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瓊
摘 ?要:目的 ?探討早發型與晚發型子癇前期對產婦分娩方式與母嬰結局的影響。方法 ?選取曲靖市婦幼保健院在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間接收的55例子癇前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單胎,將早發型子癇前期患者定為早發組,27例,將晚發型子癇前期患者定為晚發組,28例,觀察和統計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情況以及母嬰結局。結果 ?早發組剖宮產率以及治療性引產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早發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晚發組(P<0.05);早發組圍產兒出現不良結局發生率明顯高于晚發組(P<0.05)。結論 ?相對于晚發型子癇前期發病患者來說,早發型子癇前期發病患者病情更加嚴重,發病時間早,患者并發癥比較多,圍產兒的結局也相對比較差,需要加強監測,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改善母嬰結局。
關鍵詞:早發型子癇前期;晚發型子癇前期;分娩方式;母嬰結局
中圖分類號:R714.24+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56-02
在妊娠期并發癥當中,子癇前期是比較常見也比較嚴重的一種并發癥,子癇前期又分為兩種類型,即早發型和晚發型,兩種類型的子癇前期對母胎健康均會產生嚴重不利的影響[1-2]。為進一步研究早發型與晚發型子癇前期對產婦分娩方式與母嬰結局的具體影響,本文選取了本院在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間接收的55例子癇前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組研究,分為早發組和晚發組,旨在為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以改善母嬰健康結局,詳細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曲靖市婦幼保健院在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間接收的55例子癇前期患者,均為單胎,將早發型子癇前期患者定為早發組,27例,年齡在22~38歲,平均(29.53±1.45)歲;其中經產婦15例,初產婦12例。將晚發型子癇前期患者定為晚發組,28例,年齡在21~39歲,平均(29.13±1.63)歲;其中經產婦和初產婦均為14例。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3]:①所有患者經過臨床檢查確診為子癇前期。②所有患者資料齊全,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同意書。③符合醫院倫理要求。
排除標準[4]:①合并其他嚴重妊娠期并發癥患者。②多胎妊娠患者。③配合不好患者。
1.3 ?方法
患者入院之后首先進行全面檢查,包括B超檢查、肝腎功能常規檢查、血尿常規檢查以及心電圖等,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患者進行降壓和解痙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囑咐患者充分休息,在必要的情況下給予患者鎮靜劑治療。臨床上常用的解痙藥物為硫酸鎂,靜脈注射,初次使用劑量為5g,保證在1h之內滴完,然后以1g/h的速度進行持續滴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需要對患者尿蛋白、血壓等指標進行監測,并定期檢查胎兒情況,了解胎兒胎心情況和血流變化情況。對于早發型子癇前期患者來說,如果母體身體狀況較好,病情穩定,可以積極治療以延長妊娠時間,但是如果病情惡化,則需要終止妊娠,肌內注射地塞米松,6mg,2次/d,持續治療2d,促進胎兒肺成熟,改善母嬰結局。
1.4 ?觀察指標
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分娩方式、并發癥發生率以及圍產兒不良結局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的軟件SPSS22.0,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P<0.05表示差異較大。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分娩方式比較
早發組剖宮產率以及治療性引產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早發組27例患者中,有24例存在并發癥,其中產后出血12例,胎盤早剝5例,視網膜病變4例,心功能不全3例,發生率為88.89%,晚發組28例患者中,18例存在并發癥,其中產后出血8例,胎盤早剝6例,視網膜病變2例,心功能不全2例,發生率為64.29%,早發組明顯高于晚發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圍產兒結局比較
早發組27例中,20例圍產兒出現不良結局,其中早產10例,宮內窘迫5例,窒息3例,死亡2例,發生率為74.07%,晚發組28例中,13例圍產兒出現不良結局,其中早產5例,宮內窘迫4例,窒息3例,死亡1例,發生率為46.43%,早發組明顯高于晚發組(P<0.05)。見表3。
3 ?討論
在臨床上,子癇前期是妊娠期常見并發癥,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原本健康的孕婦在妊娠20周以后出現高血壓、蛋白尿、胎兒生長受限、呼吸窘迫等癥狀,對母嬰健康安全造成了嚴重不利的影響[5-6]。 子癇前期包括早發型和晚發型,兩者以32周為界限[7],分屬于兩個不同的病理分期,對兩者妊娠方式以及母嬰結局情況進行分析,有利于幫助臨床提高對早發型子癇前期患者的重視程度,改善妊娠結局[8]。
通過本文的研究發現,早發組剖宮產率以及治療性引產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早發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晚發組(P<0.05);早發組圍產兒出現不良結局發生率明顯高于晚發組(P<0.05)。本文的研究結果與王文霞[9]在相關課題當中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就說明早發型子癇前期發病患者危險性更大,需要引起臨床重視。
綜上所述,相對于晚發型子癇前期發病患者來說,早發型子癇前期發病患者病情更加嚴重,發病時間早,患者并發癥比較多,圍產兒的結局也相對比較差,需要加強監測,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改善母嬰結局。
參考文獻
[1]丁亞蘭,尤子善,童婷婷.早發型、晚發型重度子癇前期產婦臨床指標特征及其對圍生兒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19):4394-4397.
[2]王銀瓶,王芳,唐秋芬.早發型和晚發型重度子癇前期分娩方式及母嬰結局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7):88-88.
[3]汪俊麗.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妊娠結局探討[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9):1218-1220.
[4]韋紅霞.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期待治療及母嬰預后分析[J].廣西醫學,2015,37(1):53-55.
[5]Xu Jinliang, Zhang Ningzhi, Mei Li. Analysis of maternal and infant outcomes of early-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iming of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J].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2019,27(9):1201-1204.
[6]王真,岳華.低分子肝素聯合阿司匹林對子癇前期患者母嬰結局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17):99-102.
[7]劉金金,崔世紅,韓笑,等.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及母嬰結局分析[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9,36(5):459-463.
[8]李先樂,祁玉蘭.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分娩時機和母嬰結局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19,21(2):282-283.
[9]王文霞.早發型和晚發型重度子癇前期分娩方式及對母嬰結局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5):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