育中一直占主導模式,實踐教學卻是人才培養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實施過程及成效同利益相關者的期待相距甚遠[1](65-68)。因此,高等教育開展實踐教學改革研究,適應新時代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本文以培養高素質復合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安徽農業大學為例,在分析新時代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內涵和特征的基礎上,針對經濟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安徽農業大學經濟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提出解決對策和建議。
二、新時代實踐教學目標與內涵特征
傳統意義上的實踐教學起源于工科專業的實驗和實訓,我國經濟學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在起步和發展階段借鑒和吸收了理工科的實驗教學經驗,主要以軟件操作、計算機仿真實訓等形式存在[2]。經過不斷探索和發展,實踐教學已形成了一套自有體系,即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是以實踐教學人才培養目標為核心,以實踐教學活動內容為主體,以相應環境資源作為支持條件的一個有機聯系整體,環境資源包括實踐教學的管理、評估和條件保障等方面[3](134-136,162)。
隨著經濟社會和教育教學實踐的發展,實踐教學內涵和特征必然伴隨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而變化。在國家高等教育序列中,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是培養知識、能力和精神情感全面而協調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4](56-62)。新時代,國家強調高等學校必須堅持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5]。因此,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更多元。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實踐教學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實踐教學不僅是一項以綜合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創新精神和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為目標導向的、系統化、組織化、結構化、多要素協同的教學活動,還是一項使學生通過實踐體驗,建構職業道德意識、工作態度和良好作風的育人活動。
三、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經濟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基本形成層級遞進式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為使人才培養更加適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安徽農業大學已形成了人才培養方案每年一次調整修改的制度。自2012年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大幅修訂,經濟學專業確定構建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內容前后銜接、循序遞進、層次分明的實踐教學體系以來[6](110-114)。經濟學專業不斷優化完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經2019年最新修訂后的分層次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主要包括三大模塊,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基礎課程實踐,主要培養學生計算機操作、軟件操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這一層次的實踐主要是為專業實踐作準備、打基礎。第二層次為專業基礎實踐,主要培養學生將初步習得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第三層次為專業綜合實踐,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該層次實踐包括專業綜合實習、創新實踐和畢業實習等方面。專業綜合實習是通過對經濟學專業學生開展綜合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創新實踐主要為科研訓練計劃項目、各類學科競賽、科技創新活動等,在這一環節的實踐中,學生自行設計實踐方案、組建團隊、觀察和分析實踐現象,得出分析結論。三個層次緊密結合,在所有基礎課程實踐中都設置設計性實踐,在專業基礎實踐中設置綜合性實踐,在綜合性設計實踐中設置創新實踐,形成層次分明、各有側重、互相促進的漸進性實踐教學體系。
(二)實踐教學中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不強,抑制了實踐教學對創新能力的培養。
盡管高等學校日益重視實踐教學,《標準》對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所占的比重有明確要求,但是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興趣不濃。主動參與實踐教學的意識仍然不強。直接影響實踐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究其原因,一是實踐教學在實施中仍普遍存在類似于傳統教學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學生的參與性與主動性不強。基礎課程實踐以最基本的認知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為主,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操作,缺少主動積極的思考。其次,由于地方高校經濟學專業的師資以年輕教師為主,青年教師剛出校門又進校門,不僅缺乏實踐經驗,教學任務也比較重,教學方法難免單一,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7](168-170)。此外,對實踐課程的考核評價模式較為單一,缺乏針對不同類型實踐課程的特點,采取不同考核評價方式的規范,以及對學生實踐過程監管的約束機制。
(三)實踐教學資源配置不佳,制約了實踐教學效益的發揮。
隨著我國“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推進,高校實踐教學資源得到了極大豐富。例如,安徽農業大學經濟學專業實踐教學可依托的資源不僅有經濟管理學院建立的實驗中心,該實驗中心還擁有6個實驗機房共587個學生機位供學生在正常上班時間全體使用。另外,還有安徽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的八大綜合試驗站(分別是安徽農業大學大楊店高新技術農業園,大別山金寨綜合試驗站,皖東明光綜合試驗站,江淮分水嶺定遠綜合試驗站,皖北宿州綜合試驗站,皖西北臨泉綜合試驗站,皖中廬江綜合試驗站,皖南黃山綜合試驗站)。經濟學專業與不少農業企業和地方鄉鎮簽約了合作協議,建立校外教育教學實踐基地。然而,實踐教學資源的數量擴張,并非直接帶來效益最大化。校內實驗室資源及實踐平臺不夠完善,實驗中心軟硬件更新慢,難以匹配專業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需求;學校實習基地資源并未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經濟學專業與校外基地所依托的相關企業、地方部門缺乏相應的規范制度、政策,沒有形成互利多贏的合作機制,產學研合作關系松散,導致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流于形式。
四、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經濟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對策建議
針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經濟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改進思路與措施。
(一)推進實踐教學方式、內容的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創新實踐教學方法、手段,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興趣,變“被動實踐”到“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具體措施:在講解實踐內容的過程中,一是從傳統理論講授中跳脫出來,由知識傳授轉變為指導,變“教學”為“導學”,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二是強化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其次,更新實踐教學內容,將學生感興趣的當前社會熱點問題、具有時代色彩的鮮活材料融入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中,以及將最典型的科研成果經過整理、凝練,補充進綜合設計性、創新性實踐教學環節,以增加學生對學科前沿的了解,寓科研于教學,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熱情[8](53-55)。此外,在與企業合作的實習、實訓項目中,地方高校可以與企業建立聯動機制,讓企業老總來學校舉辦講座或者短期授課,改變學生去企業實踐的單向模式。
(二)加強實踐教學師資建設,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是保障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首先,以“內培外引”為手段,組織青年教師參加專業培訓進修、學術交流研討、企業管理實踐等活動,提高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理論與實踐兼備的復合型師資的培養。其次,加強教研室實踐教學學習、研究和交流,發揮教研室組織功能,建立提高創新能力的實踐教學微系統[9](267)。再次,發揮專業學術帶頭人的“傳幫帶”作用,以點帶面,加強教學梯隊建設。
(三)加強實踐教學平臺的構建,發揮實踐教學資源的效益。
一是加大校內實驗中心的軟硬件建設。首先,加大對實驗室設備的維護與定期檢查,確保實驗設備、電腦終端的正常使用;加快SPSS統計軟件、計量經濟學軟件和繪圖軟件等經濟分析所需軟件的投入和更新頻率。其次,加強“校政企”有機合作,建立能夠兼顧各方利益的相關機制,從形式到內容明確各方合作關系的權利與義務,使校政、校企合作平臺成為不同培養方式與社會需求對接的結合點[9](268)。三是加強實踐教學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營造合力培養創新人才的環境氛圍,實現對學生創新素質的有效培養。
(四)完善保障實踐教學質量的考核體系和監督機制。
完善對學生實踐課程成績評定的考核體系。針對不同類型的實踐課程采用不同形式的考核方法,建立多元化實踐考核體系。對基礎課程實驗,采用實驗理論考試與實際操作考試相結合的考核辦法;對專業課程實習,采用過程評定與實習報告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過程評價是對學生參與實踐方案設計、實踐操作過程及實踐總結展示等方面進行評價;對創新實踐,設置創新學分認定的標準。建立實踐教學的監督機制,保障實踐教學按質按量完成。教學管理部門對實踐教學進行期初、期中和期末“三段式”教學檢查。期初審核實踐教學計劃的開展情況,期中檢查實踐教學計劃的進展狀況,期末檢查實踐教學的完成,包括實踐成績的評定依據和結果。同時,充分發揮校、院(系)兩級教學監督團隊對各教學環節的督導作用[10](79-82)。
參考文獻:
[1]時偉.論大學實踐教學體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
[2]歐陽泓杰.面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3]雷洋,李豪,曾穎雯.經濟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研究——以重慶交通大學為例[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6(5).
[4]王偉芳,景永平.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定位下實踐教學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本科經管類專業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3).
[5]教育部.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就《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答記者問[EB/OL]. (2019-10-12).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910/t20191011_402636.html.
[6]徐若梅,欒敬東.地方高等農業院校經濟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討——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例[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7).
[7]田濤.地方高校經濟學專業教學實踐體系構建[J].特區經濟,2016(1).
[8]余建潮.構建面向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5(5).
[9]張淑輝,高雷虹,沈宇丹.基于創新能力提升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3).
[10]劉春芝,孫莉莉.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層級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2(1).
基金項目:安徽農業大學2017年度校級教研項目(2017 aujyxm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