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需要,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探析鄭州市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是加快鄭州市產業結構優化的迫切要求,是提升鄭州市國際競爭力的需要,是實現鄭州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是鄭州國家中心城市重大國家戰略的題中之義。文章旨在分析鄭州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集群建設的意義以及當前鄭州市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之間的關聯度,提出鄭州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集群建設模式選擇和路徑,以此來推動鄭州市產業全面、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制造業;服務業;產業集群建設
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集群發展在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區域協調發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國內學者對河南省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集群進行了諸多研究。在制造業集群或制造業某行業集群建設方面:孟守衛(2011)研究指出集群行業市場占有率的提高、市場的開拓、產品和區域品牌的創建是區域競爭力發展的積極因素,而集群整體市場占有率偏低、價值增值較低和創新投入強度低是制約區域競爭力發展的障礙;張沛(2016)認為河南裝備制造業應選擇錐形層級式的發展模式和園區式的集群發展模式來實現產業集聚和發展;常雨佳(2016)研究發現在汽車制造業方面企業效益的提升有助于集群的效益競爭力的提升。在服務業產業集群方面,姬國軍(2010)指出微觀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是建設金融服務業產業集群的突破口。在研究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集群關系方面,景魏娟(2019)研究指出制造業與服務產業絕對值高度相關,制造業與服務產業增速值相關度較低。
從當前省內研究現狀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對河南省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集群建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獨立地對制造業產業集群建設及某服務行業集群建設方面的研究,而對于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集中建設之間關系的探索相對較少。然而在當前鄭州市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城市高質量建設背景下,鄭州市經濟面臨著如何高質量發展的問題,深刻認識當前鄭州市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之間的關系,提出符合實際地推動鄭州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集群建設路徑,對于推動鄭州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鄭州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集群建設的意義
推進鄭州市制造業和服務業集群建設,加強制造業和服務業關聯度的區域之間的協同互補發展,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相關度較低區域之間的聯動,在相互帶動下共同實現高速發展,推進鄭州市區域產業集群發展,進而達到協同推進鄭州市經濟全面發展,助推鄭州市國家戰略城市發展。推進鄭州市制造業和服務業集群建設,有利于促進各區上下游資源的流通,生活性和生產性服務制造業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進而實現全鄭州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當前背景下,鄭州應當著力探索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集群建設的路徑,一方面有利于促進鄭州市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產業鏈協同發展,另一方面在理論上豐富了關于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關聯性的研究,從理論和模式上對鄭州市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集群建設進行補充。在經濟新常態時期,鄭州市經濟建設發展面臨一系列困難和挑戰,產業結構急需不斷調整優化。重視其發展中的問題并進行研究解決,有助于推進我市制造業和服務業全面發展,有利于促進鄭州市經濟健康長效發展,加快鄭州市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升鄭州市競爭力、吸引力。
二、鄭州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集群建設的現狀
產業集群實際為產業之間的關聯程度,是與產業發展相關的各種資源要素在區域范圍內不斷匯合集聚,并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群或帶,因此文章中在分析制造業與服務業產業集群建設時,采用關聯度指標來進行分析,并將制造業可以認定為第二產業,將服務業界定為第三產業。
1.制造業與服務產業發展狀況
(1)制造業與服務產業產值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隨著鄭州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的發展,鄭州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鄭州市制造業2005年-2019年來的規模狀況如下圖所示:
由上圖可以看出,2005年-2019年間鄭州制造業和服務業產值的長期趨勢均符合指數增長模式,且兩者產值規模均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2005年至2015年生產總值線差距由小逐漸變大,2012年之后差距逐漸變小,并且2005年-2015年這一時間段內制造業生產總值高于服務業生產總值。2016年服務業產值首次超越制造業,2016年-2019年服務業超越制造業的幅度越來越大。此外,整體來看,2005年-2012年間制造業和服務業增速均處于波動狀態。制造業波動式下降,且在2009年和2012年增速出現急劇下降,而服務業增速這一時間段內也呈波動式下降,且同樣在2009年和2012年增速下降幅度較大。可以看出在2005年-2012年間,制造業、服務業整體處于增長狀態,服務業增速的波動受制造業增速波動的同向影響。2012年-2019年間,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比第二產業增長速度快,且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第二產業。
(2)制造業和服務業相關度現狀
通過上述分析發現,2012年以后,鄭州服務業的增速顯著加快,并在2015年后,服務業的總產值開始高于制造業產值,并且差距逐漸拉大,因此這里我們分階段來考察鄭州市制造業與服務業的相關度。
分析表1可知,2005年-2019年鄭州市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生產總值絕對數呈高度相關性,相關度高達0.99以上。其中,2005年-2011年生產總值絕對值相關度是0.9938,產值增長速度相關度是0.4105,在此時間段內,制造業和服務業生產總值絕對值高度正相關,產值增速低度正相關;2012至2019年產值絕對值相關度0.9929,增速相關度是-0.3830,在此時間段內,制造業和服務業生產總值絕對值高度正相關,產值增速低度負相關。總的來說,可得出鄭州制造業與服務業絕對值呈現高度相關,產值增長速度呈現低度相關。
2.鄭州市各區制造業與服務業關聯度狀況
鄭州市各區域經濟發展狀況不盡相同,分析各區的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關聯度對指導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根據2019年鄭州市各區域經濟發展現狀,采用區域的相關數據分析鄭州2019年制造業與服務業的關聯度狀況如表2所示:
分析表2可知,從總量對比分析來看,2019年度管城區的第二產業即制造業的經濟總量達799.35億元,在鄭州市各區域第二產業排名中位居第一。從同比增速分析來看,金水區的同比增長最快,增長速度達104.97%,中原區和二七區增速緊隨其后。從第二產業產值即制造業的占比分析來看,航空港區第二產業占比最高,有10個地區比重超過平均水平。從總量對比分析來看,金水區的服務業總量在2019年度達到2255.91億元,位居全市第一。從同比增速相對角度分析發現,惠濟區第三產業同比增速達76.55%,在全市各區第三產業增速排名中處于第一。對比分析全市各區第三產業產值占比可以發現,金水區作為鄭州經濟最為發達的中心城區,第三產業產值所占比重高達86.10%,位居第一。其中,2019年度第二產業即制造業所占比重超過50%的區域有6個,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所占比重超過50%的區域同樣也有6個,其結果可以體現出目前鄭州各區域制造業與服務業均處于比較高的水平,但對比分析發現第二產業占比超過第三產業占比的區域有7個,總體來說服務業略遜于制造業。
三、推動鄭州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集群建設的路徑
鄭州市各區域制造業與服務業間的產業關聯情況不盡相同,因而應當從鄭州市各區域的現實狀況出發,采取符合區域特征的發展模式。
1.產業交融,加強鄭州市各區之間通力合作
新密、鞏義兩市在鄭州市各區域中可以認為是兩大產業融合發展的城市,其兩大產業的發展水平不相上下,因此這兩地制造業與服務業產業的集群建設應當著力發展中高端層次的制造業,并提升服務業整體質量,達到優質服務,實現兩者共同高速發展。具體來說,一是促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兩市應加快對制造業技術的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以制造業創新作為中心的發展布局,探尋地區可持續的發展新模式。二是促進服務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現代物流業、文體旅游業和健康養老業的同時,大力培育科技服務業和商貿服務業。
2.協同共建,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鄭州各區域中航空港區、中牟縣是協同共建模式的代表,兩個區域均體現出制造業高度發達,產業結構正逐步向以服務經濟為主的方向轉變。因此,對于這兩個區域,應把現代服務業作為發展重點,可以從優化生活服務產業和構建并完善社區養老等相關養老方面的社會服務體系方面著手,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農業方面注重現代種業、產品流通體系、生產資料配送網絡的建設;工業方面主抓財稅、金融服務、土地、價格和知識產權等政策改革,充分發揮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作為河南“三大國家戰略”的戰略優勢,拓展航空服務產業,加快構建包容、合作、高效的科技研發平臺,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3.平行轉移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協作共贏
在鄭州市各區域中惠濟區、登封市兩大產業體現出的是平行轉移型的模式,兩地的制造業與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差別甚微,但兩地的制造業與服務業關聯程度卻相對較弱,因此這兩地應當增加兩大產業間的合作程度,提升上、下游資源在兩大產業間的流通。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要加快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為吸引外資,推進服務業和制造業快速發展提供良好的措施。二是著力發展地區優勢產業,強化產業間的關聯程度,進一步增強制造業與服務業的共同并進發展。
四、結論
總的來說鄭州市制造業和服務業集群建設已初具規模,制造業和服務業兩者在絕對值方面呈現高度相關性,但也存在著在產值增長速度方面則呈現低度相關的問題。此外,鄭州市各區域制造業和服務業關聯程度存在差異,因而在今后鄭州市制造業和服務業集群建設發展中,鄭州市各區域要結合自己區域特色采取相關舉措,以推進鄭州全市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具體來說:在呈現產業交融的區加快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優化和轉型升級;在需要協同共建的區加快生活性服務行業的不斷優化和生產性服務行業的持續推進建設;在需要平行轉移的區加強上下游資源的流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壯大優勢產業以實現產業間的聯動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沛.河南省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研究[D].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16.
[2]黨雨佳.基于系統動力學視角河南省汽車制造業產業集群競爭力的研究[D].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6.
[3]孟守衛.河南省產業集群區域競爭力分析[J].經濟視角(中旬),2011(07):103-104.
[4]姬國軍.河南省金融服務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動力與策略研究[J].中原工學院學報,2010,21(05):52-57.
[5]景魏娟.鄭州制造業與服務業產業集群建設研究[J].現代商業,2019(12):58-59.
作者簡介:張莉(1989- ),女,河南周口人,經濟學碩士,鄭州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世界經濟和國際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