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 曹源
摘要:莫扎特是西方樂壇上一顆罕見的巨星,這位音樂天才生命短暫,創作頗豐。其六百多部作品是世界音樂寶庫的璀璨明珠,深受人們喜歡。其中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是他鋼琴作品中的經典之作,其歡快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起伏的感情引人入勝,是雙鋼琴演奏中的極品之作。本文從創作者、雙鋼琴演奏的配合、作品特質、演奏技巧等方面進行探究,對《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鋼琴演奏中的情感表達進行分析。
關鍵詞:莫扎特 ?雙鋼琴 ?《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 ? 演奏中的情感表達
中圖分類號:J605
一、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赤子之心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古典主義時期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鋼琴奏鳴曲、小提琴奏鳴曲、交響曲、樂器協奏曲、室內樂以及歌劇方面留下了大量珍貴的作品,他的作品流暢自然,沒有任何刻意雕琢的痕跡。
傅聰先生認為,莫扎特擁有最樸素、最天真、最富有想象力、最有詩意的赤子之心。赤子情懷成就了他的音樂創作,也純凈了他的演奏。1781年,莫扎特創作《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的幾年時間里,經歷了喪母的悲傷、與一直欺辱他的大主教決裂等一系列打擊,他的生活痛苦不已。但在悲慘的生活中,貧窮、疾病、妒忌、傾軋,一切沉重的困擾都不曾使他消沉,他的作品從來不透露痛苦的消息(傅聰語)。
音樂史家說莫扎特的作品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靈魂。他從來不把藝術作為受難的證人,而只借來表現他的忍耐與天使般的溫柔。在他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這部作品中聽不到一絲憂傷的情感,而是熱情洋溢,旋律優美的情緒表達。
彈奏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展示這首曲子的感染力,赤子之心不可或缺。
二、雙鋼琴演奏者的配合——心有靈犀
雙鋼琴,是指在一部音樂作品中由兩架鋼琴共同演奏來完成,展現音樂作品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其演奏要求音色更為豐富, 更能呈現出樂章的層次感。它對演奏者的聽覺、視奏、樂曲節奏感以及樂曲的掌握都有著極高的要求。
首先,合作者要有高度的默契,達到心有靈犀。目前我們的雙鋼琴表演大都是由師生、朋友或者親人組成的合作形式。朗郎和丹尼爾·巴倫博伊姆師生二人就曾合作演奏過《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這種由親密關系組成的合作搭配之間有著更加默契的心靈交流,這也是保障合作成功的基本條件。
其次,合作者都有較強的專業水平,做到技能純熟。雙鋼琴演奏對演奏者的演奏技能要求是高于獨立演奏的,不僅對手指跑動的速度、觸鍵的輕重緩急強弱大小提出更大的挑戰,而且對演奏者的聽覺要求更高,節奏把握更嚴,音響效果更苛。
再次,演奏者需有高超的專業控制力,保障合作順利。二人皆不可以自己為中心,搶風頭爭表現,而要根據作品的需要進行收放。凸顯旋律,做好呼應,都要作整體的考慮,要依靠二者之間的相互配合,共同演繹作品,達到作品的整體和諧一致。
《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作于1781年的維也納,是莫扎特為了朋友家里舉行的一個私人音樂會而準備的。他朋友的女兒約瑟華正好是莫扎特的學生(據稱莫扎特在教授約瑟華鋼琴期間,兩人產生過一段隱蔽的愛情),二人之間的心理感應也許已經達到了心有靈犀,不點自通,加上這部作品是為了與約瑟華一同演奏而精心準備的,因此現場的演出效果堪稱巧妙絕倫。
我們的雙鋼琴演奏,想要像莫扎特一樣自信地說:“我們十分成功地一起演奏了這部新的奏鳴曲”。演奏者的配合極其重要。
三、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浪漫心曲,絕妙旋律
莫扎特一生中共創作了六首雙鋼琴音樂作品,其中《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從誕生之日起,便掀起了“神乎其神的莫扎特效應”,深受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也是流傳最廣、演奏次數最多、最優美動聽的一首作品。
K.448從風格來看,是典型的古典奏鳴曲,節奏嚴謹,全曲共分為三個樂章。其隱秘的浪漫色彩在第二樂章與第三樂章尤為明顯。
第一樂章,是抖擻的快板,奏鳴曲式。前奏兩部鋼琴齊奏強奏,中間漂亮完整地過渡,主題緊張又歡快,強弱分明,兩部鋼琴一唱一和,相互模仿,手指的跑動速度快速精準又靈動。第一樂章的引子部分,具有強烈的進行曲特點,其后主部部分開頭就由第一鋼琴與第二鋼琴相呼應而展開,第九至第十二小節由第一鋼琴呈現主題,整體是旋律上行的音階進行,第十三小節與第十六小節兩架鋼琴之間你唱我答,推動著旋律不斷進行。連接部從十六小節至第三十三小節,下行琶音仿佛蓄勢待發,緊張又充滿期待感。B段副部由第二鋼琴首先展開新的旋律,第一鋼琴的裝飾音修飾第二鋼琴的尾聲部分,給整段旋律平添了俏皮和可愛,緊接著以卡農式的旋律進行副部展開,也是一呼一應,和諧飽滿并且層次豐富。
第二樂章,行板,奏鳴曲式。整個樂章溫柔,舒緩,沒有很多的顧慮,主題體現了復調特點,凸顯出優美又惆悵的情感,其尾聲由再現部進行了延續,給人以回味。第二鋼琴所呈現的是主部主題的伴奏, 通過低音部分突出樂曲中的律動感。開頭旋律柔美又清新,從第十三小節到第四十九小節,副部主題的展開,優美的旋律使人們聯想到一切溫暖而又美好的事物,似枝頭的啾啾鳥鳴,穿越云層的馬耳他紅月,塞班輕柔的海浪,街邊的瑟瑟燈火。莫扎特的音樂是他心靈世界的天堂,將世間最好的溫柔和愉悅躍然紙面。
第三樂章,很快的快板,回旋曲式。前奏部分速度極快,旋律充滿了靈動與跳躍。第一鋼琴與第二鋼琴的齊奏,旋律熱烈而又緊張,猶如交響樂隊的開場。最后以八度震音將樂曲推向制高點,并以和旋的齊奏完美結束了整首雙鋼琴作品。第三樂章給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旋律是第一百七十六小節到第二百零八小節的連接部分。其中第一鋼琴與第二鋼琴交互演奏了如同華爾茲一般的夢幻音符。高聲部部分顫音處理的十分精巧,與前面的連音和后面的斷奏部分的銜接十分自然與巧妙,旋律如水流淌,與后面的歡快跳躍部分對比十分鮮明。
當然,由于約瑟華寄托著莫扎特在短短35歲青春年華中的一段隱秘而又美好的感情,這首作品最打動人的,還是演奏中自然而然籠罩了一層朦朧又浪漫美麗的感情色彩。奏響浪漫心曲,奏出絕妙旋律,二者相輔相成。
四、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的演奏——精雕細琢
《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是精致的,演奏者要把握創作者的心靈脈動,走進作品與旋律,精心琢磨,深入體會,才能完美地進行情感表達。
演奏者要逐音逐句的苛對,合作要推心置腹,達成心靈的共識。
(一)把握好節奏
節奏的配合在雙鋼琴的演奏中是基礎,如何把握節奏的默契配合呢?
首先要對作品中的節奏有著正確、規范的認知,然后在大量的練習與磨合中形成和諧的步調,既嚴格遵循譜面上對于節奏的劃分,不信馬由韁自由馳騁,也要適度調整,根據力度、速度的要求以及音樂情緒的變化與起伏進行一些合理的微調。
莫扎特的作品本身就帶有一種田園的自由風格,在演奏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自由活潑或者多變的節奏,這種音樂對于鋼琴獨奏尚且有難度,在雙鋼琴演奏中就更加難以掌控了。合作者之間應該有一套默契的肢體語言傳遞信息,比如,當對方演奏的節奏有所偏差時,自己應該盡可能的巧妙調整,并以一種自然得體的方式向對方傳遞信息,以此提醒對方,從而避免之后更加嚴重的失誤。比如以目示意、點頭,合宜的面部表情;聳肩、仰頭,默契的肢體表達。
(二)處理好聲部
K448,是以兩個大的譜表進行聲部記錄的,在兩臺鋼琴共同演奏時,縱向的聲部和橫向的聲部同時進行又各自獨立,單獨演奏時能夠感覺各自的音樂結構非常完整,但在很多的聲部中又都有著明顯的空白,這有意的留白為對方聲部刻意保留了發揮空間,兩個聲部配合得當,音樂才足夠完整、豐滿。各個聲部之間要互相交流、互相配合,一同推動著音樂的流動與發展。
首先,必須明確聲部之間的關系,雙鋼琴的演奏并不能簡單的看作主奏與伴奏,其聲部間存在多種邏輯關系,如對話、模仿、齊奏等。演奏者在拿到一部作品時,應首先對于作品內在的聲部關系進行梳理。
再者,還應明確這些聲部在演奏中各自承擔的角色,從而幫助演奏者正確地處理各聲部的演奏方法,細致地把握演奏,刻畫出每部分的獨特音樂形象。
在對話的部分,演奏者雙方要知道自己演奏的是問題還是回答,并在自己的演奏中把聲部層次關系處理清楚。
模仿的部分,演奏者需要兩個人互相謙讓,突出彼此的主題。
齊奏部分,應該多加聯系,不能只顧自己,要在兩架鋼琴上彈出一架鋼琴的效果,在演奏中規律整齊,否則就會產生混亂的音響效果。
(三)控制好力度
在作品的演奏過程中,力度往往跟隨著情緒而變化,而這些變化往往與音樂的節奏、律動等有機地形成一個整體。
在雙鋼琴演奏過程中,力度處理要針對單聲部或多聲部兩種不同的旋律把握。
對于單聲部中的力度處理可分為橫向與縱向兩種思維方式。橫向的力度處理比較簡單,其力度變化主要為漸強或者漸弱,也或者是突然、自由的變化,但要力度變化有規律;如自由變化的力度安排,大多是依據旋律情緒與語氣而發生變化。而力度的縱向變化則是由多條聲部形成的具有層次性的力度變化,其具體表現往往是將多聲部的旋律隱藏于單聲部的旋律中,或者是由單聲部旋律中的和聲形成的具有層次性的縱向變化等等。如K448 中第三樂章,雙鋼琴皆處于高音區的旋律進行,隱藏的多聲部構成縱向的力度變化,演奏時雙鋼琴在旋律或者重復部分應嚴格把握力度的變化,展示音樂層次及發展。
而在多聲部旋律進行中,多種力度處理構成了力度的層次性,這種力度的層次感可能來源于同一個方向力度或不同方向旋律的變化。而對于這種演奏的處理,兩位演奏者需要將各自的演奏步調保持協調,且注意好力度的層次劃分,同時也要關注對方的力度處理,調節雙方,共同努力展現出作品的藝術魅力。
(四)表現好樂句
在雙鋼琴的演奏過程中,兩臺鋼琴共同努力將樂句中的情感與內涵進行展現。在這種藝術表演形式中,對于樂句的完整性與邏輯性的體現需要演奏雙方的默契配合,磨合出統一、整體的音樂情緒。
首先,演奏時應注意樂句之間協調的語氣配合,兩臺鋼琴各自聲部間的對話要求演奏者必須對樂句有著深刻的理解,從而進行自然的情感交流;其次,對于樂句的開始與結束,演奏雙方必須要保證自然、整齊的配合;第三,在音樂演奏中,情感是音樂的靈魂,演奏雙方應注意控制樂句中內在情感抒發的統一性,從而給欣賞者營造和諧、自然的音樂氛圍;第四,應協調好演奏中的力度,切勿使某一個聲部的力度太強而蓋過另一聲部的旋律,影響整體的展開,控制好樂句的力度起伏,要讓兩臺鋼琴的聲部巧妙融合,共同推動音樂的進行;第五,演奏雙方應保證樂句進行中速度的變化與相互配合。
由于演奏雙方各自的技術水平以及對于音樂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演奏過程中想要自然、從容而穩定的統一步調是非常困難的,它需要演奏雙方長期的配合,最終形成一種演奏默契。
(五)挖掘好細節
第一鋼琴與第二鋼琴的相互呼應,兩位演奏者速度、力度、音色的處理要和諧一致。K.448中音的跑動占有了重要位置,兩個演奏者演奏的顆粒性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另外,裝飾音與顫音的演奏可謂是傳神之處見功夫。莫扎特K.448中,出現了大量的裝飾音與顫音,而這些裝飾音與顫音正是這首作品夢幻與浪漫的關鍵,他們是莫扎特內心情感的表達,其中有俏皮的歡愉,也有溫柔的訴說。處理這些的時候,要有繡花一樣細致的“針腳”,使其精妙無瑕。
還有,強弱的鮮明對比也不可大意。莫扎特的音樂作品具有古典主義時期音樂家的特性,強弱之間的鮮明對比是莫扎特矛盾思想和對內心情感的直接表達。所以,在這首作品中,也應將強奏與弱奏的差異性完美體現。總之,全方位,多角度,精雕細琢,才會有《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的精致。
五、結語
《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明快、溫柔、活潑又浪漫,是莫扎特在生活極其窘迫、勞碌的境遇中,給朋友帶來的美好與希望。這首在痛苦之壤開出的快樂之花,演奏的關鍵是情感的表達。努力展現最好的情感表達,我們要做到:和莫扎特一樣的赤子之心不可或缺;力求心有靈犀的配合;奏響浪漫心曲,奏出絕妙旋律,二者相輔相成;全方位,多角度,精雕細琢。
參考文獻:
[1]葉明媚.莫扎特與中國民族[DB/OL].博客,2007.
[2]袁維琪.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的創作特征與演奏分析[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年.
[3]潘珅,付禾.淺談雙鋼琴的演奏技巧[J].戲劇之家,2016(02)
[4]劉佳琦.淺析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J].戲劇之家,2019(27):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