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幸
摘 ?要:目的 ?探討對妊娠期糖尿病母親新生兒實施早期血糖監測與防治后對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的影響。方法 ?從2018年11月~2019年5月在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出生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新生兒擇取80例作為觀察組,監測其出生后1~72h的血糖,并結合新生兒具體情況給予系統輸糖治療,設立同期母嬰同室中妊娠期正常的新生兒80例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結果 ?對照組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遠低于觀察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有16例新生兒出現反復低血糖,反復低血糖發生率為20.00%。結論 ?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容易出現反復低血糖,因此在出生后需要對這部分新生兒進行密切監測并及時給予靜脈補糖治療。對母親產前高危因素進行有效的規避和新生兒出生后合理輸糖治療,是降低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血糖
中圖分類號:R714.25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47-02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間發生或首次發現的糖尿病,引起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很多,大部分患者在產后可逐漸恢復正常[1]。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胎兒受宮內糖代謝紊亂的影響,出生后極容易發生低血糖的情況[2]。新生兒若長時間或反復發作低血糖,對神經系統會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傷害,影響智力和體格發育。鑒于此,妊娠期新生兒出生后嚴密監測血糖情況并對低血糖新生兒給予及時治療,以糾正血糖水平,能夠減少新生兒因低血糖產生的并發癥、后遺癥,可以提高新生兒生活質量[3-4]。本次研究針對臨床所選病例,監測新生兒出生后72h內的血糖情況,并對低血糖新生兒給予靜脈輸糖治療,防治效果明顯,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8年11月~2019年5月在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出生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新生兒擇取80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47例,女33例;胎齡介于36~39周,平均(37.8±0.8)周;順產14例,剖宮產66例;出生時體質量超過4000g的巨大兒21例,小于2500g的低體重兒5例。設立同期母嬰同室中妊娠期正常的新生兒8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5例,女35例;胎齡介于36~40周,平均(38.2±0.8)周;順產20例,剖宮產60例;出生時體質量超過4000g的巨大兒18例,小于2500g的低體重兒3例。兩組新生兒性別、胎齡、出生體重無明顯差異(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母親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②新生兒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重大疾病患兒;②家屬未簽署知情同意書患兒。
1.3 ?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確診后由專門的護士負責監控,對血糖水平實行定期檢查,并及時調整飲食和胰島素用量以控制血糖,入院分娩后嚴密監測血糖。
80例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出生后全部進入新生兒病房觀察,予相關檢查排除合并感染、窒息、顱內出血等高危因素。分別在出生后1h、2h、6h、12h、24h、48h、72h這些時間對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進行血糖監測,其中1h血糖為輸糖前測定,之后根據新生兒的血糖水平予靜脈輸糖治療,速率為4~6mg/(kg·min),1~2h后,仍有16例新生兒出現低血糖,對于出生2~6h后血糖仍低于1.7mmol/L的新生兒,將輸糖速率調整為6~8mg/(kg·min),直到血糖水平恢復正常。觀察組低血糖新生兒經過輸糖治療后均得到改善,其中5例嚴重反復低血糖新生兒在出生48h后血糖監測恢復正常,血糖穩定1d后逐漸降低輸糖速度。
對照組80例妊娠期正常的新生兒予母乳喂養,對發生低血糖的患兒添加代乳品。
診斷標準: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小于2.2mmol/L,高血糖是指血糖水平超過7.0mmol/L。
1.4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新生兒血糖紊亂發生情況;②對比兩組新生兒出生72h血糖監測結果。
1.5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應用SPSS22.0數據包完成統計任務,所有計量數據以(x±s)表示,所有計數數據以[n(%)]表示,數據結果分別行獨立樣本t和χ2進行驗證,標記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新生兒血糖紊亂發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中有2例新生兒出現低血糖,低血糖發生率為2.50%,出現低血糖時間在出生1h后,平均血糖值為2.0mmol/L,經過口服代乳品治療后,血糖恢復正常。
觀察組有66例新生兒出現低血糖情況,低血糖發生率為82.50%,其中有50例新生兒在72h內出現過1次低血糖,發生率為75.76%,有16例新生兒反復出現低血糖,反復低血糖發生率為24.24%,第1次進行輸糖治療前發生低血糖的新生兒有38例,發生率為47.50%,在輸糖過程中低血糖28例,發生率為35%。觀察組低體重新生兒有5例,均發生2次以上嚴重低血糖現象。觀察組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新生兒出生72h內血糖監測結果對比
出生1h后,觀察組新生兒血糖值最低,經過輸糖治療后,血糖得到升高,到出生48h后,兩組血糖值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本次研究通過兩組新生兒出生后72h內動態血糖水平發現,觀察組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新生兒出生后1h時血糖水平最低,12h后兩組新生兒血糖水平漸趨穩定,但觀察組新生兒較對照組仍然偏較低水平(P<0.05),經過治療,48h后,兩組血糖值相當,無明顯差異(P>0.05)。
觀察組新生兒在72h內有16例出現反復低血糖,給予靜脈輸糖治療后血糖水平得以糾正。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極易出現低血糖,不僅因其病理生理基礎,還有一定的高危因素影響:①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在孕期未采取治療措施,本組16例新生兒出現反復低血糖中,有7例其母親在分娩時尿糖依然呈陽性、血糖值偏高,其新生兒反復發生低血糖。②產婦曾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在孕早期即出現妊娠期糖尿病,即使在孕期較好的控制血糖水平,但新生兒出生后依然容易出現低血糖,其低血糖持續時間長[5-6]。
對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血糖紊亂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新生兒出生后馬上進行監護,對低血糖新生兒做到早發現早治療。②對無高危因素的低血糖新生兒初始輸糖速度維持在4~6mg/(kg·min),血糖穩定后再逐漸降低輸糖速度直至停止治療。③對存在高危因素的低血糖新生兒初始輸糖速度應維持在6~8mg/(kg·min),24h微量泵持續輸注,如未出現其他并發癥,則及早開始喂哺。④如輸糖治療仍未能糾正低血糖情況,可用氫化可的松2.5mg/(kg·12h),直到血糖值恢復正常。不建議使用高糖推注[7-8]。
綜上,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容易出現反復低血糖,因此在出生后需要對這部分新生兒進行密切監測并及時給予靜脈補糖治療。對母親產前高危因素進行有效的規避和新生兒出生后合理輸糖治療,是降低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陳勁松,梁綺華.妊娠期糖尿病與母嬰分娩結局的相關性研究[J].廣州醫藥,2020,51(02):110-116.
[2]張明偉,劉萍,梁瑋倫,等.妊娠糖尿病孕婦糖化血紅蛋白與新生兒血糖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醫院,2019,19(01):100-102.
[3]郭虹,張瑩.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產程中的飲食管理對新生兒低血糖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12):1143-1145.
[4]王曉蘭.192例妊娠期糖尿病母親新生兒并發癥的臨床分析[D].廣西醫科大學,2018.
[5]江惠.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對新生兒的影響及護理體會[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6):91-92.
[6]王蓬春,王琨,王斌,等.妊娠期糖尿病母親新生兒常見檢測異常指標[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05):566-570.
[7]李季.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產程中血糖及其新生兒血糖監測[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10):74-76.
[8]高玉華.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產程中血糖及其新生兒血糖監測[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