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牛永芹


摘 要:創新技術能力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決定性要素,在企業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企業持續的發展。通過對比分析大量的文獻資料以及數據發現,高層管理者所具有的過度自信對企業的創新以及相應的經營績效之間呈現負相關,如低效率的并購和投資等活動。在對企業管理者過度自信產生消極影響的研究過程中,提出過度自信的管理者具備冒險的精神以及擔當精神都會在創新決策過程中發揮作用。
關鍵詞:CEO過度自信;職能;創新績效
世界經濟處于高速發展,科技處于不斷更新換代的過程,全球產業化也在競爭發展過程中不斷進步,創新對于經濟自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際市場內的競爭是科技創新能力的競爭,企業創新能力也是各國進行戰略規劃的重點。國外企業在創新機制上一直處于領先水平,企業的發展也在迅速提升,相比之下國內的大部分企業發展較為落后,在新的發展態勢下國內企業就需要在技術創新能力方面進行發展突破。政府先后制定一系列計劃發展綱要,同時明確指出國家建設新型創新發展的道路路線,同時在國家創新能力的驅動背景下,盡可能地占據科技發展的第一股勁頭,把創新本身擺在國家發展的中心,同時加快全行業發展的創新,促使創新本身成為發展的引領,進一步形成萬眾創新的風氣,促使創新之風在社會上廣泛的存在。
相比于企業內部的一般員工,企業的管理者一般掌握較多的專業知識以及能力等,在進行企業戰略規劃制定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過度自信的現象,正是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企業自身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兩者分離,這就很容易導致企業管理者與企業股東之間信息出現差異,管理者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出于個人利益的考慮做出有損企業利益的行為。如果企業管理者的過度自信是基于股東的忠誠,則管理者做出的決策是出于個人的自信做出的決定,這會大大降低企業的運營管理成本。本文正是從新的發展角度對管理者過度自信進行分析的,認為過度自信本身具備較大的感性,管理者對于未來企業發展的前景進行的,企業管理者過度自信的創新績效之間的異質性理論會促使企業經營管理者更好地經營企業,過度自信的企業管理者同時具備較高的冒險精神,敢于投資那些風險高且收益高的項目。
假如管理者具有過度自信意識時,那么企業的創新績效主要來源于異質性情景。如果高層管理者所處的決策情景不相同時,那么高層管理者的過度自信對創新影響不同。依據情境創新的影響情況分析,可把公司異質性進行下述劃分:所有權性質、企業經營規模以及企業自身的負債情況,企業的異質性能夠實現對企業創新績效的評估,具有差異性的異質性將會引起管理者做出不同的創新決策,為此需要探索企業異質性對兩者進行全面的探究。
一、管理者過度自信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過程分析
傳統的學者在探究管理者過度自信時,主要著眼于非理性因素對企業帶來的影響。但筆者基于現代管家理論進行探究,管理者是否絕對忠于股東以及兩者的關系是否一致,當管理者開展決策時,主要以過度自信意識為行為指導因素,而不是以謀求私利。通過對比分析理性管理者的表現,當管理者存在過度自信的情況時,往往在幾個方面表現更突出:風險、冒險、創新等方面。由于創新具有長期性以及風險性的特點,在企業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帶來的影響可能在未來幾年才可以發揮作用。當研發的產品售賣到市場上時,往往可以給企業帶來豐厚的收益。這就會使得理性的管理者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實現創新,進而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創新績效。
二、研究假設
1.高層管理者過度自信與企業創新績效
上市公司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從而產生委托關系,由此可以看出,管理者決策對于公司的發展非常重要。與此同時,從行為金融理論的層面進行分析,管理者在認識方面存在偏差,而過度自信屬于穩定的認識偏差,具有過度自信的高層管理者所表現的行為往往對公司的創新決策產生深遠的影響。
Hirshleifer、Low、Siew(2012)經過大量的探究發現,管理者在過度自信的驅使下很容易開展高收益以及低風險的項目。Galasso和Simcoe(2011)通過構建職業發展模型即“控制幻覺”來研究過度自信高層管理者,通常借助創新來表明自己的能力,從而為公司帶來技術上的革新。
我國在高層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創新績效方面的探究起步較晚,當前我國的企業處于深度變革與轉型期,唯有實施創新才可以不斷促進企業的發展,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當前由于我國在國家層面號召全社會開展創新創業活動,進而給公司的發展注入創新的理念。同時我國是一個儒家文化的發祥地,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其對管理者有一種絕對服從的意識,而管理者可以對權力進行絕對把控,在決策方面更表現為過度自信,由于此可以看出,對于我國企業管理者來講,過度自信促使其傾向于創新,進而提出假設:
H1:高層管理者過度自信可以大大促進企業的創新提升
2.管理者過度自信與企業類型和創新績效的關聯
由于每個行業都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在實施創新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創新投入方面各不相同。通常可以劃分為如下兩種:第一,高新技術企業;第二,非高新技術企業。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而言,其研發的產品更新較快,生命周期比較短,為了能夠在行業中處于不敗之地,必須加大投入,實施高密度的創新。過度自信高層管理者在面對創新時,更愿意冒險,肯定自己的能力。對于非高新技術企業而言,其在創新方面要求不高,所投入的科研經費也不多,因此即使高層管理者具有過度自信意識也不能得到有效地發揮,由此提出假設:
H2:對比非科技類公司,管理者的過度自信更易與創新績效正相關
3.企業過度自信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存在較大的關聯
創新具有復雜性,同時投入較大,企業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經過調研發現,所有權與創新活動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通常依據所有權把企業劃分為如下兩類:第一,國企;第二,非國企。由于所有權性質導致企業經營目的存在差異性,因此在創新決策方面也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由于國企具有政治關系,因此在創新方面具有更多的資金優勢,其中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國企在向銀行貸款時,銀行按照企業的所有權性質制定針對性的信貸標準,國企往往獲得更多的貸款。第二,有些企業是來源于國企改制,此類企業的控股權都來源于政府,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國企具有穩定經濟發展、促進就業等責任,因此在創新激勵政策方面國家給予更多的優惠,不僅在稅收方面存在優惠,而且提供充足的資金促使其實施創新。第三,國企在實施創新活動時,即便創新失敗,風險也會由政府承擔,從而可以消除管理者創業失敗的后顧之憂。
我國實施的經濟模式是市場經濟,可是絕大部分資源由政府掌握。對于非國企企業而言,其在各種項目方面受到限制,諸如銀行貸款方面,以及貸款利率的優惠方面,由于資金不足,進而導致其創新活動不理想。對于非國企自身而言,由于不能和政府進行有效聯合,即便民營企業利用自己的關系網絡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政治關系資本,可是民營企業也不會主動從事高風險的創新項目,僅從事一些穩健的項目,進而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多的資源配置優勢。
通常,國企本身具有政治關系資本,進而可以給企業帶來資金以及政策優惠,從而使得管理者更加傾向于實施創新項目。當具有過度自信的管理者在非國企工作,其在實施創新時也會變得更加謹慎,進而非國企企業在創新方面的投資較少,由此提出相應的假設:
H3:國有企業在企業管理者過度自信方面表現更加積極,關聯度更高
4.創新績效與過度自信的關系
企業負債水平的不同也會影響創新活動。依據負債率將其可以劃分為兩種:財務擴張企業、非財務擴張企業。通過對資料的分析發現,當企業處于財務擴張時,具有過度自信的企業往往比較低估失敗率,進而導致企業的負債率升高。由于高層管理者是股東的代理人,因此在進行決策的過程中,往往首先考慮股東的權益,要是該項目能夠給股東帶來收益,即便投資項目凈現值為負值,其也會進行投資,從而導致企業在投資方面出現扭曲的現象。與此同時當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目標不同時,那么將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資產替代問題,通常管理者會把債權人的資產運用到高風險的項目中,一旦成功,該收益歸企業所有,可是債權人僅僅收獲固定的收益。可是一旦失敗,債權人往往需要承擔大部分成本。總之,當企業存在財務擴張的情況時,更多地存在資本經濟的扭曲。同時,財務擴張類的企業管理者較為盲目,往往需要通過各種方法實現融資渠道的拓寬,通過這一類型的投資過程實現創新項目的融資,可以發現創新項目在投資過程中出現盲目的特性,從而嚴重影響企業實施的創新績效問題,不利于公司的長期發展。
對于非財務擴張企業而言,假如企業負債程度處于低的狀態,主要是由于具有過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會嚴格遵守優序融理論。當外部的融資比較高時,為了更高的回收率,通常情況下具有過度自信的高層管理者首先考慮內部融資,從而使得其在項目投資方面更加小心,同時可能出現與較好的投資項目失之交臂的現象。對于非財務擴張企業,具有過度自信的管理者在進行創新項目時往往比較謹慎,主要是由于合理選擇創新項目,對于高收益以及高風險的項目,高層管理者通常進行不斷學習投資知識,進而優化風險投資,從而可以提高投資成功的概率,因此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促進企業更好地發展。基于上述理論分析,我們提出假設:
H4:對比于財務型擴張企業,非財務型擴張企業的內部管理者很容易出現管理者的過度自信,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經營績效。表1表示幾種假設的匯總總結。
三、實證檢驗分析
以2014年到2016年中,Wind技術已經對80多家的財務股份進行數據分析以及創新績效數據評估,進而構建出一套能夠很好地反映高層管理者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線性回歸分析模型,研究的變量:
1.因變量-企業創新績效。通過分析現有的研究成果發現,專利產出是衡量創新績效的一個指標,雖然專利產出能夠對企業的創新成果進行衡量,但是不能有效地對企業的創新投入進行考核。由于部分項目具有較好的收益,企業往往將能夠支配的資源投入到利益巨大的項目中,從而出現了非效率投資項目,導致企業有限資源的過度開發。由此可以看出,為了能夠全面地反映企業的創新績效情況,筆者對探究創新績效的過程中,對企業的研發投入進行全面的考究,基于投入產出比率的視角對企業創新績效進行衡量。
2.自變量-高層管理者過度自信。通過對現有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衡量管理者所具有的過度自信的指標如下所示:第一,企業盈余預測偏誤;第二,外界主流媒體評論;第三,企業景氣指數;第四,是否放棄期權行權等。這些研究成果僅僅從企業層面對過度自信方面進行研究,而對高層管理者層面的研究比較缺乏。筆者指出企業高層管理者在創新決策方面是判斷者以及執行者,因此可以從高層管理者創新績效方面進行衡量。
3.控制變量-企業創新績效。控制變量包括如下幾個因素:第一,資產負債率;第二,ROA;第三,資產對數值。同時在進行實證回歸分析時,必須充分考慮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等因素,進而保證實證分析能夠處于穩健的程度。
在定義研究變量的基礎上,本文將實證回歸的分析模型定義如下:
(1)
在上述分析式中可知,左邊部分的因變量Innovation表示企業創新產生的績效,同時右邊部分自變量Overconfidence表示企業管理者在自信方面的程度。本文中高層管理者的過度自信能夠影響到企業的整體規劃實施,通過資金的過度投資影響到企業整體的創新績效,大大影響企業的未來發展,針對此進行下述假設,企業管理層的過度自信會與企業的創新績效直接關聯。
針對上述表達式分析可知,企業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創新績效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由模型分析可知,過度自信的回歸系數為-0.6625,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過度自信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負相關。此時企業的發展規模系數為0.1275,這同時也表明企業創新績效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規模大小表現出正相關關系,企業的發展規模越大就說明企業具備更高的創新績效。
從本文的研究結果可以得知,假設一的結果更加符合預期,也就是企業管理者過度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同時研究結果表明,高層管理者過度自信所產生的創新投資很容易導致更多的資金匯集于一個項目之中,這就會導致企業自身的創新績效降低,這會大大影響到企業自身的創新活動進行。
四、總結
以創新創業為時代背景,樣本選取我國IT行業的上市公司,基于控制公司基本成本,對高層管理者高度自信與創新績效的關系進行探究。經過分析發現,創新績效投資與高層管理者過度自信之間呈現負相關,由此可以看出,高層管理者的過度自信可能引起企業有限的資源僅用在極少數的創新項目中,不能凸顯創新投資的整體性。基于研究提出創新投資決策的建議:
其一,對企業的治理結構進行全面的優化,以及提高決策的時效性。當前處于創新創業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創新決策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對企業的長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必須對創新決策的過程進行全面的監督,通常可以在股東中設置監管創新決策的專業委員會,進一步優化企業創新決策的成本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創新績效。
其二,高度重視管理者的過度自信。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發現,只有充分了解決策行為的因素,才可以優化克服行為因素。因此,企業高層管理者認清自己在決策中存在過度自信的問題,從而可以讓各個部門采納意見,進而能夠有效地落實創新決策,提升創新績效,從而可以有效地促進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小青,宋淑利,王亞宏.CEO知識稟賦對探索性創新的影響研究——董事會社會網絡的調節作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1):13-15.
[2]簡兆權,黃如意,陳偉宏.CEO過度自信、董事會特征和企業創新績效的關系研究——來自中國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6):169-176.
[3]曹樂宇.CEO-技術高層管理者團隊垂直對特征與企業創新績效——基于CEO過度自信的調節效應[D].陜西:西安工業大學,2017.
[4]王宇.CEO過度自信對IT投資與公司績效之間關系的影響研究[D].黑龍江:哈爾濱工業大學,2018.
作者簡介:楊琴(1982- ),女,漢族,甘肅蘭州人,碩士,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牛永芹,女,漢族,安徽宿州人,碩士,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