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鵬飛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推進背景下,音樂藝術教育重新界定了教育理念,更注重對學生音樂素養及審美能力的培養,教育過程中通過借助多媒體技術使學生獲取真實的音樂情感體驗,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樂理知識及規律,也能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實踐能力,有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養成,發揮著極為重要的積極作用。本文闡述了音樂藝術素養自我養成的重要意義及積極作用,并結合音樂學習實踐,分析了音樂藝術素養自我養成過程中存在的誤區,探討了具體的養成路徑。
關鍵詞:音樂藝術素養 ?自我養成 ?具體路徑
中圖分類號:J0-05
在社會發展新形勢下,科學技術與經濟水平取得了較大進步,各行業隨之快速發展,對人才素養要求明顯提高。音樂藝術是將聲音作為關鍵的表現形式,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將自身的聽覺感受及思想情感充分調動起來,豐富自身的音樂體驗,從而實現自身音樂藝術素養的不斷提升。但在具體的音樂學習中,多數學生過分重視演奏技能培訓,通常采用重復記憶訓練的方式學習音樂知識,缺乏創新思維的應用,不能真切感受到音樂藝術的美,嚴重制約了自身音樂藝術素養的提升。
一、音樂藝術素養自我養成的重要意義
(一)音樂藝術素養的概述
人的基本素養是動態化綜合系統,涉及到多方面內容,具體構成層面的因素有文化素質、生理與心理素質、技術與稟賦素質等。人的音樂藝術素養則是文化素質層面,在音樂藝術學習過程中,會對人的生理素質及心理素質造成較大影響。人們在音樂藝術學習及創作中會因經歷及思考的不同表現出各自的音樂思想,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情感體驗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同時又會體現在具體的音樂藝術作品中。在音樂藝術的熏陶下,人們的音樂審美能力明顯提升,并且音樂藝術修養也在不斷提高,這使得人們的音樂知識儲備擴大,同時會鍛煉人們音樂情感體驗,可升華人們的音樂思想。人們的音樂藝術素養是其音樂文化修養的綜合體現,若未采取有效方式進行音樂學習,會對其音樂藝術素養的養成造成較大制約,會阻礙其深入認知社會及事物。
(二)養成音樂藝術素養的重要意義
音樂藝術素養的養成要求個體必須經歷音樂情感體驗,可反映出個體的音樂感知。在音樂藝術學習過程中,個體間情感交流不斷深化,有助于探知更深層次內容,可使人們之間的溝通更為和諧高效,對促進社會和諧發揮積極作用。學生音樂藝術素養的養成可有效健全其人格思想,可提升學生的音樂氣質,陶冶其音樂情操,可促進學生提升發展自我。特別是當前社會對人才要求明顯提升,學生音樂藝術素養的養成可促使其形成創新性思維及良好性格,可實現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對步入社會提供高質量的工作服務起到關鍵性作用。此外,在自我養成音樂藝術素養過程中,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及價值觀念,并使學生有較好的情感意識,同時還可使學生對新知識保持強烈的求知欲與自覺性。
二、音樂藝術素養自我養成的各方面要求
(一)音樂理想思維培養方面
在音樂藝術學習中,人們首先必須具備較好的科學素養,對自然科學有較強的認知能力及理解能力,滿足時代快速發展對高素質人才必備素養的要求。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則要求有嚴密的理性思維,能綜合考慮多種影響因素,站在多個角度對事物進行判斷分析。在新發展形勢下,社會各行業對學生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在音樂藝術學習中應鍛煉自身的判斷分析能力及創新性思維,從而更好地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在養成科學素養中,理性思維是重要內容,可體現出分析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就音樂藝術角度而言,音樂藝術可充分體現出作者情感,是社會理性事物的表現。學生通過學習和演唱音樂藝術作品能切實感受音樂情感,并且對其中的精神世界有深入感知,有助于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養成。
(二)提高音樂感性認知方面
人的感性認知具體是指對事物或現象的初級認知,是淺層次的了解與掌握。在音樂藝術學習過程中,學生應了解掌握音樂作品的旋律及節奏等,深入分析其中的樂理知識,并通過實踐訓練不斷提升對音樂藝術的認知。音樂藝術組成要素有很多種,是完美融合音樂旋律、節奏以及和聲、曲式的具體表現,涉及較多音樂內容。在音樂藝術素養自我養成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音樂知識,鍛煉音樂演奏技能等,對音樂旋律等組成部分的魅力有切實感受,在享受音樂中獲得較好的音樂情感體驗。學生具備感性認知能力后,能對日常生活及學習中的事物有深入的感性認識,可對音樂價值有真正的體驗。
(三)提高音樂情感體驗方面
人們在交往過程中會形成自身內心感受,獲取相應的情感體驗,并且因面對不同的事物與環境,情感體驗也有一定的差異。在音樂藝術學習中,人們的情感體驗主要是指在欣賞藝術作品過程中內心產生的相應情感,建立在感受分析基礎上。音樂藝術是在人們透徹了解與感悟社會方面、自然方面等各方面事物后,將情感體驗賦予到作品中。音樂藝術是以聲樂為基礎的表現形式,可使人們在聆聽或演奏時獲得強烈的情感體驗。在聆聽與演奏音樂作品過程中,人們對音樂創作者的內容情感有更為深刻地感受,學生音樂藝術素養的自我養成能大幅提高其情感體驗,提升其情感認知能力。
(四)形成審美能力方面
音樂藝術學科具有較強的創造性,有助于人們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可促進人們發展判斷分析能力等。在音樂藝術學習中,學生可通過欣賞和演唱音樂作品發展自身想象能力,并根據欣賞體驗開展繪畫,實現創造美的學習消費。在音樂藝術素養自我形成過程中,學生可培養自身高雅的審美情趣,不斷提高審美水平,強化自身的審美能力及感知能力。這能強化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學生對高雅音樂美有正確地認識,擺脫低俗趣味的消極影響,在學習生活中領悟更深層次的內容。因此,學生在音樂藝術素養的自我養成的同時,可促進學生審美水平及創造能力的提升,也可以使學生保持強烈的創造熱情。
三、音樂藝術素養自我養成過程中存在的誤區
(一)音樂表演過程中缺少情感投入
在音樂藝術學習中,部分學生會受到自身認知水平及文化知識儲備的制約,不能深入理解音樂美。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多數學生通常是被動學習音樂知識,缺乏學習熱情,在音樂藝術方面僅投入較少經歷,導致整體音樂藝術素養較低,尤其是在音樂演奏方面有更為明顯的體現。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常是接受音樂填鴨式教育,缺少具體的實踐探索。部分音樂教師為盡快完成音樂教學任務,壓縮音樂演奏實踐部分的時間,僅依靠指導學生進行音樂學習,并未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過分干涉學生的音樂創作編曲。這使得學生無法結合音樂學習開展音樂即興創作表演,并未深入感知音樂深層次內容。學生過度依賴教師指導,在音樂表演過程中缺乏創新意識,未融入到音樂藝術感知中,無法做到真正的情感投入,對音樂藝術素養的自我養成造成消極影響。
(二)過分重視音樂二度創作的結果
多數學生在音樂藝術學習中,會結合所學音樂知識進行表演等音樂二度創作,通常存在過分注重音樂創作結果的問題,對音樂創作過程不夠重視。音樂二度創作可在音樂表演中表現出來,作曲作詞是音樂藝術創造的首要內容。在音樂表演二度創作過程中,音樂表演者需要分析音樂作品的具體特點,深入了解音樂作品,在準確解讀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從而在音樂表演中更好地再現自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但教師過分要求音樂二次創作的結果,學生在進行音樂二度創作過程中受到較大限制,致使學生缺少創新,音樂創編能力降低,甚至部分學生并未深入理解音樂作品,音樂二度創作效果不佳。
四、分析音樂藝術素養自我養成的具體路徑
(一)認真學習與掌握樂理知識
在音樂藝術學習中,學生應清楚認識到樂理知識的重要性,注重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結合學習資料,深入分析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及情感等內容,掌握音樂作品的曲式及旋律等。這可以幫助學生透過表象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特點,可實現對事物的深度掌握。就音樂學習角度而言,學生熟練掌握樂理知識可提高音樂課程的學習質量,促進音樂藝術素養的提升。多數學生在音樂藝術學習中忽視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對音樂藝術的了解較為模糊,直接影響到音樂藝術學習效果。因此,學生應通過結合創造背景及作者介紹,深入掌握曲式及旋律等,深化對音樂理論知識的了解,更好地感知音樂藝術的美好,為音樂創作打下良好基礎。
(二)借助多媒體技術深入體驗音樂藝術情感
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應加強與教師、同學的互動交流,圍繞音樂基礎知識及演奏技巧等進行探討分析,分享音樂創作及表演經驗,切實提升音樂學習效果。學生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反復聆聽音樂作品,深入了解作品表達的情感,加強鍛煉自身的音樂創新思維,在音樂聆聽及演奏中獲取較好的情感體驗,加強音樂藝術實踐創新,實現音樂藝術素養的自我養成。在具體的音樂學習中,學生應高度重視音樂創作實踐,合理利用校園音樂信息化交流平臺,通過學習音樂微課掌握重點內容,并借助多媒體技術及互聯網技術豐富音樂學習內容,鞏固所掌握的音樂知識,強化自身的音樂創新思維,積極創作音樂作品,將自身情感帶入到音樂創作中,促進音樂藝術素養的提升。
(三)加強生活中音樂元素的學習
音樂存在于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文學及舞蹈等都蘊藏著音樂藝術內容。學生在音樂藝術學習中應注重融合其他門類的知識,留心聆聽生活中的音樂,將其與音樂藝術相整合,深入生活音樂元素的情感表現,豐富音樂創作內容,從而創作出更出彩的音樂作品。學生應多聆聽優秀的音樂藝術作品,學習其中的旋律、節奏等,運用在音樂創作過程中,促進自身音樂修養的提升。學生還要重視記錄音樂靈感,從日常生活環境中感受音樂美,在音樂創作過程中創新運用音樂元素,合理融入新意,將情感在作品中體現。學生還應時刻保持強烈的音樂創作熱情,加強實踐鍛煉,重視音樂創作過程,不斷改進音樂創作,促進自身音樂藝術素養的提升。
(四)不斷強化自身音樂創造思維能力
在音樂課學習過程中,學生既要掌握演唱技巧,還應通過仔細觀察、認真聆聽以及實際動手操作加強對音樂知識及文化等內容的掌握。學生應認真感受音樂,結合所學的樂理知識鑒賞分析音樂的曲式等,再借助樂器更好地展現音樂,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音樂審美及音樂思維能力,創造出新音樂。學生應敢于參與,打破以往對學習音樂難度大的偏見,可聆聽熟悉的音樂作品,感受音樂的親切,并通過多聆聽與演唱音樂,創新改動音樂曲調等,實現新音樂作品的創作。學生應不斷提升自身音樂審美能力,在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中增強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將音樂基礎樂理知識及演奏技能等有效滲透到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中,有機聯系音樂相關文化,結合歌曲、舞蹈以及戲曲等多種表現形式,加深對音樂的理解,提升自身音樂創造思維能力。
(五)加強學習器樂演奏技能,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在課堂音樂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加強對器樂的學習,了解更豐富的音樂內容,拓寬自身的音樂實驗,集中注意力進行實際動手演奏。學生需付出多次重復聆聽與練習等方面勞動,才能獲取某種器樂的演奏技能,但長時間重復訓練會消磨學生的學習熱情,會使學生對器樂技能學習感到枯燥。對此,學生可求助教師更好地克服器樂演奏訓練中的困難,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困難,時刻保持堅定的戰勝困難的決心,加強自我約束,分析樂器演奏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有效改進。學生在訓練演奏技能的過程中,應養成自覺學習和總結分析的良好習慣,鍛煉自身意志力,可和同學進行演奏比賽,激發自身的好勝心,相互學習,增強器樂技能學習的趣味性。此外,學生還可通過觀察優秀的器樂演奏視頻,學習演奏技巧,不斷提升自身的器樂演奏能力,增強自身樂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五、結語
綜上,在音樂藝術學習中,學生應認真學習與掌握樂理知識,加強學習音樂作品中的曲式及旋律等基礎性內容,借助多媒體技術深入體驗音樂藝術情感,鍛煉自身創造性思維及理性思維,提高自身音樂審美能力,強化對音樂藝術的感性認識及情感體驗,促進自身音樂藝術素養的高效養成。
參考文獻:
[1]沈森.音樂藝術素養的自我養成策略分析[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1(02):60-61.
[2]趙玉萍.強化高職教育類學生音樂藝術素養教育的形成探究[J].黃河之聲,2019(17):63.
[3]張大明.試論如何提升高校學生音樂藝術素養[J].北方音樂,2019(04):128-129.
[4]任緯緯.提升音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路徑研究[J].時代教育,2018(10):45.
[5]秦宇.高校音樂藝術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分析[J].北方音樂,2018(06):176.
[6]蔣長清.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音樂素養的養成路徑研究[J].北方音樂,2017(0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