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慧 孫玉健

摘 ?要:目的 ?研究產房護理中開展助產士分層管理模式對產房質量控制的影響。方法 ?選取臨沂市婦幼保健院的34例助產士開展研究,標本納入時間為2019年2月~2020年2月,隨機數表法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17例。分別實行常規管理和助產士分層管理,對比兩組管理成效。結果 ?除新生兒窒息發生率以外,觀察組的其他臨床癥狀發生率低于參照組,且和參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服務質量相對較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助產士所進行的管理中,分層管理能夠提高接生質量,對于進一步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產房護理;助產士分層管理模式;產房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R192.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91-02
分娩是一個特殊并且復雜的生理過程,不管是產婦的產道、產力、精神還是心理都會對產婦分娩質量以及分娩結局產生影響。助產士指的是可以為孕產婦提供相應助產服務的群體,和醫生、護士有著一定的差別[1]。其在產房中有著特殊角色,既不是治療也不是護理,但是對其專業技能有著較高的要求,并且人口的越來越多,產房中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這就對助產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助產士分層管理在當前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其憑借科學性、層次性以及高效性等優勢在產科的護理管理中獲得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可以進一步提高助產效果,能夠最大程度地對孕婦以及圍產兒的安全進行保障[2]。本文的主要目標就是研究產房護理中開展助產士分層管理模式對產房質量控制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臨沂市婦幼保健院的34例助產士開展研究,標本納入時間為2019年2月~2020年2月,隨機數表法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17例。參照組助產士男7例、女10例;年齡范圍為21~38歲,平均年齡為(35.14±0.22)歲;本科、大專學歷分別為13例和4例。觀察組助產士男、女各6例和11例;年齡范圍為21~37歲,平均年齡為(35.20±0.37)歲;本科、大專學歷分別為12例和5例。兩組基線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共有產婦8936例。參照組和觀察組各接收產婦4836例和4100例;參照組產婦年齡為23~40歲,平均年齡為(28.06±1.54)歲。觀察組產婦年齡為22~40歲,平均年齡為(27.98±1.46)歲,兩組產婦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本組實行常規產科管理,主要是對助產士實行助產知識教育以及健康宣教等。
1.2.2 ?觀察組
本組實行助產士分層管理。①加強對助產士的培訓。在助產士入職之后,醫院應該對助產士實行系統化的培訓,并且強化對其所進行的考核,對助產士的技能考核以及理論將知識進行保障。在其入職之后,應該增強其對科室病房的環境、布局以及器械擺放等的管理,并且助產士還應該對科室以及醫院中的各項制度準則進行學習研究,同時還要對文書書寫方式進行深入了解。②創建助產管理小組。為了能夠對助產工作的順利實行進行確保,醫院以及科室應該對助產士進行分組,并且在小組中選擇經驗豐富以及責任心強的助產士任組長,嚴格按照相應的準則施行分層管理。③實行助產士分層管理授權。N1級主要包括處在培訓時期的助產士,處在這一層級的助產士依舊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協助和指導,進而使其更好地完成相應的助產服務;N2級主要包括初級以及中級助產士,可以自行完成對產婦會陰所進行的側切以及縫合,并且可以對產婦的生命體征以及機體狀態等進行整體性的評價;N3級通常是助產組長,一般都是工作經驗為10年以上的助產士,可以對小組中的成員進行規劃安排,同時對助產工作進行合理分工,另外還可以對產婦所產生的突發事件進行搶救。④創建培訓以及考核體系。層級管理的相關負責人員應該按照產科特征為不同級別的助產士制定出相應的專業技能培訓計劃,同時制定相應的質量考核體系,進而使助產士的管理以及服務質量獲得進一步提高,盡可能減少護患糾紛和矛盾。⑤實行助產士分層管理。一方面要強化助產士的溝通以及交流技巧培訓,良好的溝通技巧可以對患者的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進行緩解,能夠優化產婦的分娩結局,所以科室應該對助產士的心理素質以及溝通技巧進行強化,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進而促進產婦的盡快恢復。另一方面應該做到權責分明,對于業務素養相對較低的助產士來說,科室應該強化對其所實行的技能培訓,同時對其實行健康教育,使助產士的自身責任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服務質量評分,主要包括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操作評分以及專業知識評分;并且對兩組的產婦產后出血、會陰側切、宮頸裂傷、新生兒窒息等進行詳細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1.0軟件統計分析數據,護理服務質量評分等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并開展t檢驗;以[n(%)]表示接生質量通過百分數的形式進行表示,并實施卡方檢驗,如果P<0.05,則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服務質量比較
觀察組護理服務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癥狀比較
除新生兒窒息發生率以外,觀察組的其他臨床癥狀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在醫療服務觀念轉變的背景下,產婦對分娩的護理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在對安全分娩進行保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產婦進行分娩的過程中,其中最為關鍵的內容就是實行助產護理,對此,需要助產護士進行全程陪護,并且對其實行產程指導,提高產房質量[3]。
助產士是在正規的助產學校進行學習或者是具有同等能力、可以獨自對產婦進行護理和接生的護士。助產士是實行助產護理的重要人物,對助產士進行一定的管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定助產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所以,強化對助產士所進行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4]。最近幾年,在現代化醫療服務理念優化和完善的背景下,產婦對分娩所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助產士可以對產婦進行全程陪護和指導獲得了產婦的認可,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產科護理質量的提高提供有利條件。但是就當前的助產士管理工作而言,其管理體系大多形式化,甚至還存在著相應的管理風險,對產房的管理質量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分層管理在護理工作中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方式,主要是按照助產士的整體性素質對其是實行的針對性管理,可以促進助產士的整體性素質獲得提高,對于提高助產士的工作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5]。助產士分層管理模式可以使目標責任制以及管理機制獲得有效落實,在為產房護理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時還可以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對策,進而提高助產護士的積極主動性,強化其安全管理觀念,這對于提高護理服務的水平和能力,促進產科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另外,強化助產士的工作質量以及自身責任感,可以減少不良事件的產生[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除新生兒窒息發生率以外,觀察組的其他臨床癥狀發生率低于參照組,且和參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服務質量相對較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在對在對助產士所進行的管理中,分層管理能夠減少臨床癥狀,對于進一步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綜上所述,在對助產士所進行的管理中實行分層管理,可以提高護理質量,并且對于減少臨床癥狀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窮.助產士分層管理模式對產房質量控制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45(99):254-254.
[2]王璐.助產士分層管理模式對產房質量控制及對產婦出血率的影響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9,4(12):73-74.
[3]莊薇,厲躍紅,吳娜.助產士分級授權管理模式對產房質量控制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5(11):58-60.
[41]周紅梅.產科護理管理中緩解助產士心理壓力的方法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52(12):28-29.
[5]李莉.助產士分層授權管理對會陰側切率與產房質量的影響[J].醫學美學美容,2019,27(022):104-105.
[6]姚沈婷,沈 ? .助產士分層管理模式對產房質量控制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2(16):187-187.