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剛 王煉彬



摘要:作為我國湘西南苗族音樂文化中的絢麗奇葩,湖南城步苗族婚嫁歌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具特色的音樂風格伴隨著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節的日益彰顯的影響力而備受關注,對其歷史淵源和藝術風格進行探究,必將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對其進行挖掘、整理、弘揚和推廣。
關鍵詞:湖南城步 ?婚嫁歌 ?苗族 ?山歌
中圖分類號:J605
城步苗族婚嫁可以分為嫁女歌和賀郎歌兩大類型,其中嫁女歌又被稱為哭嫁歌,主要在城步縣的汀坪鄉和五團鎮等地流傳較廣,如,汀坪鄉的大候、團心寨、沙基、內里、大水鋪、蓬洞、高梅、高橋、太陽水、高寨、大寨以及五團鎮的茶園、東寨、毛寨、水口寨、新寨、巡頭、木瓜等地。賀郎歌作為在男方這邊演唱的婚嫁民歌,在城步的流傳地區基本和上述地區相同。此外,在城步縣南山鎮的苗寨蕨支坪也有嫁女歌在傳唱,蕨支坪屬于廣西龍勝縣的一個村寨,由于正處在湘桂邊界線上,蕨支坪的苗族同胞們雖屬不同的省份,在長期的交流融合中,使得他們具有極為相似的族源和風俗習慣,嫁女歌在這一帶頗為流行。
一、汀坪鄉和五團鎮的嫁女歌
嫁女歌是苗族姑娘在出嫁的前一晚由新娘或新娘的父母或兄弟姐妹與來祝賀的親戚客人之間你來我往,或祝賀,或教導,或感恩的主賓客所唱的歌。在嫁女歌中,“離娘歌”是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闡述新娘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謝及不舍,歌曲速度緩慢,旋律優美,催人淚下。
其一從旋律方面分析,因為嫁女歌的基調為新娘離家出嫁,對離別的悲傷與對父母的感激相交融的情感,所以旋律多婉轉抒情,旋律速度較慢,以烘托傷感的氛圍與嚴肅的情緒,在嫁女歌的曲牌中多使用“do re mi sol la”這五個音,多為五聲羽調式。其二從歌詞方面分析,嫁女歌大多用苗族方言演唱,歌詞一般以規整的七言四句為主,也有五言四句或七言兩句的,多加“嘛”“呃”“吔”“哩啦哩”(如譜例1)等襯詞,以使歌曲充滿生活氣息與韻味,每句的句末加上“哩啦哩”的襯詞,一方面以承接下一句的開始,另一方面“哩啦哩”猶如模仿人的哭聲,烘托悲傷肅穆的情緒氛圍,這也凸顯了苗族歌曲的特點。由于“哩啦哩”襯詞使用較多,嫁女歌又名為“哩啦哩”。其三從節奏方面分析,嫁女歌的節奏多以二拍子或自由拍為主,節奏復雜多變,較多使用倚音。其四從演唱形式分析,嫁女歌主要由新娘獨唱或母女對唱為主,還有姑嫂哭唱、姐妹哭唱、鄰里哭唱、媒人哭唱等合唱或者輪唱的歌唱形式,這些都是為了表達對他們的感謝之情。嫁女歌一般以平腔演唱,因在室內演唱,所以大多以真聲為主,喉部平放,咬字稍靠前,力度較為平緩,音調柔緩且具有感染力,以歌唱新娘對長輩的感激或長輩對新娘的祝福或教育。
譜例1
二、南山鎮蕨支坪的哭嫁歌
據城步縣的湖南省著名苗學專家尹建德先生考證,在湖南南山蕨支坪,每當有姑娘出嫁,當晚女方家必起歌堂,大家齊聚演唱哭嫁歌,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用苗語領唱,哭嫁歌的歌詞共有46句;其曲調基本上是上下兩個樂句旋律的多次反復,屬于典型的同曲異詞的曲體結構,其音調低沉凄婉,感人肺腑,引人靜聽深思。演唱時整個歌堂一片靜穆,鴉雀無聲。歌詞分為前后兩部分,充滿濃濃的親情,表達著待嫁女兒和其父母及親人間的依依不舍。首先,由德高望重的寨老慢速且低沉地詠唱歌頭(如譜例2):
三十姊妹,四十齊到,糠篩篩攏,粉篩團圓。上河姑娘,書信你不來;下河姊妹,馬請你不到。上河姑娘,紅漆扁擔,擔得兩頭翹。下河姊妹,黑漆扁擔,擔得兩頭塌。細針花鞋,腳腳踩到水里頭;緞子衣袖,梢了金邊;裙子結邊,掃了地。擔為我姑娘養我女,大家眾客開眼一夜。上水鯉魚齊開口,下水黃龍齊轉來。坐在兩邊要接聲,坐在兩頭要接(煞)尾。
苗族長者唱完歌頭后陪嫁的在場親人和賓朋想到即將與新娘分別,又想到人生所遭遇的苦楚,在引起大家情感共鳴后,不禁嚎啕大哭,一齊宣泄,哭聲驚天動地,感人肺腑。哄堂的哭聲經久不息,一直要哭到半夜過后,才慢慢停止。哭嫁完畢,再由眾人陪唱歌尾:屋里燒起熊熊火,堂屋里姊妹我問你;沒有一行,唐僧西天去取經。摘得三顆細茶籽,西眉山上種一顆,水浸三年也不生;東京城內種一顆,天旱三年也不生;后花園里種一顆,雨水調勻齊報芽。唐僧養個聰明女,手指尖尖摘細茶。摘得茶葉無罐煨,十字街前買茶罐。買得茶罐無茶杯,十字街前買茶杯。買得茶杯無茶盤,十字街前買茶盤。買了茶盤篩茶來,大家眾客來吃茶。
唱歌至后半夜后,哭嫁歌唱畢休息片刻,主家此時會安排身著苗家服飾且年輕漂亮的苗族姑娘端著紅漆茶盤為大家端來香噴噴的苗家油茶,彬彬有禮地逐個給在場的人員遞上半夜茶。按照習俗,每人要連喝四杯,最后還要喝杯清茶漱口,表示領情致謝。喝油茶時演唱的民歌內容豐富,只要與婚嫁主題相同即可,可以唱古人歌、苦情歌、排歌、盤歌、四句歌、花歌,還可以根據陪嫁的情景和個人的身份,采用即興創編的形式演唱一些具有德育價值的民歌,表達對新人的諄諄教誨。總之,“唱歌不把歌聲斷”,大家一直要唱到翌日天亮新娘出門為止。
從調式調性方面來分析,湖南城步苗族的哭嫁歌多由“do、re、sol、la”即宮、商、徵、羽這四個音組成的徵調式,旋律較固定,多由高音往低音走,像歌者的情緒一樣表達對新娘嫁出去的不舍,“三十姊妹,四十齊到。糠篩篩攏,粉篩團圓”(見譜例2)這四句每到句末“妹、到、攏、圓”都需要哼很長的音,都以“徵”調式的長音結束模擬哭聲效果,恰到好處地渲染了悲傷的效果。此外,從哭嫁歌的節奏節拍來分析,哭嫁歌音區起伏較小,演唱難度小,節奏形式簡單,以四拍子為主,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使用較多,節奏簡單,重點在于表達情緒。從哭嫁歌的歌詞分析,哭嫁歌的歌詞與嫁女歌和賀郎歌不同之處在于哭嫁歌的歌詞無論多少句,均系一句旋律反復,僅某些句子根據字音和詞組的不同稍加變化,旋律優美婉轉動聽,再加上富有特色的襯詞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從哭嫁歌的演唱形式進行分析,哭嫁歌主要由獨唱、一領眾和以及齊唱為主,主要環節由德高望重的苗寨長者來把控與帶領,烘托悲傷的氣氛。
三、賀郎歌
賀郎歌是新郎把新娘接過來以后,親朋好友圍著新郎門口所唱的祝福歌。賀郎歌是城步苗族小伙在進行迎娶新娘時眾鄉親或親朋好友對新人夫妻表達祝福時所唱的歌曲,一般在新婚當晚鬧洞房時演唱,賀郎歌的演唱適用人群較廣,易于傳唱。從古至今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中一直認為是女方嫁入男方家,男方多了一個媳婦是一件喜慶的事,因此在賀郎歌的演唱中節奏歡快、明亮,唱腔高昂,旋律抒情纏綿。
賀郎歌一般有固定的曲牌,演唱的人可根據現場氣氛與心情即興填詞,可表達祝福之情,也可表達人生哲理,或表達個人心情,演唱者可以填入風趣幽默的歌詞使現場更熱鬧、歡快。演唱形式自由即興,邊跳邊唱、邊笑邊唱、或邊說邊唱、邊表演邊唱,除了獨唱的基本形式外還有合唱、齊唱、領唱加合唱或領唱加齊唱的形式,形式種種,花樣繁多。賀郎歌的曲牌主要根據婚禮程序而來,分別為開堂、請新人、敬酒、賀郎、送合這五個部分。
歌郎們每唱完首敬酒歌就敬一杯酒,新郎、新娘每喝了杯酒后,另一歌郎又接唱下去,如此循環往復,一連至少要唱十首歌,喝十杯酒。如果新郎、新娘喝酒有海量,歌郎們還要依次演唱兩、三轉,敬酒兩、三遍。因此,在苗寨的新婚之夜,鬧房的人們往往要使新郎和新娘喝得酩酊大醉,方肯罷體。參加鬧洞房的人們(包括看熱鬧的)若是興致盎然,意猶末盡還可隨意即興演唱一些祝賀歌,但須圍繞著恭賀、祝賀新婚夫婦的主題,編唱些吉樣如意的歌詞,可多可少,可長可短。舉例如下:
飛來鳳凰結成雙,首詠詩經第一章;今夜洞房花獨夜,明年定得好兒郎。黃鶯成對鵲成雙,喜得鸞鳳配鴛鴦;彩蝶雙舞成配偶,春滿南國十里香。郎才女貌兩相宜,洞房花燭影相依;共結絲羅山海緣,永調琴瑟壽眉齊。百年夫妻始此宵,賓朋何必苦相熬;莫教織女銀河等,快放牛郎過鵲橋。
時過半夜,鬧房的人們狂歡過后,便放起炮竹,吹起嗩吶,大家歡歡喜喜、熱熱鬧鬧地唱起送合歌,送新郎、新娘入洞房就寢。
嗩吶炮竹鬧洋洋,快送新郎進洞房;免得仙女床頭等,大家吵夠該收場。炮竹一聲鬧洋洋,眾位親友送新郎;床頭坐著仙女等,久盼新郎入洞房。一行二步進洞房,一對鴛鴦坐龍床;右邊坐的孟光女,左邊坐的梁鴻郎。二行四步進洞房,一對鴛鴦配成雙;夫婦雙雙龍床坐,好比織女配牛郎。三行六步進洞房,一對鴛鴦配成雙;夫妻好合同偕老,如鼓琴瑟百年長。四行八步進洞房,雙手把門上好閂;左右兩手把門關,早生貴子狀元郎。
賀郎歌主要是親朋對新人的祝福所唱的歌,所以旋律大多比較歡快熱情,易于傳唱。其一,從賀郎歌的調式方面分析,賀郎歌的曲牌大多數為加變宮的羽調式,也有少部分是加清角的商調式曲牌,凸顯出濃厚的苗族民族風味。旋律自由隨心,以級進為主,常保持在高音區域,并加入大量的裝飾音與倚音,從而表達新婚的喜慶氣氛。音調高亢昂揚,情緒歡快熱烈,音域寬廣,旋律起伏大,演唱的難度較大。其二,從賀郎歌的節奏節拍方面分析,賀郎歌節奏自由,常出現復雜節奏型,連音型節奏出現較多,節拍自由多變常四拍子、五拍子、三拍子交替出現,與西方傳統樂理不同的是,苗族賀郎歌不受小節重音的限制,散板的歌曲旋律強弱全憑歌師父所要表達的內容而定,毫無拘束。其三,從賀郎歌的歌詞方面分析,賀郎歌的歌詞大部分都是由歌師父隨心而唱,有的唱對新人的祝福;有的表現新婚的現場氣氛;或通過歌詞對新人起教育作用。歌詞簡單易懂,講究押韻,一般由四句組成,也有出現六句或八句的,每言七字,通常以苗語演唱,加入大量襯詞,襯詞的加入由歌師父喜好決定,方便歌詞之間的銜接與風格演繹。在賀郎歌最后一般會加入一句銜接句“今夜賀郎來賀你,賀郎落音另起聲”(如譜例3),為自己的演唱做個結束,也為下一個人的演唱作鋪墊。其四,從賀郎歌的演唱形式分析,賀郎歌的演唱形式有獨唱,也有齊唱或一領眾和的方式,如一人領唱到最后一句,其他人重復齊唱最后一句。在演唱過程中往往還會加入一定的肢體動作,呈現出獨具苗族特色的節奏與歌唱體系。
嫁女歌和賀郎歌作為湖南城步苗族同胞婚嫁儀式的重要呈現方式與載體,它蘊含著歷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苗族傳統文化精髓,體現了苗族同胞血濃于水的濃濃親情,也承載著尊老愛幼、敦睦親和、質樸向善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去粗取精、辯證取舍,與時俱進,積極挖掘其深刻的道德內涵,必將有利于社會風氣的匡正與個人道德修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易秀華.湘西城步苗族自治縣婚嫁歌曲調查研究[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4(02).
[2]張馳.湖南城步苗族“風俗歌”探析[J].藝術評鑒,2016(07).
[3]尹建德.城步傳統民族文化精粹[M].城步苗族自治縣檔案局,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