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國有企業已經初步完成市場經濟轉變,獲得良好的市場優勢,但實際中部分企業依然沿用傳統工商管理理念,直接制約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文中分析國有企業改制特點,探討工商管理理念發展及具體應用,為類似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國企改制;工商管理;創新措施
一、國有企業改制特點及現狀分析
1.改制特點
混合所有制經濟,即企業股權由不同所有制資本構成,為公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只有準確理解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內涵,才能高速推進改革,特別重視通過“混合”促進“改革”,重視混改的效果,徹底發揮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優勢。
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時,需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規定,提高國有經濟的創新力與競爭力,也有助于增加國有經濟的創新力。通過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讓各類資本參與到經濟發展中,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并擴大國有資本影響力,提高市場競爭打破現有的行業壟斷問題。同時,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關鍵在于提高國有資本運行效率,促進國有經濟綜合實力提升,達成各類所有制資本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目的,有效發揮國企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2.發展現狀
首先,市場競爭力有限。國企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地域性特征,產品及服務往往局限在很多企業的經營目標就是保持本地市場,不愿意走出去。同時,產品與服務缺少競爭力,盈利過度依賴本級政策財政支持,真正可以走出去的國企少之又少。
其次,治理機制不完善。當前超過90%的國企成立了董事會,但各董事會作用發揮的效果參差不齊。存在董事會和經營班子重疊的問題,直接限制國企董事會作用發揮。此外,職業經理人推進速度過慢,實踐中普遍存在薪酬與體系不兼容的情況。
再次,監管及授權的差異。各級政府國資監管部門或政府其他職能部門作為國企的出資人,股權結構混亂,缺少統一的監管內容,實際中普遍存在監管越位現象。本身很多可以由董事會決定的事務必須經過國資監管部門或政府部門。市場經濟環境下產業過度分散無法形成規模經濟,想要通過改善經營管理獲得競爭優勢難度較大。地方國企出資人分散,造成產業存在明顯分散情況,而且還面臨著同質化特征,廣泛存在行業競爭。
最后,布局較為分散。國企存在主業競爭力不足、輔業過度拓展的情況,普遍存在經營效率低下的問題。很多國企承擔著區域經濟建設與發展的使命,經營發展時存在指令性,對經濟效益重視度不足。
二、國有企業改制后工商管理觀念的創新分析
1.樹立現代化工商管理觀念
在國有企業工商管理過程中,推行創新發展觀對于國有企業發展而言是基礎更是發展的動力源泉。很多改制成功的國有企業,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都會推行創新理念,并將新型工商管理理念作為自身發展的理念依托和源動力。比如海爾,為了將企業做大,提升自身市場占有率,主張提出“只有淡季思想,沒有淡季市場”的發展理念,這對于轉變工商管理理念以及企業發展思路提出重要指導思想,同時也為海爾企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和市場。正是這一理念的支持,海爾在經歷幾年的市場發展后,依然堅挺在行業頂峰。
所以,在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無論是管理者還是企業員工,一定要樹立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思想,對國有企業發展實行全方位管控。另外,為激發企業員工工作熱情,確保各項管理工作的穩定開展和有序運行,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員工激勵機制,改善員工“鐵飯碗”思想和“不作為”局面,鼓勵員工化被動為主動,化壓力為動力,主動去開拓市場,尋找商機。作為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加強自身管理,還要樹立同行競爭意識,在當今這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激烈競爭中,很多企業為謀求發展不擇手段。但是作為國有企業,在基于現代企業發展觀的基礎上,在與同行競爭時,一定要保證科學、公平、良性競爭原則,遵循科學發展觀,促進自身全面發展,為國有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奠定穩定根基。
在當前互聯網經濟時代下,傳統工商管理模式已經跟不上網絡經濟的發展需求,而且傳統工商管理模式缺乏科學性和完善性,造成獲得的有效信息數量有限且速度滯后。但當前時代下,工商管理模式需要快速的發展和創新,包括其理念的發展,否則將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以及經濟建設的腳步。企業工商管理模式發展,直接受到網絡經濟發展速度的制約。通過推進實體經濟與網絡經濟的融合,打破兩者之間存在的壁壘,選擇合適的切入點推進工商管理模式發展。權責制度的不完善會產生很多工作上的漏洞,一些工作懶怠的員工會根據這些漏洞逃避工作上的責任,發生問題時相互推諉,不愿承擔自身過失導致的責任。這對企業的工作效率和資源的有效利用有著極其嚴重的影響。所以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就要完善好企業內部制度,把權力和責任明確地劃分到個人,并且結合相應的獎懲制度,激勵員工能夠更加積極地完成工作。
2.形成以創新為內核的工商管理觀念
國有企業在工商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核心理念的創新,這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同時有助于管理者能力的提升、思想的發展以及視野的拓展。雖然現階段我國國有企業已經實現了制度上的改革,但很多領導者仍然思想守舊,在工作中重視員工工作績效的提升,但是對于日常管理卻是一塌糊涂,對于各員工、同事乃至上級的意見置若罔聞,全憑個人主觀意識開展工作、制定決策,導致企業日常管理松散,員工積極性不高,甚至對國有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產生嚴重阻礙。因此,作為國有企業管理者,應該在日常工作管理中不斷創新工商管理理念,并將其作為自己管理工作開展的著力點,以現代化工商管理理念為開路先鋒,提升國有企業對于市場經濟發展的適應性。而且作為國有企業管理者,一定要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在追名逐利的市場競爭中,沿用科學發展觀,加強對優秀人才的挖掘、引進和培養,利用人才優勢推動企業前行。在日常工作開展中遵循唯才是用的原則,在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同時,也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多機遇和可能。而且人才的發展有利于企業開拓市場,準確把握時代發展,尋找機遇,迎接挑戰,最終將國有企業發展做強做大,在走向國際、面向全世界的基礎上,從整體上提升自身綜合實力。另外,隨著管理者工商管理理念的創新,作為國有企業員工,也要不斷進行自我提升,創新工作思想和理念,摒棄傳統“鐵飯碗”觀念和“不作為”思想,樹立崗位競爭意識,根據企業發展以及自身實際需求,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樹立終生職業思想,向著目標不斷努力前進,從而為企業發展提供助力。
在當前互聯網經濟時代下,傳統工商管理模式已經跟不上網絡經濟的發展需求。傳統工商管理模式缺乏科學性和完善性,不僅所能取得的有效信息數量有限,而且速度相對滯后。但當前時代下,工商管理模式需要快速的發展和創新,包括其理念的發展,這需要有足夠準確和快速的信息量,否則將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以及經濟建設的腳步。而工商管理模式的發展不僅受限于當前網絡經濟的發展速度,同時需要加快實體經濟和網絡經濟間的結合,打破兩者間的空間壁壘,選擇一種合適方式將兩者加以結合,形成一個集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為一體的規范化的網絡經濟體系。另外,為了響應國家創新理念,如此才能根據經濟發展需求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而采用新的管理方法有助于降低經濟管理的成本,幫助從業人員提升自身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進行促進企業發展,實現經濟穩定增長。通過對傳統工商管理模式的轉變,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為網絡經濟的發展提供空間,通過該網絡經濟推動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的快速提升。
3.重視風險管理,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在新時代背景下,工商企業也面臨較多發展挑戰,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較多風險問題,為了全面處理好該類問題,必須強化領導人員的風險意識。就當前的企業發展形勢來看,市場日漸完善,企業逐步邁入穩定運營的狀態,在經濟業務增長的基礎上,所進行的企業內部工商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與風險管理的控制都必須實現。
首先企業需要提高重視程度,其次需要做好風險的正確評估工作,最后還需要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做好預警工作,不斷健全預警體系。通過將風險預警與風險評估相結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風險進行判斷,在投資方面、債務償還方面以及資金流動的管理方面進行預警。做好預警工作的前提是對相關部門的信息進行有效的采集,及時發出生產經營的風險信號,并做好及時有效的處理,降低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損失。
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發展,因此需要保證監督工作的落實。一方面,企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明確監督對象,并逐漸完善內部的規章制度,明確監督人員和考核人員的責任,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效控制風險。另一方面,企業需要接受外部的監督,接受相關的職能部門和國家的監管,及時聽取有關意見,積極改進,提升抗風險能力。
4.重視人才培訓,提高工商管理質量
企業管理層提高對人才培訓工作的重視度,主動學習先進工商管理管理模式,肯定工商管理培訓工作的價值,摒棄傳統認知理念。增加培訓工作的資金支持,給職工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塑造職工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考慮企業的發展規劃,結合單位發展戰略設計培訓目標與內容,兼顧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培訓規劃要符合單位戰略,實現事半功倍的目的;改革企業現有工商管理培訓與開發工作,革新現有培訓方式與內容,豐富培訓方式,培訓內容結合崗位內容,推動培訓管理工作科學化發展,實現企業長遠發展。
工商管理培訓是一項系統化工作,需要制定合適的培訓計劃,結合現代工商管理培訓理念開展培訓工作。一套科學、合理的工商管理培訓工作制度,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挽留人才,科學發展,同時能提高工商管理培訓工作的可操作性,使企業管理更加規范、合理,從而在市場發展中獲取更多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所以,企業一定要從思想上提高對工商管理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要提高認識,掌握中心思想,提高管理目標,升級戰略宗旨,對相關管理人員安排培訓和進修,切實做好企業人力績效資源管理,將其與每位員工的切身利益相關聯。首先,對培訓需求進行綜合分析。培訓管理的基礎就是培訓需求分析,直接決定培訓是否合理,影響到組織績效實現;其次,制定合適的培訓方案。根據培訓需求制定合適的培訓目標,保證培訓工作順利進行。針對不同部門制定不同的方案,合理配置培訓資源,避免資源浪費;最后,豐富培訓方式,實現雙向互動,激發員工參與培訓的主動性,提高工商管理培訓質量。
對于人才的引進應該充分依靠社會力量和高校,及時通過招聘的方式,補充人力資源。對此,國有企業應該成立自身的人才招聘機構,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情況應該做到明確具體,從而在招聘過程中更好地對相關人員進行篩選。除了關注人才的專業水平之外,還應該注重人才的核心素養與發展潛力,有效的人才補充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方式。在企業的日常管理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好人才的培養工作。通過明確制度的方式,對標工作標準,對員工的工作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并借助相應的激勵政策,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還應該重視員工的培訓,在技術和設備不斷發展的今天,企業應該為員工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平臺,通過講座培訓以及外出學習等方式,擴充員工的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最后,企業還應該借助企業文化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增強歸屬感,充分激發員工的潛能,為員工的個人發展提供良好的空間。
5.完善員工激勵制度
在國有企業開展經營管理活動時,激勵員工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精神激勵、物質激勵、榮譽激勵等等,都能幫助員工提升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但要注意,國有企業在制定員工激勵政策時,必須提前對國有企業員工各項特征進行全面探究,了解其最大需求,從而制定出最符合員工期望的激勵制度。
比如,提前對員工當前工作狀態進行調查,了解其目前經濟狀態、生活現狀、未來職業規劃等,進而對員工類型進行分類,如經濟型員工和自我實現型員工。針對經濟型員工,該類人員對于工作的熱情有限,所以最好的激勵方式就是物質獎勵,可以通過增加報酬或者增發獎金的形式來刺激其提升工作熱情;而對于自我實現型員工,其更加在意同事的關注和領導的肯定,因此可以適當擴展該類員工的工作范圍,通過目標激勵和榮譽激勵的方式,肯定其在工作中的付出和努力,使其感受到自身對于國有企業的價值,從而對其自身潛力進行進一步挖掘,使其自愿自發地投入更多精力到日常工作中。
6.完善企業薪酬激勵制度
首先,適當利用全面薪酬理念。國有企業需要在傳統經濟報酬基礎,建立與完善各種非經濟性報酬機制,側重鼓勵員工提升技能、提升專業技術等,幫助員工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在薪酬設計方面引入全面薪酬的理念,增加談判工資制、項目獎勵、彈性福利制度等新的激勵方式,實現對員工個體與職業生涯的激勵,為企業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后備人才。
其次,做好崗位評估,實現薪酬對內公平。國有企業要想實現薪酬的對內公平,需要做到兩點:堅持同工同酬與按勞取酬。要想實現這兩點,需要企業提高對崗位評估的相對價值的重視度。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關鍵崗位的準確定價,制定具有競爭力的崗位報酬,提高人才吸引力與員工流失率。
最后,搭建績效溝通機制。既能提高績效考核的效果,又能增強企業內部的競爭氛圍,徹底打破平均主義。考核結束后,人力資源部必須馬上反饋考評結果,而不是一味掩飾人員的得分,使人們意識到績效考核的效果,正視自己的成就和不足。此外,也必須讓員工有暢通的申訴通道,給予修正不合理的考核結果。
三、結語
總之,國有企業通過工商管理推動自身穩步發展,展開內部管理時要遵循市場發展規律,采取各種措施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實際管理時要尊重員工主體性,加大培訓力度,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希望通過文中論述,為提高企業工商管理實效性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劉娟.國有企業改制后工商管理觀念的發展以及創新[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33):54-55.
[2]郜夏泉.新時代國有企業工商管理職能的創新思路[J].河北企業,2020(08):11-12.
[3]李曉娜.如何運用工商管理職能優勢支持國有企業發展[J].財經界,2020(23):36-37.
[4]姚正梅.國有企業工商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商業,2020(13):115-116.
[5]孫陽,柳方堃.企業工商管理現狀與發展方案探索——以民營企業為例[J].現代商業,2020(02):124-126.
[6]徐偉.國有企業改制后工商管理觀念的發展和創新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9(06):38.
[7]林濤.國有企業改制后工商管理觀念的發展[J].民營科技,2011(03):204.
[8]董超.淺談國有企業改制后工商管理觀念的創新發展[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12):84.
作者簡介:李衍珂(1992.08- ),男,籍貫:河南省臺前縣,學歷:本科,職稱: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