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皓月 楊梅 侯幸剛


摘要:本文首先從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角度探討燈具產品設計的意義與可能性,接著從用戶需求與用戶體驗角度構建燈具產品設計的評價指標體系,在分析設計的過程中運用AHP層次分析法對設計評價因素進行指標因素定性與定量的計算,通過計算設計指標權重,科學合理進行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視角下的衍生品燈具設計實踐,驗證設計可行性,從而設計出符合用戶期望且國家公共文化建設能夠投入使用的燈具產品。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燈具產品設計;用戶需求;用戶體驗;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0-000-03
現今文化館[1]等大型國家公共服務建設設施已初具規模,文化館是提升大眾文化素質的重要場所。2017年3月1日,我國正式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對公共文化服務[2]的職能進行完善與界定。黨的十六大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被列入黨的重要會議文件;“十二五”時期,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體系列入國家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規劃。由此可見,文化館是公共文化用品與服務體現的集大成者,而燈具可以體現文化館的文化形象。現對15名圖書館人員、5名管理員進行燈具設計的必要性調研,除去兩張作廢問卷,結果顯示,80%的人員希望文化館進行燈具設計。目前針對公共文化館的燈具設計較為欠缺,進行燈具方面的創新很有必要。雖然中國在大型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處于高服務、高參與的積極狀態,但是細節設計確實有待提升,所以應加大燈具文化用品投入力度,努力提升公共文化建設形象與品位。本文針對用戶需求與體驗進行燈具產品設計,旨在為相關從業者提供新的設計思路。
1 公共文化服務的含義
中國公共文化服務主要是政府向人民提供基礎公共文化服務,不同于國外的政府企業合資供給方式,中國對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的范圍有明確界定,包括提供基礎公共文化學習用品,舉辦相關文化活動等等。我國政府在文化服務建設準則、財政支出方式、管理權力以及服務緯度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出臺,指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要滿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使得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劃分更加科學合理,提升了[3]公共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2 大力發展公共文化服務背景下燈具產品設計的意義
從黨和國家實行的公共文化改革政策來看,加大對文化用品的投入力度已成為改革的重點,為公共文化用品的投入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一,從國家公共文化基礎建設角度來看,根據融合發展共享的新形勢,人民對文化用品的需求日益突出,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提升文化審美水平,加強國家公共文化建設,有利于滿足人民的審美需求。第二,公共文化設施與公共文化用品都是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主攻方向,大力投入文化用品可高效提升國家公共文化建設形象與服務質量,這也為公共文化建設與燈具設計提供了實現路徑[4]。第三,從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成本與效用來說,有些公共文化設施相對多余,人民群眾的使用率不高,如公共學習凳,但是提高公共文化用品燈具的生產量,可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形象,也可避免人為損壞等狀況。設計發展燈具可提升人民對公共文化建設的參與度,也可吸引大批私營企業與政府合作。
3 對公共文化用品燈具的設計實踐探索
隨著提升文化精神要求的提出,以及公共文化品牌與形象塑造的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方面逐漸加大投入力度,公共用品燈具可融入地方特色進行設計,也可設計概念型、實用型燈具。用戶需求是指用戶對產品的需要程度,用戶需求之間有明顯的差異性,但也有一致性,用戶需求以個人的使用環境、行為及感受為判斷依據,設計時應首先考慮用戶需求,發掘設計痛點。[5]美國設計師諾曼提出了注重使用人群心理感受的設計方法,以用戶為產品設計的中心,以用戶的最終需求為根本原則。讓用戶在特定場景下使用產品,從各個角度對產品外觀、功能等進行衡量,產生評價標準。本次研究根據用戶體驗理論的本能層、反思層及行為層設計評價指標。
4 公共文化服務視角下建立燈具設計評價指標
深入分析用戶需求,接著根據設計指標調研,從用戶體驗角度的本能層、行為層及反思層進行設計指標的探索與發掘,得出13項設計指標,分別是本能層的燈具外觀、造型、色彩、材質指標,反思層的燈具使用體驗、操作程度、開關、情感因素,行為層的燈具功能、易用性、精美程度、交互程度以及組合程度。然后結合用戶需求與用戶體驗分析調研數據,得出最終11項評價指標。
(0)A燈具設計,B1本能層,B2反思層,B3行為層。
(1)C1外觀[6]。完善公共文化設施最重要的一點是優化產品外觀,提升國家文化形象。
(2)C2造型。燈具的造型是門面,是用戶需求最集中的設計部位。
(3)C2色彩。好的顏色搭配可以為燈具平添幾分色彩,是燈具外觀設計必不可少的元素。
(4)C4材質。燈具的質感是顯示燈具設計質量的重要表現方式。
(5)C5使用體驗。燈具的重量、燈光感應程度是首要考慮因素。
(6)C6操作程度。燈具的操作靈敏程度及感應程度是設計的重中之重。
(7)C7開關。燈具開關的選擇性以及開關聲音的大小也是設計需求的一部分。
(8)C8情感因素。造型等各種因素的綜合考量能體現產品親近程度。
(9)C9功能。燈具的使用功能是用戶體驗最主要的部分。
(10)C10易用性。燈具的開關靈敏程度以及燈具的智能響應程度。
(11)C11精美程度。燈具模型的細節以及圖案的精致程度,體現公共文化用品設計的外貌形象。
4.1 構建成對比較矩陣
由S名專業人員打分構成評價指標集合A={A1,A2,…,AG},對各項評價要素用1~9的評價取值定義。得到成對比較矩陣值aij,其中aij為要素i對j的量化值。根據表1~表4得出所有層次的打分判斷值,將準則層與次準則層進行比較,判斷矩陣如下:
4.2 進行一致性檢驗
方案主觀打分時[7],存在誤差,需對方案進行一致性檢驗,驗證模型的合理程度。
其中,RI為隨機一致性指標,如下數據,n=1、2、3、4、5、6、7、8、9、10,RI=0、0、0.59、0.91、1.17、1.23、1.38、1.41、1.49、1.52。
當該方案通過一致性檢驗時,CR>0.1,該評價模型不通過,需重新開始。根據計算結果,可知CR最終數據,其中A=0,B1=0,B2=0.037,B3=0.042,由此可見,所有數值均小于0.1,所以該模型構建合理。
4.3 權重計算
運用幾何平均法,具體表現過程如下[8]。
計算每一排行數據乘積,其中mi是第i行第j列中的元素,m是要素的數量。公式如下:
對判斷矩陣進行總和計算權值,得出數據,B1=0.49, B2=0.58,B3=0.33,C1=0.57,C2=0.68,C3=0.42,C4=0.17,C5=0.18,C6=0.42,C7=0.33,C8=0.33,C9=0.33,C10=0.33,C11=0.33。
對所有的指標進行最終權重計算,可以得出數據, B2=0.5,綜合權重為0.346,B2=0.6,0.417;B3=0.333,0.231;C1=0.3,0.645;C2=0.345,0.692;C3=0.214,0.561;C4=0.096,0.518;C5=0.1,0.517;C6=0.25,0.666,C7=0.06,0.475;C8=0.029,0.263;C9=0.066,0.297;C10=0.092,0.323;C11=0.124,0.354。
4.4 總體一致性檢驗
對評價指標進行總體一致性檢驗,公式如下:
通過計算求出總體一致性數值CR1=0,CR2=0, CR3=0.0076,均小于1,該模型通過總體一致性檢驗。
4.5 所有方案層次總排序
5 燈具設計實例
該款燈具(如上圖)以黃色與灰色為主色調,通過細節層次展示國家公共文化形象。燈身分為燈筒、燈壁以及外圍的燈擺,中國古典文化服裝的裝飾元素被平面抽象化地運用在燈擺的裝飾上。運用AEFG燈光照射感應雷達,既體現了層次感,又不會影響燈光的照射亮度和里程,即使在巨大的公共學習空間也不會感到燈光昏暗;并且為了照顧圖書館和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的天花板,燈身設計得特別輕巧,用PPR類輕環保塑料制作;燈壁下方還有一圈銀色走線進行點綴,開燈時銀線會同時閃爍,體現了燈具的設計感。
6 計算數據分析
通過計算出各設計指標的數值[9],改進燈具的設計。通過表5數據可知,本次以分值前五為設計重點,由此可知C2造型因素是11個評價指標中最主要的設計因素,最終評分為0.692,分值位列第一位,說明造型對燈具十分重要;排在第二的是C6操作程度,分值為0.667;排在第三的是C1外觀,分值為0.648;排在第四的是C4材質,分值0.516;排在第五的是C5使用體驗,分值為0.518。根據數據可知,公共文化用品的造型、操作程度、外觀、材質以及使用體驗因素是燈具設計的重中之重。以上一節的燈具設計模型為例,排第一的是外觀造型,主要是以圓柱拼接交叉為主的幾何形體,并且黃色燈壁與灰色燈擺和燈筒結合,燈擺的裝飾以古代女生服裝的裝飾紋路為設計靈感,裝飾抽象紋路的顏色與燈擺顏色不盡相同,各自突出了裝飾紋與燈擺的特色,在燈壁下方設計了層次倒角的細節,又鑲嵌了灰色紋路,整體造型別出心裁。排第二的是操作,智能感應燈的聲控接受精度達每秒10000瓦特,人的呼吸都可以接收到,以保持燈光常亮。排第三位的是外觀設計,不同于平時公共設施館的四方燈,圓柱與梯形的交叉結合看起來既有可愛的元素,又有硬朗的元素,能增強用戶的審美層次感。排第四位的是材質,打開燈時,光透過透明塑料材質的灰色燈擺散發出來,燈擺設計的特別之處就是透明塑料不會阻擋燈筒發散出來的光芒,將AEFG光導波芯片安裝在燈筒內部,保證了燈光的亮度與穿透力,直接作用在群眾學習的桌面上,有較廣的照射范圍,且安裝了9瓦的最高亮度燈泡。排第五位的是使用體驗,具備靈敏的感應與智能的聲音開關操作,燈壁內部安裝超聲波傳感器,可感應范圍20Hz及以上的聲音,燈光根據用戶的聲音發出頻率進行反應,因為公共用品的目的是提升國家的公共文化形象,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因此燈具的精致度與層次感尤為重要。
7 結語
國家對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力投入,為公共文化用品的設計提供了巨大的動力,能彌補在此方面思考較少的不足,從而設計出能真正提升國家公共文化實力的燈具產品。首先,要對用戶需求進行調研,找準燈具設計痛點;接著將用戶體驗理論融入層次分析評價體系之中,用專家打分的科學推理得出最重要的設計要素。通過對公共文化用品之燈具的創新設計,證明了公共文化建設發展下公共文化用品設計的前景。本文從燈具角度入手,驗證了用戶需求與用戶體驗的重要性,以及層次分析法的科學性,旨在為以后的公共文化用品設計提供新的設計思路。
參考文獻:
[1] 金旭東,王穎睿.基于傳統陰陽美學理念的燈具設計[J].包裝工程,2020(20):313-320.
[2] 余雁舟.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淺析[J].公共管理,2021(01):79-85.
[3] 許大文,胡楠.嘉興市城鄉一體智慧書房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0(02):1-7.
[4] 賈會娟.公共管理視角下的公共文化建設[J].圖書館,2019(12):8-13.
[5] 徐延章.鄉村振興戰略中公共文化傳播策略論[J].圖書館,2019(04):15-18.
[6] 齊吉,詹紹文.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應用[J].美育與文化,2018,40(4):124-127.
[7] 周恩雯,金信琴.基于TRIZ理論的環保咖啡機設計[J].設計,2019(03):109-111.
[8] 趙琴.基于情感層次理論的醫療產品設計策略研究[J].設計,2016(15):57-59.
[9] 孫夢翔,謝亨淵.智能產品設計中親和力的表達[J].湖南包裝,2018(2):46-51.
作者簡介:郭皓月(1996—),女,山東臨沂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