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豪

摘 ?要:目的 ?探討陽虛寒凝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應用溫陽灸結合針刺治療的效果。方法 ?將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景洪市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陽虛寒凝型膝骨性關節炎600例患者當作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進行分組,觀察組為300例,采取溫陽灸+針刺+推拿進行聯合治療;對照組為300例,施行針刺+推拿治療。評比兩組療效和膝關節疼痛評分變化情況。結果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P<0.05)。與治療前對比,兩組經治療后的膝關節疼痛評分都顯著下降(P<0.05),且觀察組膝關節疼痛評分顯著更低(P<0.05)。結論 ?陽虛寒凝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應用溫陽灸結合針刺治療的效果確切。
關鍵詞:陽虛寒凝型;辯證分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溫陽灸;針刺治療
中圖分類號:R24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17-02
根據祖國傳統醫學理論對膝骨性關節炎的范疇進行分類,其應歸屬于“痹證”,患者的癥狀會表現為膝關節疼痛,在活動時感到不利索、僵硬等[1]。痹癥的病因病機在于外感風寒邪氣入侵,加之內傷飲食情志,可致臟腑功能失衡,致使陰陽失調,陽氣不足,淤血阻滯,氣血虧虛,筋骨失之所養[3]。根據現代醫學理論,由于飲食過度,導致身體過重、肥胖,影響了身體的新陳代謝,加重了骨關節負擔。針對膝骨性關節炎,臨床采取的中醫治療方式眾多,例如:中藥湯劑、針灸、艾灸等,可以獲得顯著的療效。本研究通過對我院600例患者進行對照實驗,探討陽虛寒凝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應用溫陽灸結合針刺治療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景洪市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陽虛寒凝型膝骨性關節炎600例患者當作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進行分組,觀察組為300例,其中男性患者150例,女性患者150例,年齡50~85歲,平均(69.55±6.32)歲,病程1~18年,平均(11.27±5.19)年;對照組為300例,其中男患者185例,女患者115例,年齡50~85歲,平均(69.83±6.51)歲,病程為1~18年,平均(10.69±5.73)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疾病診斷及病例選擇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遵循美國風濕病學會發布的Knee-OA診斷標準[4]:①膝部疼痛數月;②活動時關節彈響;③晨僵;④年齡超過38歲;⑤關節存在廣泛性壓痛;⑥存在交鎖癥狀。同時出現三項或者三項以上的癥狀,則診斷為Knee-OA。
1.2.2 ?中醫診斷標準
遵循《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有關陽虛寒凝型的診斷標準[5]:①膝關節酸痛、沉重;②屈伸活動不利;③白天輕微夜晚加重;④受涼癥狀加重;⑤四肢發冷;⑥脈沉細緩,舌質淡,苔白。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全部患者滿足上述診斷標準,且接受X線檢查后確診;②均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該研究接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認可。
排除標準:①排除合并影響關節的疾病患者;②排除妊娠期婦女、哺乳期婦女;③排除精神疾病患者;④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疾病患者;⑤排除過敏體質患者。
1.4 ?方法
對照組:施行針刺+推拿治療。推拿:采取平臥位,屈膝20°,取穴:梁丘、陽陵泉、內外膝眼、血海、犢鼻,按壓穴位,推拿膝關節的軟組織、股四頭肌,推壓髕骨,伸直膝關節、屈曲膝關節,推拿治療以患者酸脹感為宜,重復6次,1次/d,療程為1周。針刺:采取仰臥位,保持雙膝關節伸直,取穴:內外膝眼、血海、陽陵泉,將針刺入穴位,留針25min,1次/d,療程為1周。
觀察組:采取溫陽灸+針刺+推拿進行聯合治療。溫陽灸:采取俯臥位,取穴:氣海、關元、神闕、中極、天樞、足三里、陰陵泉、懸鐘穴、三陰交,取5cm×5cm、厚3mm新鮮姜片,貼在穴位上,點燃艾條,隔著姜片,距離皮膚3cm,進行溫陽灸,每個穴位5~10min,治療1次/d,療程為1周。
1.5 ?觀察指標
評比兩組療效和膝關節疼痛評分變化情況。根據Lysholm評分評估兩組療效情況,分為四個級別:①顯效:Lysholm評分>88分;②有效:Lysholm評分75~87分;③進步:Lysholm評分61~74分;④無效:<60分。膝關節的疼痛程度以VAS量表予以評估,分值范圍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顯著。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進步)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以(x±s)來表示,行t檢驗;計數數據以[n(%)]來表示,行χ2檢驗,若對比差異顯著即表示為P<0.05。
2 ?結果
2.1 ?治療療效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P<0.05)。見表1。
2.2 ?膝關節疼痛評分
和治療前對比,兩組經治療后的膝關節疼痛評分都顯著下降(P<0.05);且觀察組膝關節疼痛評分顯著更低(P<0.05)。見表2。
3 ?討論
中醫理論認為,膝骨性關節炎患者氣血運行不暢,瘀阻于經絡,加之陽氣不通,體內寒凝氣虛,淤血久滯,華為痰水,積聚于肢體關節,致使關節受累。西醫對膝骨性關節炎的治療尚缺有效的藥物,主要療法為抗炎治療,效果欠缺理想。而中醫療法注重標本兼治,治療原則以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為主。本研究采取溫陽灸+針灸+推拿進行聯合治療,從而加強針灸痛經溫陽的功效。結果表示: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P<0.05);與治療前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膝關節疼痛評分明顯降低(P<0.05);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治療后膝關節疼痛評分低(P<0.05)。由此可見,聯合溫陽灸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有利于促進患者膝關節炎癥消退,進而顯著減輕膝關節患處的疼痛程度,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溫陽灸可溫陽補虛、扶正祛邪,其利用艾葉的藥理作用獲得溫經通絡、逐濕祛寒、行氣活血等功用。根據現代藥理學研究,艾條能使機體血液流變學及微循環得到改善。
對血管的微活動起到促進的作用,還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從而促進生理功能恢復。據研究[6],采取中醫聯合治療陽虛寒凝型膝骨性關節炎后,其治療總有效率得到了提升,膝關節功能得到了改善,關節疼痛得以減輕,相關癥狀也顯著緩解,療效較好。與本研究結果相符合。
綜上所述,陽虛寒凝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應用溫陽灸結合針刺治療的效果確切,有助于減輕臨床癥狀,使患者生活質量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呂建軍,楊曉誠,吉婷婷,等.針刺加麥粒灸治療陽虛寒凝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J].針刺研究,2018,43(10):661-665.
[2]李淑文.溫針灸聯合穴位貼敷治療陽虛寒凝型膝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9,34(3):435-437.
[3]余恒軍,師彬.隔藥姜灸治療陽虛寒凝型膝骨性關節炎48例[J].中醫外治雜志,2018,27(5):18-19.
[4]韓永麗,陳松,潘小麗,等.溫針灸治療陽虛寒凝型膝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2018,38(7):1096-1099.
[5]蘇軍,歐宗明,項江驪,等.膝骨性關節炎行關節鏡術后聯合中醫辨證治療對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北方藥學,2018,15(9):8-10.
[6]張紅,劉念,薛中柱,等.自擬溫陽除痹湯聯合鹽酸氨基葡萄糖治療陽虛寒凝型KOA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7,46(18):2556-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